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且所占比重比较大,教导中学生如何鉴赏散文就显得尤为重要。散文的教学重在鉴赏,我们要让学生深刻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和结构,深层次领会文章的情感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的延伸方式来拓展学生的阅读感,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散文和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它既没有现代诗歌的形式自由化,也没有小说的完整故事情节,更没有戏剧的激烈矛盾冲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欣赏散文的独特魅力呢?
关键词:中学散文;散文阅读;散文鉴赏
中国文学中,将散文分为两种,分别是古代文学散文和现代文学散文,古代文学散文是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而现当代散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小说、诗歌、戏剧之外的文学性散行文章,它的文学性较浓,作品注重抒情写意;而狭义散文指的是一种文艺性散文,重在抒情和记叙,篇幅短小、笔法灵活、取材广泛等特点的文学样式。这里我们主要谈论广义散文的鉴赏技巧。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入了较多的散文篇目,比如初中阶段篇目有朱自清的《背影》、《春》等;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冰心的《谈生命》等。高中阶段有《纪念刘和珍君》、《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等等。在这些散文中,有的文章是以核心人物和事件为线索,也有文章是以时间为线索,还有的是以作者的情感起伏变化为线索。那么在鉴赏散文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呢?结合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可采取以下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和鉴赏:
一、整体入手,梳理文章结构
我们在教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鉴赏时,理应着眼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脉络,并且着重梳理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宏观方面把握文内容,多阅读多体会。“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求学生在整体阅读的过程中去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散文非常注重文章的线索,它以线索为主线并贯穿文章始终,再把文章内容联系一起,最后形成清晰的脉络。
鲁迅先生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篇文章中,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入手,阅读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脉络。整篇文章是以主人公“我”对过去已久的童年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为脉络,在“百草园”中就写出了遇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听长妈妈述说美女蛇的故事以及和闰土的父亲学习捕鸟的欢乐趣事。而后在“三味书屋”里写了拜师行礼、提问遭怒斥等单调枯燥的往事,前后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机地组织成为了一个整体。让我们带领学生从整体阅读入手去认识儿童不仅热爱大自然,还努力追寻快乐生活的心理,从而进一步深刻了解到当时封建社会的教育是如何扼杀儿童天性的这一弊端。
二、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
我们都知道很多作品是作者所处社会的折射,内容往往是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而滋生出的产物,至今有不少散文作品的创作,就是受到了当时所在环境的影响。都说”知人论世“是古代文人诗词创作的折射,但是这个词对于散文作品来说也是合乎情理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这也是对阅读鉴赏现当代散文的一把重要钥匙。
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入选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春》这篇作品的主题思想即是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作者当时即使是身处于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是他的内心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作者于是把他那崇高的审美情趣、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生目标的不懈奋斗全都融入到《春》这篇文章中去,那如诗歌般一样美丽的语言,使得整篇文章充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产生了无限的魅力。各种美好景象都能透视出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从作品的创造背景着手,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那么作品包含的深意就更能让人理解和领会。这篇诗意优美的作品,也饱含了作者本身在当时的思想情意、对人生及理想的追求,从而也表现出了他对自由生活境界的向往。
再如陸蠡的《囚绿记》,这篇文章是作者于1938年创作。如果我们单看创作时间,就可以联想到在这个时期,我国人民正在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苦。此篇作品通过描绘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侵略战争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本人和广大人民百姓坚贞不渝的气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一起回到当时的战争年代,让学生多了解当时的国家现况,人民正处于水生火热中,就不难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深入挖掘,领悟作者情感
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深入挖掘作品蕴含的深意,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现当代散文属于文学范畴,学生在阅读鉴赏散文时要必须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能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去体会散文深邃的思想。
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主要描述了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形。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生命至此开始,而作者正是把散步的背景设为春天,其用意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同时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长命百岁,自己的孩子也正是成长的好时机,无疑把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地组织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生命的春天。三代人,在富有生命力的春季里散步,展现了一幅多么温馨、其乐融融的画面啊!同时作者还表达了亲情的可贵和珍惜,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尊老爱幼,告诉人们要担负起自身的责任。虽然文章从表面内容分析只是描写散步的情景,但是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挖掘出另一层深意,体会到作者本身的情感。
四、理解透彻、探究散文技巧
就抒情性散文来说,每一篇文章不仅在内容和情感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且它的抒情方式和写作方法都不尽相同。在散文作品的具体赏析方面,去深入研究类散文的特征,是鉴赏作品的具体落实。抒情散文在写法上,有的是借物(人、景、事)来抒情,或托物言志、触景生情、欲扬先抑、寓情于景、修辞等。在鉴赏时,让学生学会研究散文作者的写作技巧,便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编入一篇极富深刻哲理的散文——《谈生命》,由现代作家冰心创作。作者把抽象的“生命”转化为具体的物象,描绘出了一幅幅具有鲜活生命的图画,让人们可以从这些立体感的画面中去领悟和认识生命的真谛。同时文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画面,更像是一首首生命的礼赞,语言灵动鲜明,感情真挚,描写细腻,于含蓄凝炼之中透出酣畅和淋漓,读来令人耐人寻味,意趣无穷。
五、细细品味,体悟独特语言
现当代散文的特色之一就是语言的优美,好的篇目作品语言精炼、优美,而且灵活生动,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所以在阅读鉴赏时细细品味,感受散文独特的语言魅力是一重要的环节,当然不同散文家的语言也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
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将议论、记叙、抒情三者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文章充溢着感染力和说服力。比如在文章的第五自然段,作者记叙了主人公刘和珍等人遇难的情境,深刻描绘出了爱国青年英勇抗争的形象特点,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恶与残忍,接着写出了“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作者强有力抒发了悲愤感情,并且表达出了对反动派的憎恶,对逝去烈士的悲痛。细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文章的每段几乎都是将抒情、记叙和议论三者融为一体,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深度,而且极大透露出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感情色彩表。所以总体看,教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就可以能更加深刻地体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一篇优美的散文,如一缕花香,沁人心脾,让人流连忘返。在散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品味语言,领悟情感,多角度剖析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散文的美。当然,对于散文的鉴赏方法也不只上述方法,我们还可以深入地挖掘更多更好的方法,能夠帮助对我们进一步学习鉴赏散文。
[参考文献]
[1]王芳芳.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鉴赏散文[J].语文教学通讯,2019,1043(4):55—57.
[2]刘晓峰.中学现代散文鉴赏教学研究[J].文教资料,2011,下旬刊,41—42.
[3]丁坤.文本探索:散文鉴赏新世界[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3,4:19—22.
[4]艾文慧.中学散文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3.
[5]郭建平.初中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课堂教学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6]顾浩.现代散文教学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