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位研究生的“艾滋孤儿”救助工程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7771
边 城

  师大研究生

  和艾滋孤儿结缘

  今年26岁的李丹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李丹从小聪明好学,成绩一直非常优秀。1996年,李丹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李丹进入大学后,参加了学校社团红十字会。大一的一次活动,让李丹对艾滋病有了感性认识。那年世界艾滋病日,北京红十字会到高校开展艾滋病宣传活动,李丹和社团的同学一起协助发放艾滋病宣传品。在看了那些宣传图片后,李丹对艾滋病产生了好奇,并开始关注艾滋病和它带来的社会问题。

  1998年,李丹成为艾滋病志愿服务者,有机会直接接触艾滋病人。他知道艾滋病毒是通过性、血液、母婴传染,然而艾滋病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往往受到歧视,人们甚至“谈艾色变”。所以,李丹尽可能去了解、接触艾滋病人,让他们感觉到他是真心关心他们。

  2000年,李丹考取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太阳物理专业研究生班。在研究生繁忙的课业同时,李丹像以往一样关注艾滋病,庸、者,并以实际行动去关心这群特殊的人群。寒暑假,他就和志愿者一道,到艾滋患者严重的地方调研。

  李丹第一次进入河南艾滋病村是 2001年。当他和志愿者们到了那里,为那些贫穷的艾滋病患者痛心,他们都是因为贫穷卖血而感染的。在一个名叫朱丽芳的病人家,李丹看到她打着吊瓶,躺在床上,眼睛已经瞎了,是艾滋病所引发的高烧烧伤的。

  一个月后,朱丽芳去世了,留征了孤单的孩子。而这样的情况,在村子里比比皆是。孩子是无辜的,他们的父母因艾滋病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孩子们孤苦无依。那些悲惨而痛苦的景象,让李丹久久难以忘记。

  回到学校后,李丹就想怎样去帮助那些孤儿。于是,他从微薄的研究生补贴当中,抽出一部分钱,支助那些艾滋孤儿。李丹和志愿者按照村民提供的背景资料,给无钱上学的艾滋孤儿提供一个学期的学费,并且按照每人每月100块钱的标准,为20个孩子提供生活费。

  2001年12月,李丹参加第11个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活动时,认识了艾滋病感染者宋鹏飞。宋鹏飞是因为一次手术,而感染艾滋病毒。李丹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

  李丹通过对河南的艾滋病患者调研了解到,在艾滋病人死亡背后,每对夫妻会留下1至3名孤儿。而这些孩子的生活大多没有着落,更不用说上学了。李丹就想尽力帮助他们,但因为那种“一助一”的帮助有时落不到实处,李丹就设想用其它的方式,来帮助那些艾滋孤儿上学。

  李丹看到一份资料称,河南因20世纪90年代卖血风潮,大约造成了100万农民感染了艾滋病。如果这100万人都是夫妻同时感染,那么受到艾滋病影响的家庭也有50万之多,而在河南农村几乎每家都有2个或2个以上的孩子,仅按每个家庭有2个孩子计算,将会有100万孩子成为艾滋孤儿。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啊。

  李丹决心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那些艾滋孤儿,于是他策划了“艾滋孤儿救助”项目。通过救助父母因艾滋病而死去的孩子,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阴影,并把他们培养成才。李丹希望以“SOS儿童村”的模式来实现他的救助理想。

  2003年7月,李丹研究生毕业。这时,他放弃了他珍爱的太阳物理专业,投身到救助艾滋孤儿项目中。他认为,救助艾滋孤儿更重要,他的帮助也许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

  办学给艾滋孤儿一片天空

  于是,毕业后的李丹来到河南,开始实施他的救助项目,这个救助项目由他和另外三名志愿者完成。最初,李丹想办个孤儿院,并收养了几个孩子。到了9月份,孩子该上学了,李丹就托人把孩子送到商丘市内一所中学,但是校长很为难,如果收了艾滋孤儿,会影响到其他孩子,家长不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和艾滋孤儿在一起。

  学校不招收艾滋孤儿,让李丹陷入了思索。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有饭吃,有学上呢?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享有接受的权利。李丹和项目其他成员商量,决定办一所学校让艾滋孤儿上学。

  李丹他们将几间废弃不用的寺庙作为学校的教室,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将 17名因家里有艾滋病人而濒临失学的孩子接到学校来。

  2003年10月24日,“东珍艾滋孤儿学校”在河南商丘一个破旧的寺庙里成立了。李丹说,“东珍”的意思就是“东方的珍宝”,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学校里学到知识,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这17名艾滋孤儿,大的14岁,小的只有7岁。孩子们已经懂艾滋病的“含义”了,可是他们却无法抗拒命运,能够得到支助上学,他们已经很开心了。

  学校有4名任课老师,是李丹在当地聘请的,月工资400元。孩子们被分为二、四、五个年级。李丹说,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孩子们,而且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走出那个可怕的阴影,健康成长。

  学校不仅免费让艾滋孤儿上学,还提供住宿。李丹认为,孩子们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他们在这里不会受到任何歧视,更加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当然,这无疑都会加大办学成本。

  那么,办校的经费哪儿来呢?李丹称,学校成立后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捐助了2万元人民币,海外华人给了3.2万,再加上国内的捐款,他们现在一共有 12万元,足够支撑一年的运作。

  李丹看到,每个孩子在学校里都很快乐,他很是欣慰。

  在救助的路上无怨无悔

  办学需要一大笔钱,仅靠捐助是不行的。李丹就想,从其它方面来实现经济来源。他想经商,希望能够经营一个公司,赚钱来补贴学校的开支和孩子们生活的开支,那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有人质疑李丹,“你不是艾滋病专家,也没有学过经济学和药学,能干啥?”李丹回答:“中国需要这样的民间力量,我甘心做前期的铺路石。即使学校倒闭了,艾滋孤儿已经被关注,会得到民众和政府的帮助……”

  然而,没有注册的东珍学校面临一系列问题:孩子上学期间,如何衡量教育质量和水平?学生小学读满后。毕业证由谁颁发?如何继续升学?李丹想通过正常渠道为学校获得—个“名份”,使之有颁发毕业证书的资格。然而,要实现这个想法并非易事。

  李丹曾与当地民政部门联系,对方告知,要注册一个学校,需要100万元人民币。尽管这对李丹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但李丹还是很认真地盘算,寄希望于从别处“化缘”找来这00万,或以“招商引资”的形式,解决学校系列问题。

  然而,就在笔者成稿之时,却传来“东珍”艾滋孤儿学校被当地教育部门,以来有任何合法办学手续而责令停止办学的消息。李丹非常痛心,他说他正在全力挽救,希望能够让学校重新办起来,但愿李丹能够早日现他的愿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