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南方,正午骄阳似火。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洪桥镇盘塘村王塘组的一个山坡上,一对夫妇仍然顶着烈日在打理自己的菜园。看起来,他们与当地农民没有两样。然而,就是这对夫妻却有着非同一般的经历。
这个家曾经拥资百万元,因为男主人石延岩吸毒而变得一贫如洗,妻子李美华不仅帮丈夫戒了毒,而且助夫建立起了全国首家义务帮教吸毒人员戒毒创业基地。2年多时间里,来自10多个省市的40多位瘾君子,在这个戒毒创业基地用劳动战胜了毒瘾,重获新生。
助夫创业积下百万资产
石延岩生活的轨迹理应是平坦而顺利的。
1983年,在祁东县肉食水产公司当工人的石延岩。经常光顾附近的一家小杂货店,店主是一个名叫李美华的姑娘,李美华人长得漂亮,嘴巴也甜,于是石延岩便动起了心思。1986年,比石延岩小一岁的李美华成了石延岩的媳妇。
结婚后,夫妻过着平淡却幸福的生活。在这种平淡中,石延岩发现自己辛辛苦苦上班一个月才100多元工资,妻子开的小店却远远超过他的收入。1989年,父亲病逝,他分摊了不少的费用,日子开始变得拮据起来。
1991年初,石延岩停薪留职,在祁东县开了一家服装店。苦心经营一年,却没有挣到多少钱。
1992年8月,他们有了可爱的女儿,家里负担更重了,于是,炒得一手好菜的石延岩决定转行。1993年秋,他在祁东县火车站最繁华的地段承包了一个门面,开了一家“超奇餐馆”。由于他手艺“超奇”,餐馆的生意也“超奇”的红火。几年下来,石延岩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他也因此成了祁东县城的名人,由于皮肤黑黝,熟悉他的人都尊称他为“黑哥”。
丈夫染毒吸光百万家产
随着餐馆生意的红火,石延岩也更忙了。就餐的人各色都有,石延岩闲下来时,要去招呼招呼,拉拉家常,这就让他经常感到很疲惫。
有一次,一个早就瞄上了石延岩的毒贩见他很疲劳,笑着对他说,“黑哥”,你每天赚钱这么辛苦,尝一口东西(指白粉)提提神吧。说完拿出“东西”递到他面前。石延岩知道是白粉,他也经常听人说起白粉的神奇力量,心里好奇,而且,他心里也有个“底线”,反正不上瘾没什么关系。于是,他便接受了“哥儿们”的“馈赠”。石延岩吸食后并没什么很奇特的感觉,只是觉得精神了些。因此,他并没把此事放在心上。认为自己把握得住不会上瘾。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他想像的那样。又吸了好几次以后,他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了。就这样,石延岩走上了吸食毒品的歧途。刚开始,石延岩一天只花50元钱吸食0.05克的一小包就够了,石延岩想,这点钱根本吸不穷他,就当是一天吸一包高档香烟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毒瘾越来越大,毒贩见他毒瘾越大就越找理由涨价。这样,他每天所需毒资也“水涨船高”,最多的时候一天竟要吸掉1000多元!
