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时代的人们愈加重视美育的作用,对美的向往已成为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强烈要求。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职学校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准确把握美育的涵义,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不断更新教育手段,探索更加多元化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美育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中国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育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积极开创新时代中职美育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美育;中职学校;重要意义;途径
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致使人们更加渴望摆脱束缚,实现心灵的解放,这主要源于人们对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黑格尔曾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他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曾指出审美需要处于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是人类更高层次的需要。可见,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尤其在当今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之后,美变得越来越重要,美育也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成为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
什么是美育?(每当我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总会有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
美育作为提高审美的最佳途径,有着独特的育人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实现人格塑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对培养全面和谐的现代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甚至有许多人认为,美育属于边缘学科,在教育过程中可有可无。尤其对于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己任的中职学校而言,美育更显得无足轻重。中职学校需要实施美育吗?答案是肯定的,用席勒的话说:“人们的活动局限在某一个领城,这样人们就等于把自己交给了一个支配者,他往往把人们其余的素质都压制下去。不是这一边旺盛的想象力毁坏了知性辛勤得来的果实,就是那一边抽象精神熄灭了那种温暖过我们心灵并点燃过想象力的火焰。”如果我们给社会输送的人才,仅仅只能活动在一个局限的领域内,那跟机器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中职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意义
人们追求美的迫切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可以说,美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原动力,是世界进步的催化剂。因此,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的美育业已成为提高民族文明、增强全民素质极其重要的课题,在人类的发展中同样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然而,基于本地区的调查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的美育建设不容乐观,完善和加强美育建设有着现实性和迫切性的一面。
1、促进国家发展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国家对美育的重视往往与其经济状况有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美育工作,并制定了相关政策,为美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2015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不仅对美育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并在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方面给出具体建议。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要对准短板,划出美育硬杠杠,把学校美育纳入督导评估考核体系,让“软任务”成为“硬指标”。这些都充分肯定了美育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可见,中职学校落实美育工作不仅是国家政策制度的要求,业已成为关乎国家发展和全民素质的大事。
2、全面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据教育部在“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1+1”系列发布时的美育课程开设统计:“义务教育阶段,93.5%的省(区、市)的音乐、美术课程总量达到了国家规定9%的课时数;高中教育阶段,全国92.1%的学校能够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全国75.7%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全国84.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以此可看出,中职学校的美育建设仍相对比较薄弱,以发展操作性技能为己任和过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一切围绕专业训练服务”。但任何教育都是具体社会中的教育,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获得能力,更根本的是,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几年,中职学校逐渐开始实施美育建设,这既是普遍深人的重视素质教育的结果,也深刻地反映了中职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中职学校只有坚持以文培元,以美铸魂,构架科学的教育體系,才能加快推进中职教育现代化、科学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培养学生成为时代新人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给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不良文化和错误审美也以网络为温床不断酝酿发酵。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感性认识比较发达,理性认识尚未健全,很容易受到网络有害信息的侵蚀,形成不良审美观。例如:审美庸俗,盲目追赶潮流,只注重外在,缺乏对美的内在追求,缺乏高雅情操及艺术修养,以猎奇为美等等。
梁启超先生曾指出:“人生在幼年青年期,趣味是最浓的,成天乱碰乱追,若不引他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非流入下等趣味不可”。康德曾言:“审美是真与善的桥梁”,我们可以理解为审美是联结知识与道德、导向真与善的桥梁。美学家蒋勋有一段话说得好:“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可见,美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培养学生形成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就需要中职学校借助美育在教育过程中的“统整”与“渗透”的独特功能,不断提升教育的品味与质量,才能切实促进学生健康平衡的发展,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准确把握美育的涵义
