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街头文化,巧开补妆店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8786
孤 蓝 李晨光

  街头突冒补妆店

  26岁的耿丽清现就职于北京一家房产公司文秘,2002年她从江苏来到北京,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群和朋友圈。

  2004年6月的一天,耿丽清与好友小何去参加一位同事的婚礼,那天两人都穿了时尚的吊带裙。谁料刚出地铁口,两人就被蜂拥而至的人群挤得四散开去。好不容易找到了对方,这时小何突然发现自己的文胸带子在拥挤中被挤断了。“糟糕,这可怎么办啊?”小何尴尬极了,幸得一位好心的女孩借给两人一把遮阳伞,在伞下耿丽清才帮好友临时救了急。

  那次的事令小何狼狈万分,可是在小何的抱怨中,耿丽清突然跳出开一家街头补妆店的想法来。

  女孩子都爱逛街,这是本性,如果遇上半道想补妆、整装换衣服的时候,能有这么一家小小的店面一定会大受年青女孩欢迎的。

  说干就干,耿丽清6月底就办理了辞职手续,然后在热闹的西单开了一家“小丫补妆店”。

  那是一家极小的店面,只有4、5平方,里面除了镜子还是镜子,凳子都是折叠式的。最特别的是有一个青蔓的屏风(这是用来让姑娘换衣服的)非常古典,也增加了小店的气氛。

  刚开张就有姑娘们陆续光顾了,“咦,小丫补妆店,新鲜,进去看看。”顾客来了后,耿丽清就热情地介绍开了,“大家都有过逛着街突然出现‘险情的经历吧,以后就不要怕了,如果你的头发乱了,口红干了,想换装的时候,就请你光顾我这里!”由于耿丽清每次每位只收10元钱,所以很有人缘。

  7月的一天,一位有着栗红色卷发的年轻女孩梳妆完毕后,轻声问耿丽清:“我这发型好看吗?”耿丽清仔细看了女孩的脸,觉得她是那种性格内向安静的人,确实不适合卷发,更不适合染发。她婉转地说:“你身材很苗条,五官也俊秀,可以尝试一下直发啊!”听到她的赞许,女孩开心地笑了,还说了两遍谢谢。从这以后,凡是光顾小店的顾客耿丽清都会将她们赞美一番,还会婉转地建议对方掩饰自己的缺点。比如说:“我觉得你穿长裙会更有味道。”“你的眼影若换成今年流行的栗沙紫会更有特色。”由于为人随和、收费合理,眼光敏锐,许多顾客觉得和耿丽清交谈起来特别有话题,经常有的人买完衣服后,还会折回补妆店,她们会不厌其烦地向耿丽清咨询展示穿着的效果。渐渐地,光顾小店的人越来越多。

  聘请美容顾问冲出淡季风云

  赚了点钱后,耿丽清就添置了许多藤蔓、帏帐和一套古色古香的梳妆台。她想把店面装扮成闺房的样子,透出女性喜欢的隐秘和温馨,让姑娘们有放松、愉悦的感觉。当轻风吹起的时候,离老远就能看见从“小丫补妆店”内飘出的黄的、粉的帐蔓,它们在风中摇曳着,像是欢迎每一位爱美的姑娘。

  三个月后,耿丽清盘了一次点,“乖乖!共赢利2万多元,平均每月7000多元啊!这可比自己以前那4000元薪水高多了。”

  但是很快,红火的生意就出现断档了,原来冬天来了。北京的严冬寒冷无比,街道上冷冷清清的,谁还没事出来整日逛街啊!在耿丽清产生退却想法的时候,偶然间一个顾客给了她意外的提示。

  12月中旬的一天,店里进来了一位30多岁的职业女性,她的穿戴和妆扮显得干练且精致。当她听说耿丽清的生意不好时,随口说了句,“你可以聘请一位形象设计顾问啊,还可以把经常光顾的顾客资料保留下来,比如用数码相机拍摄她们每次在你小店里的着装、发型、眼影与口红的颜色,等她们下次再来的时候,这些照片就可以拿出做参考,久而久之她们就知道自己怎样打扮最漂亮了。”

