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上海大学社区学院团委探索新型团学工作模式的成功案例,总结了文化类社团与院系团委联动成效:增强文化自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专业化水平、提升当代大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并系统阐释了高校院系新型团学工作模式探索路径:因势而新,创新思维;把握核心,统筹兼顧;不忘初心,持之以恒。
关键词:一心双环;高校院系团委;学生社团;新型团学工作模式
1.“一心双环”组织格局:院系团委与学生社团联动新契机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高校党委领导下,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①
上海大学社区学院团委在学院党委和校团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青年学子的服务引领工作。2016年创建学生助理团队,至今已有四届,学生组织内设办公部、组织部、宣传部、社会实践部、文体部,协助完成院级团委工作,有效完成每年新任班团骨干培训、上千名新生团务工作。2017年,日本大阪市立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社区学院团委开展跨文化交流会,学院团委邀请笛箫社、书法社、海燕咏歌团等社团参与,初步实现与学生社团联系对接,2018年,社区学院已有下属8个社团,其中7个为文化艺术类社团,包括笛箫社、海燕咏歌团、书法社、音乐剧社、梨香国韵戏曲社、悦读书社、以及“剪人生”公益发展中心。艺术类社团着眼于弘扬和繁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依托自身特色,在社区学院开展了各项艺术活动。目前,8个社团由社区学院团委直接管理,学生助理团队主要对接。
学生社团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但因其具有一定独立性,除参加学院的常规性活动,其他时间基本自行组织安排。为深入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学院团委仍需进一步探索,深入挖掘学生社团资源,延展其功能。
2.高校院系新型团学工作模式探索背景
“孩子两三点放学,双职工家长还在上班。”这是上海市很多家庭一直以来面临的困境。为此,上海市政府自2010年开始,就逐步在公办小学试点推广放学后看护服务。2014年,市教委再次提出要求,将放学后看护服务逐步扩大至所有公办小学,服务时间一般为放学后到下午5点。近年来,为了满足家长对孩子全面发展的更高期待,上海于2017年出台《关于在本市小学试行“快乐30分”拓展活动的通知》②,在小学逐步推行放学后丰富多样的校内兴趣公益活动。2019年3月20日,上海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③,提出了延时晚托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回应了家长对小学生放学后校内看护的需求。同时,市教委表示,晚托服务内容方面不能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可以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教学,可以安排做作业、自习、课外阅读等活动,也可以开展劳动教育和体育、艺术等活动。
在此背景下,为积极响应市政府对小学生晚托班的号召与扶持,丰富小学生晚托课外生活,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深化我院团委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的功能,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上海大学社区学院团委以学生助理团队为纽带,以文化艺术社团为主要支撑,成立志愿团队,在晚托时间走进小学校园,教孩子们学习书法、剪纸、笛萧、戏曲等中国传统艺术的知识与技能。
3. 高校院系新型团学工作模式探索过程
3.1全盘考虑,确定对象
全面考虑开展志愿服务的可行性与便利度,本项目确定服务对象为上海大学附属小学学生,确定服务对象后,学生主力团队结合上大附小特点、社区学院下属社团特色,撰写“携手附小,共话上大”项目实施方案。在学院党委指导和支持下,学院团委与上大附小负责人取得联系。
3.2统筹规划,多次交流
为保证“携手附小,共话上大”项目顺利开展,上海大学社区学院与上大附小共开展了3次线下交流会。展示“携手附小,共话上大”项目的背景、意义、前期设想、开展方式、团队架构及所有社团的特色;了解上大附小的基本情况及培养特色;确认各个社团进入附小课堂的时间和形式,推进项目实施进度。对上大附小的课程情况和需求做进一步的解读,各社团负责人提出相应的诉求。
3.3准备充足,正式实施
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携手附小,共话上大”项目于2019年10月正式开展。社区学院的志愿服务形式分为两类,一是晚托志愿服务,每周二、三、四,共有四个社团加入,每个社团派出2-3名志愿者,晚托班的小朋友们通过分组学习不同的内容;二是“幸福湾”学校少年宫课程,每周六开课,由“剪人生公益发展中心”承担服务内容。晚托志愿服务在冬季学期持续四周,少年宫课程持续十周。
4.高校院系新型团学工作模式探索成效
4.1传播受众引领启迪
4.1.1以文化人,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血脉、人民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从娃娃抓起,向小学生群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其爱国热情,深化民族认同感。剪人生公益发展中心运作成熟,致力于弘扬和传播传统剪纸文化;书法社教授基础书法知识,既是传统技艺的传承又是耐心与毅力的锻炼;笛箫社以乐器为载体,展现出传统音乐的魅力……优秀社团将优秀传统文化带进课堂,让小学生于欢声笑语中领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4.1.2以美育人,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类课程,小学生们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感悟中国智慧、体验实践中华传统技艺、提升审美能力。
4.1.3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生直观看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具体形象,优秀大学生的榜样引领作用凸显。
4.2传播主体身份认同
4.2.1创新团学工作模式,深化“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
本项目突破高校院系团委与学生社团壁垒,以志愿服务为契机,调动学生社团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社团资源,发挥其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功能,并依托学生助理团队,做好统筹规划工作,推进项目有序开展。实现了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