因为忙于生意,李美华起初并未觉察到石延岩的变化。随着吸毒次数的增多,纸总是包不住火的。由于吸食毒品过多,石延岩精神也大不如前,身体开始消瘦。李美华还以为丈夫是累病了,准备去请人为他治病。石延岩看到了温柔体贴的妻子,这才讲了实话。
此时的石延岩已经难以自拔,虽然心急如焚的李美华不断地制止,但一旦看到丈夫毒瘾发作时的痛苦样,心软的她只能替丈夫买毒品。由于长时间吸毒,石延岩整天精神萎靡不振。身体也每况愈下,他再也没有心思去经营自己的餐馆,整天浸泡在毒海中。由于请来的师傅炒菜技术不行,餐馆的生意也一天天衰落,每天收进来的钱根本无法满足他的毒瘾。
没多久,家里的存款也被石延岩“吸”光了。石延岩又开始卖房子,卖家具、电器、首饰、衣服……凡是能卖钱的,他都拿出去卖。
痴情相守陪夫下乡戒毒
对于毒品,石延岩从最初的无知,到吸毒到认识,他并非没有悔意。为了戒掉毒瘾,李美华和亲人也曾想了不少的方法,有时送他到外面的戒毒所去戒,有时甚至陪他远离祁东旅游戒毒……,然而办法用尽,始终难以除去石延岩的毒瘾。
由于家中已经被吸毒所害,变得一贫如洗,石延岩不得不打起了亲戚朋友的主意。
先是向亲戚朋友借,刚开始大家并不知道,以为他真是为扩建餐馆急需钱,就毫无戒心地借给他。久而久之,当大家都知道他是因为吸毒而借钱时,纷纷谢绝。
东西卖光了,朋友亲戚借怕了,但毒品还要吸。他打起了母亲救命钱的主意。有一天,他把一块棉絮塞进裤腰里,哭着求母亲:“我吸毒长了毒瘤,医生说要马上住院开刀!”
母亲听了自然又恨又怜,急忙把积攒多年的养老金全给他,让他去医院“开刀取瘤”。
当母亲得知这些养老钱也变成白粉时,气得再次昏倒过去。
年迈的母亲每个月500多元的退休工资,如果不是因为石延岩,她本来可以好好安度晚年,可石延岩让她操碎了心。为了给儿子戒毒,她省吃俭用。母亲说,这个儿子没救了。
母亲不能再骗了,家里还有没有可卖的东西呢?石延岩盯上了妻女的长发。
有一次他知道毒瘾快发了,看到熟睡中的妻女。用剪刀偷偷剪下她们的长发,拿到发廊卖了,换回一小包海洛因。李美华醒来后,惊异地发现头上的长发竟然不见了,不需要多猜测,她就知道是丈夫干的。发被盗卖之后,李美华感到了后怕,再不下决心找个法子让他戒毒,总有一天,他会走入岐途,害人害己。
而吃过海洛因的石延岩,也冷静了下来,自己变得如此无耻,还有何理由活在这个世上?与其这样连累妻女和亲戚朋友,还不如自己了结算了。2001年底的一天下午,万念俱灰的石延岩决心自杀以求解脱。他找来一根绳拴在天花板的铁钩上,准备上吊结束自己的一生,当他泪流满面准备自杀时,女儿丽丽刚好放学回家,她推开门见爸爸正在用绳索套脖子,扑通跪倒在地:“爸爸,你不能死啊,你不吸毒不就好了吗?……”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令他痛苦万分,他无力地坐在地上,将女儿紧紧地抱在怀中,与女儿哭成一团。
走进家门的李美华也抱住丈夫伤心而泣。哭过之后,李美华开始深深思索:以前多次戒毒,丈夫不是没有努力,而是因为环境让他无法静心去戒。往往戒了吸,如果再这样下去,丈夫是一定没救了。能否让丈夫在一个较为偏僻的环境里戒毒呢?她想到了住在乡下的小姑。
2002年初,李美华陪同丈夫来到了祁东县洪桥镇盘塘村王龙组。这里距县城有10多里路,交通不是太方便。石延岩的妹妹特意为哥哥安排一间房,石延岩将自己禁闭起来,决定与外界彻底隔绝三个月,进行了强制戒毒。开始几天,毒瘾的折磨,又使他重新经历以前几次饱尝的痛楚,他便请求家人用绳索将他绑起来,家人只好将他绑在床上。望着他在床上痛苦地挣扎,李美华禁不住泪
如雨下。90多个日日夜夜的痛苦煎熬,李美华与他朝夕相伴,爱的滋润与意志终于让他战胜了诱惑,理智驱逐了愚昧。3个多月后,他已经不需要毒品了。
看到丈夫从毒海中挣扎出来,想起以前的几次类似经历,李美华特别怕他走回头路。总是与丈夫寸步不离,严防死守。渐渐地,石延岩开始同正常人一样生活了,也尝试着帮妹妹家做些农活,脸色也从以前的死灰,开始有了红润。
上山建农庄助人戒毒
在乡里生活一段时间后,李美华看到了丈夫的变化,尽管出生在城里,在乡下生活不太习惯的她,为了让丈夫戒毒,她克服着多种不惯与丈夫一直吃住在农村。
远离城市的农村,让石延岩渐渐安静下来,这令李美华有了另一种打算:乡里虽然苦些,只要能让石延岩回头,再苦再累也是好事。李美华看到村里有一片荒山,自己能否在这个山上做些什么?譬如载果树,搞些养殖业,不是既能生财,又能“管”住石延岩吗?
