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艺术重要的一部分,是可以与现代舞、芭蕾舞媲美的一种舞蹈种类,融合了戏曲、武术、杂技等中的动作和造型,它强调舞蹈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人物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具有东方刚柔并济的美感。古典舞的题材、动作技巧、气韵体现形态美、动态美、情态美等美学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外在体现。本文主要以中国古典舞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国古典舞的形态美、动作之美、气韵之美、意境之美等美学特征,以及中国古典舞蹈的软开度训练和技术基础训练。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美学特征;基础训练
引言:
中国古典舞蹈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以及民间舞蹈,从周朝、汉朝、两晋以及唐宋时期,国家设立了专门的乐舞机构,专门培训乐舞人员,并对当时流行民间的舞蹈、宗教舞蹈以及周围邻邦国家的舞蹈进行整理、加工处理,形成了宫廷舞蹈,创造了当时宫廷舞蹈的辉煌。比如周朝的《云门》、《大韶》、《大厦》等舞蹈,唐朝的《九部乐》、《十部乐》、《霓裳羽衣舞》等舞蹈作品,可谓异彩纷呈。宋元时期,由于长期战争,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舞蹈受到影响,导致很多优秀的舞蹈逐渐失传[1]。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舞蹈工作者,对民族舞蹈进行创新,从戏曲艺术、中华武术、杂技等领域提取舞蹈元素,建立了中国古典舞蹈教材,并编排了《宝莲灯》、《黄河》《春江花月夜》等具有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作品。改革开放后,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蹈的加工、提炼、融合创新,逐渐将其发展为具有古典风韵又有现代风格的舞蹈体系,具有形象形态、动作动态、气韵神态、意境情态等美学特征,是中国舞蹈艺术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1.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征
1.1形象形态之美
舞蹈作品的形象是通过人物形象和舞美体现出来的,中国古典舞通过表演者的服装、道具、妆容、布景等进行体现,可以给观众展现人物情感、渲染气氛、营造良好的观赏效果和艺术效果。中国古典舞的服装要与舞蹈特点进行融合,古典舞形态上强调曲线美、含蓄柔韧的气质美,因此对服装面料、色彩、样式等提出的要求比较高,必须与古典舞蹈作品的内容、情感、主题相关,才能让舞蹈演员的动作更加流畅,形象更加丰满。因此,古典舞的服装选择质地柔软、光滑的绸缎、丝绢,选择淡雅、素净、简洁的颜色,体现古典舞的特征。古典舞的服装强调古香古色,并根据历史阶段,选择不同的服装,汉唐舞蹈主要以传统汉服为主;古典舞的道具是舞者重要的工具,是舞蹈的外在延伸。古典舞的道具不仅与舞蹈主题有关,还要融合舞者的情感,通过道具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更好的释放舞蹈演员的空间[2]。以《编钟乐舞》为例,这个舞蹈作品的创意来自于1978年湖北省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等一大批古乐器。在表演的时候,需要编钟、编罄、古琴、古瑟等古乐器与舞蹈演员进行配合,让观众穿越前年,融入到作品的情感中。妆容是作品人物的一部分,不同的舞蹈作品需要不同的妆容,古典舞的妆容对眼睛的渲染要求比较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舞蹈演员传递情感的工具。在表演过程中,往往根据作品的需要,给演员进行化妆,通过眼部的装饰更加符合演员的造型和人物,比如通过眼型的描绘表现眼睛的形状大小,用眼影色彩体现眼神的深邃、娇媚,从而增加古典舞的人物魅力。
1.2动作动态之美
动作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演员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情感、主题,它不仅反映了舞蹈演员的体态之美,而且体现了人的运动之美。古典舞是以动作与体态作为基础,体现了古典舞柔和、律动、气韵的审美意象。古典舞的动作动态之美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体现:第一,圆与形的结合,“圆”指古典舞圆、曲、拧、倾的动作特点,演员以腰作为身体的中心,围绕腰部进行画圆和曲线运动,体现古典舞蹈动作的圆润感和层次感。“形”指舞者动作姿态的变化和各种划圆动作的轨迹,是演员动作之间的衔接、变化形成的造型。“圆”与“形”两者动静结合,是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姿态和美学特征。古典舞作品《黄河》中的一排排蜷缩低伏的群体造型、脊背拱起以及演员表演的一系列摆腿跳、云门大卷、踏步翻身等动作正是“圆”与“形”的结合,构成了行云流水、圆曲拧倾的意象,构成了整个舞蹈作品恢弘的气势和强烈的情感[3]。第二,点与线的结合,古典舞的动作并不是一层不变,而是快慢结合、动静交替,古典舞的节奏就是听过“点”与“线”结合,“点”是舞蹈表演的停顿或某一个造型,“线”是舞蹈演员动作的连贯性,身体运动轨迹构成了“线”,从而让古典舞呈现抑扬顿挫、快慢起伏的节奏变化。
1.3气韵神态之美
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古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美学气韵。这种气韵是通过舞蹈演员的外在形态、神态体现出来的,具有刚柔并济、虚实相间、形神兼备的特点。与西方舞蹈艺术相比,中国古典舞更加柔和,柔和中又有刚硬。古典舞中速度比较快、力量比较强的脚步动作,给人陽刚、强大的审美意象,一些动作缓慢、篇幅比较小的动作,显示含蓄、清净的审美意象,由此让人产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刚柔并济的美感;古典舞很多作品在创作的时候,是以历史故事人物、事件、文物等进行创造,为了将观众带入到特定历史时空中,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创造一定的空间,让观众展开联想。比如古典舞蹈《飞天》在表演的时候,演员创作了大量的飞天壁画,让观众直接感受到舞蹈的形象,并开展无限的联想,仿佛自己进入到无边无际的世界。这个创作的过程就是虚实相结合的过程,观众看到的舞蹈形象是“实”,舞蹈产生的虚幻意象就是“虚”。在表演过程中,往往虚实结合、相互渗透,给观众创造巨大的想想空间。形神兼备指古典舞蹈的外在“形”与内在“神”相互融合、相互统一,展现出来的美学特征。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动作、服饰、道具、妆容展示人物情感和思想,达到以形传神的作用[4]。
