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根本途径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雄辩地证明: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上海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于1994年在《超越一流的智慧——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管理创新的概念:“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这样一个概念至少可以包括下列五种情况:
一、提出一种新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新经营思路如果是可行的,这便是管理方面的一种创新。但这种经营思路并非针对一个企业而言是新的,而应对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新的。二、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活动及其他活动有序化的支撑。一个新的组织机构的诞生是一种创新,但如果不能有效运转则成为空想,不是实实在在的创新。三、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能提高生产效率,或是人际关系协调,或能更好地激励员工等等,这些都将有助于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达到企业既定目标和责任。四、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所谓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综合性的管理范式,是指企业总体资源有效配置实施的范式。这么一个范式如果对所有企业的综合管理而言是新的,则自然是一种创新。五、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资源整合行为的规范,既是企业行为规范也是员工行为的规范。制度的变革会给企业行为带来变化,进而有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使企业更上一层楼。因此,制度创新也是管理创新之一。”[1]
由于民营科技企业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解决诸多问题,沿用国企传统的管理方式是行不通的,照搬国外经验也无济于事。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论,建立适合自身特点并有所创新的管理体系。
观念创新是人们适应客观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并科学、准确地把握客观世界变化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正確的方式构建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思想,以形成对变化了的客观世界新的、正确的认识,并将这种新的认识贯彻于企业管理过程之中。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根本途径,追求管理创新必须首先做到观念创新。正确理解管理创新思想,是解决当前民营科技企业管理问题的必要条件。
二、营造良好的管理创新的社会环境
管理创新极具实践性,因为它的落脚点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具体行动。培养世界顶级管理人才的哈佛MBA案例教学,就是一个力证。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管理创新的社会实践与理论探索同等重要。所以,民营科技管理创新的社会实践更是显得尤为迫切。在引进现代管理理论的同时,更应当重点从以下诸方面加快管理创新的社会实践。
第一,政府和立法部门加快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我国虽然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远不够完善。还要借鉴国外已成功的管理模式和制度,逐渐完善法律体系,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二,明确人才的经济价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应当名正言顺地用经济价值来体现人才的价值。必须通过立法(例如人才管理法等)来创造人才的社会激励和约束机制。重视经营管理和科技人才,给他们以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鼓励他们去创新。保证人才交流渠道畅通,控制员工的不合理流动。
第三,设立专项管理创新科研基金。创新管理有一个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的过程。比如在1924年,一项由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梅奥教授主持的、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研究计划,前后历时8年,通过大量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为管理心理学和以后发展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这就是著名的“霍桑实验”。相比之下,我国的投入甚少。在自然科学研究和科技产品开发上,有各种资金扶持,像科技攻关、863计划、创新基金等等。但对于属于“软科学”的企业管理研究,却少有专项资金支持。在管理科学研究和应用日益重要的今天,设立专项基金加快管理创新的研究和实验刻不容缓。
第四,设立专门的咨询机构和职业经理人俱乐部。为民营科技企业出谋划策,推荐、输送专业管理人才,定期举办现代管理科学知识讲座、交流管理经验。组织形式多样的企业科技管理创新理论研讨会,同时在企业中找试点,进行研究并将成果大力推广。
第五,将民营科技企业集中在同一社区。高新技术园区应当名副其实,真正聚集一批民营科技企业,使之有良好的信息交流、人才流动的外部环境。高新区不仅要当好企业的“孵化器”,更要当好“助推器”。将民营科技企业同一般企业区别开来,提供优惠的政策与环境,切实提高其投资风险的抗御能力。企业不仅要有“量”的突破,更要有“质”的飞跃。
三、民营科技企业新型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
与外部环境同等重要,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管理与创新体系也亟待建立。
第一,在规范基础上创新。根据民营科技企业的现状,首先应当强化管理意识,认真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和国内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一条与之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思想和管理体系。
第二,倡导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管理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凡成功企业都有与之相应的创新企业文化。例如,创新不止的海尔文化,成为海尔集团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文化创新推动了企业的管理创新。
第三,营造“小环境”,吸引高级人才。高级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薪金收入,他们更是对追求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全面实现自身价值极为看重。“得到承认,获得尊重”比提高薪金更能得到心理满足。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这个道理。针对人才群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特点,管理者应该充分注意: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环境,更能够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四,改革和理顺产权制度。将管理同技术、市场、资金视为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科学地进行组合,并以此进行股权分配,将企业建成“利益共同体”。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用高级管理人员管理企业。
第五,广泛采用股份合作制,搞好员工激励机制的创新。逐步形成具有资产所有者和生产经营者双重身份的企业骨干员工群体,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积极引进管理股、技术项目成果股、对员工实行期权制等等。从法律地位和经济关系上来讲,员工与企业关系这一长期困扰企业并束缚其发展的难题也将迎刃而解,有利于管理的法制化和科学化。
由于民营科技企业管理的特殊性,抓好员工激励尤为重要。掌握知识型员工喜欢自主性、挑战性和张力性工作的特点,在管理方式上实行多元化、人性化、柔性化,以激励其创新精神;让员工在合理的规则面前公平竞争;提倡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使知识型员工自觉地发挥其潜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第六,培养和造就一批管理创新人才——企业领袖。纵观成功的科技企业,像联想、海尔等都拥有杰出的企业家,从创业到兴旺发达无处不体现其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集中体现在管理创新上,而管理创新又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带动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要大量造就兼备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水平、善于创新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使得成功不仅限于个别典型,而应当在更多的企业中获得成功,只有这样,科技产业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四、管理创新实践中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有学者认为,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纳为“四度”不到位:一,企业的忠诚度不到位,因而缺乏凝聚力。二,资金的良性循环度不到位;三,产品的合理度不到位;四,体制结构的市场度不到位,企业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缺乏多样性。[2]笔者认为,民营科技企业问题的核心是知识资产与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合理度不到位。
当前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创新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创新主体(管理者和员工)错位,造成创新动力不足和创新能力较弱;创新客体(领域、目标和对象)不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创新收益与风险不对称等等。
管理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观念的创新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民营科技企业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首先,管理创新不能抓大放小。不仅要抓决定方向性的大项目的创新,同时也要抓小项目的创新,如几十年前,一个美国工人突发奇想,发明了带橡皮的铅笔,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凭着这小小的创新,他不久便成为成功的企业家。这个例子说明,创新切不可盲目追“大”弃“小”。在管理创新上要讲究实效。真正意义的管理创新是指那些对企业经济发展富有成效的创新。无助于企业发展的“标新立异”,不能称之为创新。
其次,在管理创新上试行的股份制不能平均化。企业应该实行大股东负责制,尤其是控股股东应在管理创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再次,重视上规模但不能盲目扩张。企业是有界的,应按行业、产业、地域所处的优势来选择其最佳规模。彻底摈弃粗放型经营,盲目铺摊子的低效模式。避免企业因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不能依次继起,导致企业研发、生产及销售链条断裂,陷入困境甚至倒闭。
总之,实现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创新目标必须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具体措施:大力倡导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进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加强科学管理,使企业的管理重心从实物型管理转向价值型、知识型管理;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知识劳动者为核心组建企业;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网络,发展专业管理咨询服务机构等等。
民营科技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背景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并保持长盛不衰,管理及其创新必须迎头赶上。我们迫切需要建立管理思想的创新体系,研究先进的管理创新理论,创立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适用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管理创新体制。
[注释]
[1]芮明杰:《管理创新》,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第46~48页.
[2]唐五湘等:《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第158页.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