李美华同石延岩一商量,当即得到了丈夫的赞同。
当老家村、组领导听到他们有这个想法时,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决定让他们以低价租种这片荒山。家人看到石延岩夫妇又开始创业了,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
第二次创业的农庄开始建设,就在农庄建设初期,一个改变石延岩创业初衷的事发生了。
2003年初,与石延岩素昧平生的小丁突然来到洪桥镇盘塘村找到他。小丁是一个瘾君子,也是祁东人,在多次戒毒无效的情况下,听到石延岩在乡下戒毒成功的消息,慕名而来。
石延岩收下了这个青年,在与他度过最难熬的日子后,带着他开山凿石建农庄。
小丁也从劳动中渐渐得以康复。小丁的成功,使石延岩的故事也就愈传愈远。
许多父母带着身陷毒海的孩子先后来到了盘塘村。曾身陷毒海的他,深知毒品对人的危害,看到许多父母和染毒的青年那期盼的目光,石延岩觉得创业挣钱已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能让这些信任自己的人脱离毒海。
石延岩于是与李美华商量,是否将农庄的名字改一下,变为戒毒创业基地。
深受毒害的李美华,面对丈夫的建议一时难以决断。让她担忧的是,丈夫刚戒毒不久,如果这里来多了瘾君子,他会不会帮不了别人,又害了自己?何况戒毒并非小事,本来两人决心一起创业,平静地生活,如果改为戒毒创业基地,平静的生活还会有吗?
尽管有这些担忧,李美华最终还是转变了思想,让她思想有所改变的是,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儿子来到盘塘村,请求石延岩收下他的儿子。
老人说,自从儿子染上毒品后,家里是鸡犬不宁,再无宁日。说起伤心事,老泪纵横。也曾深受其害的李美华陪着流泪,自然收下了老人的儿子。
李美华主动收下这个青年,实际上表示答应了石延岩的主意。
2003年底,“石延岩义务帮教吸毒人员戒毒创业基地”正式成立。在亲人的帮助下,他筹资10多万元,在山上建起了三间住房,和12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开辟了50多亩果园。石延岩的事也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较大的反响。
许多人送亲人前来戒毒。对这些前来求助的人,石延岩对初戒者常常与他们同吃同睡同劳动,用自己的体会帮助他们。石延岩的关怀和辛勤的劳动,使许多人走出了毒海。
因为石延岩忙于帮助这些戒毒者,李美华工作就更繁忙了,基地的效益也不是很好,但夫妇俩仍然接纳着前来求助的人。
2004年6月,湖南省公安厅禁毒处处长滕常贵专程来到这个基地,不仅对石延岩夫妇的行为进行了肯定,还捐出了2000元给他们用于发展基地。
当地政府也对此给予了支持和肯定,这无疑给了石延岩夫妇最大的动力。
从2003年底成立基地,到如今的2年多时间里,基地的经济收益虽然不好,但令他们自豪的是,目前已有来自10多个省市的40多位瘾君子由此脱离毒海,重获新生。他们无私的帮助,也感动着许多亲人。
一位发自贵州的信中这样写道:每个受害者都能像你一样,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我们没有什么可给予的,只有一颗来自远方透明如水的心,在默默地为你祈祷和祝福,愿好人一生平安,全家幸福!
让老人如此感动的是,石延岩夫妇让他的儿子脱离了毒海,重获新生。
这些不时通过信件和电波传来的感动和祝福,让依然清贫的他们,顽强地生活工作在那个山坡上,坚守着拯救瘾君子的工作。(本文谢绝转载)。
编辑/黄颖
(gymhai@sina.co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