4.2.2探索社团发展新路径,提升专业化水平
学生社团在此项目中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充实社团活动内容。通过校外开展活动的运作模式,及时发现社团存在问题,不断完善升级。在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各社团也在反思总结,整顿内部环境,提升专业能力。
4.2.3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彰显自我价值
在志愿服务中,社团成员获得小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实现自我价值;同时社团通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彰显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4.2.4增強文化自信,深化民族认同
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学生社团深化文化自信,深化爱国主义情怀的过程。说服自己才能说服他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促成了社团的志愿服务,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魅力,也是思想进一步升华的契机。
4.2.5.深入劳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优良品德和磨练意志品质,是践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获得劳动技能、劳动知识,达到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社团志愿者们兼顾学业与志愿活动,持之以恒,克服困难,认真备课,手把手教学,在实践中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砺恒心与耐心。
5.高校院系新型团学工作模式探索路径
5.1因势而新,创新思维
高校院系团委肩负做好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时代使命,以共青团中央相关文件为指导思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团学工作模式。高校院系团委应有效利用社团阵地,发挥社团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社团发展结合起来。要打破自上而下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团学工作模式,发挥学生自主性。围绕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挖掘学生社团优秀资源,以资源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繁荣。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丰富校内外活动形式,为学生社团搭建施展才华平台,在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让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充分实现,将思想政治工作潜移默化融入社团发展建设中。
5.2把握核心,统筹兼顾
“不怕共青团不跟党走,就怕青年不跟团走”。高校院系团委应建立健全学生组织与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既给予其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又要把控大局,扶持社团建设。首先应明确团委的核心领导地位,增强对青年学生凝聚力和吸引力。以学生社团喜闻乐见形式拓宽其发展空间,将学生社团紧密团结在周围。第二,巩固学生助理团队与学生社团纽带联系。增强学生助理团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能力,结合不同部门特色与不同类别社团结对,部门发挥组织策划功能,社团提供优质资源,合作双赢。
5.3不忘初心,持之以恒
高校院系团委应该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团学工作全过程,以学生社团为外围延展手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社团内部制度和日常活动中。强化社团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扶持传统文化类社团、积极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将志愿服务,公益精神纳入社团建设中,强化学生社团在共青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要统筹兼顾,全盘考虑,建立长期稳定的品牌项目。以“携手附小,共话上大”品牌项目为例,在前期统筹策划中,预计每个社团每学期开展四期志愿服务活动,冬季学期如约进行,春季学期受疫情影响而中止。在上海高校及中小学全面返校后,学院团委将根据最新形势,灵活多变地将该品牌项目运营推广下去。
[注释]
①权威发布 |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https://www.sohu.com/a/119573080_351288.
②市教委关于在本市小学试行“快乐30分”拓展活动的通知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9/nw12344/u26aw52842.html.
③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http://edu.sh.gov.cn/html/xxgk/201903/402152019002.html.
[参考文献]
[1]田瀚.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一体两翼”模式下统筹社团更好更快发展[J].科技信息,2011(36):90.
[2]苏海泉.高校共青团组织环境下的育人工作路径探究[J].北京青年研究,2020(03):94-100.
[3]钱梦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及教育路径研究——基于高校共青团工作视角[J].管理观察,2020(08):146-147.
[4]董杜斌等.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实践——以浙江高校“同伴”共青团建设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03):29-35.
[5]吴保军、黄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策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35-37.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社区学院,上海 20044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