1.4意境情态之类
意境情态之美是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本质,其目的是通过编剧、作者的构思、设计、人物造型动作,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种意境之美就是创作者追求的目的,通过一系列动作,布景,让观众获得一次美的情感享受。中国古典舞主要通过刚柔并济的动作、虚实结合的表现形式、形神兼备的舞姿,让观众感受到古典艺术的魅力,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中国古典舞无论什么样的主题、什么样的形式,都具有一种独特的气韵,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境界。以古典舞作品《春江花月夜》为例,它是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为基础编创的舞蹈,作品通过舒缓、悠扬的乐曲,给观众带来春夜、月光、江水、小船等构成的夜景,并通过舞蹈演员赏月、闻花香、照水影等动作,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2.中国古典舞的基础训练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幅度大、舞姿复杂、技术难度大,对舞者的关节韧带、肌肉的柔韧性要求比较高,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爆发力很强的跳、转、翻等动作,并达到古典美技术要求。通过基础训练,主要是提高舞蹈演员身体的柔韧性、软开度和身体关节的灵活性,让演员的身体适合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要求。
2.1软度开发
软开度是古典舞演员的一项重要能力,是舞者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古典舞美学特征的基本要求,通过软开度训练,可以让舞者的身体更加柔软、收放自如。因此,软开发训练是古典舞蹈演员必须完成的训练项目。软开度训练包括外力性训练、自身静力训练、动力性训练。外力性训练顾名思义通过外力进行训练,需要舞者相互配合,彼此进行压腿、扳腿等训练,并配合呼吸完成训练;自静力训练是舞者自己利用墙壁、凳子、椅子、地面等进行自主训练,常见的方式有青蛙趴、趴横叉、撑地后卷腰等动作,在训练过程中,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一下子增加训练力度,以免关节受伤。通过外力性训练、自身静力训练以后,才能完成动力性训练,动力训练主要是提高肌肉收缩力和外部阻抗力,让肌肉张力不变、长度改变的力量训练。动力性训练比较复杂,牵涉到身体的各个关节和肌肉的灵活性,从而让那个身体各个关节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软开度的训练,不仅可以让舞者的身体素质达到古典舞的动作要求,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身体的潜能,提升身体的灵敏度。
2.2技术基础训练
古典舞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等形态动作美,完成旋转、翻身、弹跳等动作。因此,必须让舞者具备基本的古典舞技术能力,可以完美完成各类动作。古典舞的技术基础训练包括单腿蹲、小踢腿、大踢腿、踏步翻身、串翻身、擦地、旋转等技术动作的训练。单腿蹲是单腿下蹲,下蹲时尾椎垂直双脚后跟、地面,并做好起跳的准备;小踢腿主要是训练腿部的速度和爆发力,为起跳做准备。翻身是古典舞基础训练的独特形式,它以腰部为轴心,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进行翻转,不同的速度、节奏,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以及情感。古典舞的旋转由于重心的差异,呈现的出来效果也不同。旋转是古典舞基本训练内容,主要以拧倾舞姿结构为特点,身体在拧斜旋转的舞姿造型进行旋转,尤其是斜在平衡重心进行旋转,动作修长、延伸感比较强烈,旋转的时候需要身体各个部分相互协调。基础训练过程中,还要将情感融入其中,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结束语:
中国古典舞不仅具有古香古色的意境,而且还中国传统文化的气韵,具有形態美、意境美、气韵美、动作美等特点,是世界舞蹈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典舞在训练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基础的技术训练,还要注重软开度的训练,提高舞者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古典舞的优美。
[参考文献]
[1]王戈.谈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征与基础训练[J].黄河之声,2015,(17):105-106.
[2]汪丽红.谈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征与基础训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27(5):97-99.
[3]潘东升,刘谟楠.浅析中国古典舞“翻身”[J].北方音乐,2017,37(11):238-238.
[4]薛芳.谈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征与基础训练[J].才智,2008:169-169.
(作者单位:吉安文艺学校,江西 吉安 3430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