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王博:“你的良心太好了。”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21360
高雪梅

  志愿感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志愿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志愿服务中去。

  王博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是一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现在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卫生院进行支医服务。

  2011年4月,王博的母校主办了一场邀请前几届毕业生来做就业指导的会议,当时有两位志愿者师兄的演讲对王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位是田大伟师兄,他是山东人,前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但他最后放弃了读研,选择在贵州省清镇市的一个乡镇卫生院做志愿者。一位是梅剑岳师兄,他是浙江人,毕业的时候放弃了父母安排他出国留学的机会,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做支医服务。”王博说,两位志愿者师兄无私奉献的精神点燃了他的。

  2011年临近毕业,王博作为学生会主席,带头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并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当时他刚好接到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领导的电话,他们希望王博能留下来,在这个贵州省最好的中医院工作,经过再三思量,王博婉拒了领导的邀请,下定决心在基层的土地上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王博的这个决定引发了许多争议,有老师说王博以后肯定会后悔,有同学说王博是犯傻,父母也责怪王博太孩子气。但王博丝毫没有动摇,决定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志愿服务中去。

  2011年8月1日,王博被派到了威宁县迤那镇卫生院开始了支医服务。

  威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迤那镇又是威宁县较偏远贫困的乡镇,这里到县城都还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工作条件非常艰苦。王博刚到医院的时候,很多病人在旁边嘀咕:“来了一位讲普通话的年轻医生,不知道会不会瞧病?”病人不放心王博,不敢找他看病。王博暗自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患者对自己的看法。

  在医院的支持下,王博建立了中医诊疗室,填补了卫生院在针灸推拿方面的空白。看到有些颈椎病和肩周炎患者输液和吃药后没有好转,王博就免费为他们针灸和拔罐治疗,患者痊愈后对他赞不绝口,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久整个迤那镇就盛传“卫生院来了一位讲普通话的医生,医术很高明”,很多病人纷纷来找王博诊治,他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到后来,甚至连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产科的患者都来找他诊治。2011年9月26日,白天忙碌了一整天的王博值夜班时,一晚就诊治了20多位病人,接生了3个婴儿,一直忙碌到天亮。

  出诊,对于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不管多远多累,王博总是随叫随到。一天下午,王博正要下班,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走进医院问:“哪位是王医生,请你到我家去为我家老头子看看病,他患糖尿病多年,瘫痪在床几个星期了。”王博毫不犹豫地随老大娘去了她家。在给病人针灸完后,天已经完全黑了,路上没有行人,只听到几声狗叫,他打着手电筒抱着药箱一个人趔趄着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直到半夜,才赶回住处。

  医者,治病救人为本。有位叫黄开银的患者,因高血压导致脑出血,在云南省做了两次手术后仍然瘫痪在床,家庭贫困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后回家疗养,她妻子知道王博会针灸后,专程来医院请王博上门诊治。王博连续两个多月出诊为患者针灸,经过治疗,黄开银现在已经能自行下床活动,他家里人给王博1000元的红包,王博不但谢绝,而且替黄开银承担了在卫生院住院一个多月发生的所有费用。

  有一位叫管发妹的患者,中风导致口眼歪斜,已经八十岁的老奶奶每天都要步行几里路来医院找王博针灸,当她躺在病床上,王博给她盖好被子准备扎针时,发现她流泪了,王博以为她害怕扎银针,问她哪里不舒服,她哭着说:“我儿子孙子这么多,从来还没有一个给我盖过被子的,王医生,你的良心太好了。”在平常的工作中,王博时常被这种感动包围着。如今他成了山里远近闻名的医生,走在街上,常常会有不相识的人向他问好;经常会有病人悄悄地在他的厨房窗户上放上几个鸡蛋、几斤土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