  一语中的。是啊,好主意!随后耿丽清就添置了数码相机等相关设施,还特意在朋友的帮助下聘请到一位形象设计顾问。硬件齐了,耿丽清又在软件上打出“推广牌”:小店有新颖业务开设,凡光临者均能体验“梦想剧场”带来的新奇感受,有兴趣者不妨一试。那时正值圣诞节前夕,逛街的人流明显多了起来,许多情侣、女伴三三俩俩地来到小店里,对耿丽清的创意夸赞不已。

  在形象设计师的建议下,这些爱美的姑娘对比着,议论着,欢笑着,她们早已成为小丫补叫女店的常客。

  商机显现后,一些化妆品公司的负责人主动把自己的一些产品放在耿丽清的店里代销。就这样,小丫补妆店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

  老外来传情巧打特色牌

  位于北京闹市区的西单商业街每天都有着众多外国友人,若遇到节假日或者旅游团光顾时,日均客流量可以达到4万人次。

  一次,耿丽清的店里来了两位韩国客人,她们进门后东瞧瞧西望望,像是找什么东西。后经导游翻译才知道,她们在找厕所。原来在韩国厕所被称为化妆间,而耿丽清的店为补妆间,只差一个字,功效却截然不同。那一次,两位韩国客人还兴致勃勃地试用了店里的产品,但很快,耿丽清从她们脸上的表情发现,她们似乎并不认同。

  原来,一向讲究细节的韩国客人,对自己的着装和妆容很在意,她们认为当着别人的面化妆是不礼貌的行为,另外韩国人喜欢跪在洁净的地板上化妆,不习惯坐在高高的凳子上。“哦,文化不同所以习惯不同。”发现这个“商机”后,耿丽清迅速盘下了隔壁一家玩具店。这次她把化妆室分隔为独立的一间间,全部铺上木地板,还设计了多种款式的化妆镜与试衣镜,连角落里也放着香草油。“哇,这里真不错。”当再有韩国的客人光顾时,耿丽清就把她们单独带到这里。由于小店把文化作为了经营主旨,一下子就抓住了老外的心,她们纷纷赞誉耿丽清的聪颖。

  为了能多掌握一些韩国的文化,耿丽清特意跑了趟韩国大使馆。回来后,她把洗漱用的香皂换成了韩国本土的人参油香皂,粉饼、口红、面巾纸都换成了有名的雪花牌,这一举措让她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韩国店开业后不久,也陆续迎接过不少日本女士,由于两国的文化相接近,大家的表情还算满意,没有出现过令人尴尬的场面。

  但欧洲人却不喜欢这一套。她们告诉耿丽清,“自己喜欢听着强劲的音乐、喝着咖啡或者可乐来换装;最好用中国的木梳梳头,据说有保健效应”耿丽清都一一记了下来,她觉得自己原先的一个小创意现在可以越做越大了。

  去年五一期间,耿丽清特意去了趟香港,添置了一台功能“强大”的补妆机,据说它有29种眼影的颜色,40多种口红的颜色,还有适合不用肤色的粉底,并具有冰储功能,深得顾客的欢迎。另外看到市场前景的耿丽清报名参加了美容仪表培训,闲暇时她还买回了许多有关值妆的书籍研究。她现在可以向顾客讲述什么样的发质适用于什么材质的梳子,比如檀木适合于油性发质,而柳木则适合干性发质等。有些外国顾客还非要买耿丽清早里拿的梳子,嘴里一个劲儿地问:“这就是你们中国神奇的文化9我买10把。”

  瞧瞧,原来耿丽清的初衷只是让常逛街的女孩有个歇脚的地方,现在她却不这么想了,“我要再开一个欧美店和一个男妆店。”“现在大城市中男性仪容装扮也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力、公室文化,很多男人都在悄悄的改革,从头到脚。”“我现在正在物色优秀的形象顾问师,还有仪容咨询员,我要把补妆店做成一种街头文化。”

  目前耿丽清已拿出12万元的赢利资金投入到新店面的装修与设计上了。相信不久,各色的女性朋友都可以光顾她的“小丫补妆店”。

  编辑/刘云川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