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访仡佬源头 品祭祖文化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9599
邹利华

  祭祀祖先,是为了留住民族的根;祭祀祖先,是为了记住回家的路;祭祀祖先,是在为自己祈祷。

  务川是仡佬族的发祥地,千百年来仡佬先民在这片土地上采掘丹砂为业,形成了独特的仡佬文化和丹砂文化。值此清明节之际,各地的仡佬族代表会集于务川县龙潭村九天母石寨,共同祭天朝祖。来此旅游的游客也一起加入到了这场融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活动之中。

  九重天主与仡佬族祭天朝祖

  在远古时代,天有九重,每一重都有一个天主,惟独九重天没有天主。八重天的天主都想当九天天主,于是他们决定比扔石头来决定。八个天主奋力扔出的石头在今天的“九天母石寨”落地后,竟熔为一体,接着那熔为一体的巨石慢慢裂开,一金身大汉从石缝中走出,八位天主拜他为九天天主。八天王扔下的石头就是如今被仡佬人顶礼膜拜的“九天母石”。之后,九天天主派他的大儿子潜下界封为濮王,在这里开荒辟土、采砂炼丹(水银)、敷衍生息,成为仡佬人的祖先。后来,为祭祀祖先,后人们就在这九天母石的对面,建起了祭祀台。每年清明节前后,仡佬族裔都会聚集在这里烧钱化纸,祭天朝祖。

  仡佬族人祭天朝祖

  每年的清明节,仡佬族人便会聚集在九天母石寨天祖坳,祭祀队伍集中排列于寨前,主祭师在前,祭师在后,手置茶盆,放祭品于内;童男身着金黄色贯首通裙,前短后长,腰缠红带,头拴红布条并插竹枝;童女身着淡绿色贯首通裙,前短后长,头饰百合花;少男手举升子,内盛五谷杂粮;少女手提竹篮,内装水果;男老人身着仡佬族黑色长衫,头戴青丝帕;女老人身着浅灰色右衽妇母上装,下穿深蓝色裤,头上与仡佬族男老人一样戴着青丝帕。

  在族长宣布举行祭祀以后,祭师队伍分别从两个部落走出来,向天祖坳走去,行至祓褉(fuxi)池,此时又会有一个简单的仪式,主祭师点燃纸钱,净手,照面,整容,一名祭师用竹枝比划,向路人洒水,口中唱道:“滴水能清净,心花五叶开,九天圣水到,秽气化为尘”,表示所有参加祭祀的人要以洁净虔诚的身心祭祀祖先。

  当所有人进入祭祀台相应位置,司仪便会宣布:“仡佬族祭天朝祖大典现在开始,请主祭师入场!”一名祭师敲大罄九声,以示告知天庭,祭祀即将开始。

  一般来说仡佬族的祭祀分为礼祭、文祭和乐祭三个部分。

  礼祭

  司仪宣布开始礼祭以后,主祭师用竹竿点燃承天柱上的烛,其他祭师各自拿着油鞭点燃九个锅烛,烟火升天,周围山上的黄烟同时点燃。整个祭祀场地陷入烟雾弥漫的神秘境地。主祭师回到台前,手持师刀跳娱神舞。后向天庭作日月掌手势,以示沟通天神,并向九天朝拜,一名祭师敲小罄九声呼应。礼毕,主祭师高声吟唱“九天我祖,先祖神明,族裔齐聚,大祭于今,礼乐齐备,众心虔诚,祖餮贡奉,万方泰平”。

  司仪宣布:“上九天香。”主祭师将九支高香插入香炉,其余祭师唱祭祀歌。接着全体族裔向祖先行大礼,礼毕之后,便向先祖献财,一祭师将装纸钱的茶盆递给主祭师,主祭师作揖行礼后将其在香炉中点燃。

  接下来是献茶、献酒、献五谷、献帛、献大礼。在祭师礼祭的同时,手举升子的少男排队走向祭台前,将五谷杂粮洒在场地周围。接着是向先祖献果。与此同时,手提竹篮的少女排队走向祭台前,将水果扔在场地周围。

  礼祭的最后是请来宾向先祖鲜花。在此环节,凡来参加祭祀的各地代表皆需分别向先祖献花篮。

  文祭

  礼祭之后,是文祭。此环节主要由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族裔代表宣读祭文,祭文宣读完后,由主祭师礼接焚化于香炉。

  乐祭

  礼祭、文祭过后,便是最后的乐祭。乐祭中,4支过山号,2支大牛角号及4支小牛角号,吹打齐奏,向先祖献乐。祭师跳起欢快的娱神舞,舞毕跪于祭台前,同唱“我祖神明,永佑子孙,诚心奉祖,安康永年”。

  娱神舞过后,祭师走到祈福柱前,为到场的族裔祈福。最后所有前来参加祭祀的仡佬族裔自由祈福环节。在祈福声中,礼乐齐鸣,天灯飞天,仡佬族祭天朝祖大典圆满结束。

  纳西族祭天

  祭天,纳西语叫“孟本”,是丽江、中甸等地纳西族古老而又最隆重的节庆。纳西族祭天仪式之“天”的内涵,是根据对祭祀对象——美、达、许三棵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其内涵包括天地自然、人类祖先,以求祖先保佑、禳灾祈福、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祭天有春祭和秋祭。春祭在春节期间进行,纳西族“正月登山祭天,极严洁”,是春节活动的主要内容,故为大祭。秋祭在七月中旬举行,因而也叫七月祭天。民间流传“纳西祭天人”和“纳西祭天大”的俗语,充分表明了祭天在纳西民族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祭天有一套复杂的程序,尤其忌讳“秽气”,所有成员和用于祭祀的物品都必须通过严格的“除秽仪式”。为了保持祭天族群的纯洁性和神圣性,祭天场内只能使用纳西族的语言,禁止外人进入祭天场,凡是新增加的成员,包括新出生的婴儿、新嫁来的媳妇和新上门的女婿,都必须向所有的成员赠送礼品后,才被容纳为本祭天族群的正式成员。

  祭天的一切器物,都要求洁净和专用。如祭台上左右各栽一棵栗树(代表天父天母和天与地),中间一棵柏树(代表人皇),还有前排的两棵小栗树(代表崇仁利恩夫妇),都是派专人到高山和岩头去砍伐的,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祭天用的米叫“神米”,要挑颗粒整齐的,须经过多次洗晒,量祭天米的小升和装米的竹篓,平时要挂在高处,使用前后都须洗刷干净。祭天用的“神猪”,一般为两头,有两家轮流喂养,要保证大猪上百斤,小猪八九十斤。再如,粗如茶杯,长丈余的大香,须在秋天就准备好料,使用前专门磋制,并分节贴上彩色纸花穗,使其燃烧一昼夜不熄。其他用具、大甑子、锅、秤、刀、钩、叉、盆、案板等等,属祭天群所有,平时由有关户保管,不得随便使用。

  蒙古族传统祭天与祭祖

  关于蒙古族的祭天,《元史》中说:“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据《蒙古秘史》记载,当成吉思汗创业时,有一巫师向成吉思汗传达天的旨意,要他战胜敌人,收集百姓,统一蒙古。成吉思汗当了大汗后,认为自己是赖“长生天之赞力”,托“长生天的护佑”,“木和黎吉我以天神所选之谶兆”。

  古代蒙古人祭天的仪式,把洁净的肉悬挂在竿子上,然后洒谷物等,并对天祝祷,祝祷时所祈求的事,往往由萨满或年长者作为上帝的旨意而传达给群众。古代蒙古人祭天的时间一般都选在每年四月、八月、十二月。后来此俗一般人家都在农历年三十夜里举行。

  蒙古族人民对祭祀祖先也很重视,他们把自己的祖先视为族神,予以祭祀。

  蒙古传统的祭祖是“衣冠尚质,祭品尚纯”,其意在“幽深古远,极本反始”,其情“出于自然,而非强为”。古时蒙古人以死去的先人在地下,故掘地而祭。实如《元史》记载“掘地为坎以燎肉,仍以酒醴、马杂烧之。”“其祖宗祭享之礼,割牲奠语,以蒙古巫致祝词,盖俗也。”祭祀时,最长者主持祭典,衣以白衣,乘以白马,坐于上座而行祭祀。

  蒙古族祭祀仪式,在喇嘛教传入后深受喇嘛教影响。无论祭天、祭祖都渗入了宗教成分,喇嘛教取代了萨满教,佛教侵入了纯朴的自然崇拜,在崇敬祖先的意义中渗入了求冥福、讲因果等内容,在形式上也增加了许多迷信活动,如颂经、招魂、散斋等等,这些都已经远离了蒙古族传统的祭祀风俗了。(编辑/曹江 李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