时代的发展变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对美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加强美育工作已迫在眉睫。“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中职美育建设只有以更加务实的态度了解美育的涵义和基本内容,才能将美育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美育的涵义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通常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和浸润、感化、滋养的方式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具有服务于完整人格塑造和素质教育的人文性和应用性,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学大家蔡元培先生就认为美育目的不仅是认识美丑,还能陶养人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兴趣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更是明确指出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育有狭义和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是一门综合类教育,包括“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美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和规律性,这也是它作为一门学科的立足点。美育的特殊性是区别于其他教育形态的关键,除具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般属性外,又以独特的审美眼光去发现、认识、理解和评价世界,同时按照美的规律去美化自身、完善人格,提高整体素养,实现精神的升华。美育的规律性主要在于遵循客观事物的真实性,例如,促进学生的审美发展就必须以生动、直观的形象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育活动中来;师生之间必须以真诚的情感交流才能实现心灵的共鸣等等。
新时代美育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促进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全面发展服务的。习近平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因此,新时代美育要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充分发挥美育独特的育人功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素养和精神境界,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健全健康人格,厚植中华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造就“四有”的全面发展的的高素质人才。
三、中职学校实施美育的途径
美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具有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产生影响。它的这一特点也决定了美育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应当徐徐图之。因此,新时代中职美育工作应紧紧抓住美育的特点和本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终身发展铺路、引航;努力构建多元化、高质量的工作体系,为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条件;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美育滲透,实施全方位以美育人。
1.以美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美育课是中职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阵地、主要渠道,也是改进美育教学改革最直接的抓手。落实美育工作必须确保开齐开足美育课。课程开设还应结合学校育人方案、学校特色和地域文化,科学定位课程计划、目标和内容,充分挖掘美育课程中的民族精神、文化信念和价值观念,实现更深层次的育人作用。不断创新和改进美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打破室内教学的局限性;借助信息手段,实现全景立体教学;培根铸魂、突破教学时空,将美育全过程、全方面的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深化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养,加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积极促进美育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创建多元化的美育教学体系,倡导各学科教师之间集体研讨、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持续探索实现美育与其他学科的“统整”与“融合”,提升教育的品味与质量,开创更高层次和更高境界的美育新格局。
2.以“线上线下同心圆”营造美育氛围
新时代美育应该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全感官发动的浸润式体验,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线上线下”双管齐下营造美育氛围。
把好“线上”方向盘,创造清朗美育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它的影响下,美育将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无论是千里之外的艺术馆、博物馆,还是世界各地的江河名山,甚至恢弘的艺术杰作细部之精微都可以一览无余,那些被个人收藏的珍品也得以走进大众的视线。互联网有助于拓展美育的格局,但也制约着美育的功能,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更容易被“剑”所伤。如何用好互联网,发挥 “空中”美育作用,就需要中职学校把好正确审美的方向盘,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去评判,逐渐形成有品味、有格调的审美观念。同时,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等网络媒体在学生中的舆论作用,有目标、有计划的向学生推送具有时代精神的、健康的美育知识,持续加强正面引导力度,努力创造清朗的审美舆论环境。
拓展“线下”资源,营造浓厚美育氛围。利用学校广播、报纸、宣传栏等线下宣传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宣传平台;充分整合社会美育资源,协同各类学校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线下资源中最容易被忽视,却最能充分发挥美育浸润式特点的场所是校园环境本身。无论是花草树木、建筑、雕塑等都是美的形态,都在烘托美育的氛围。因此中职学校一定要用好校园环境的美育作用,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共鸣。同时要抓住机遇,依托国家政策的支持,不断丰富自身美育资源,积极创造浓厚的美育氛围,促使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精神在线上线下全方位的美育中生根发芽。
3.以优秀文艺作品熏陶审美情操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优秀的文艺作品,就像蓝天上的阳光和春日的清风,可以启迪思想,滋润心灵,陶冶人生,消除颓废之风。文艺作品包括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而优秀的文艺作品是体现中国人文精神,反映审美追求,集艺术性、观赏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文艺作品的种类繁多,例如:诗歌、小说、戏曲、歌剧、绘画、建筑、景观等都属于文艺作品。不同的文艺作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他们所要传达的“意境”都是相通的。例如:王维用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描写汉江的壮阔之美,北宋王希孟用国画《千里江山图》描绘江南山水的美妙,而自然景观本身又何尝不是美的一种形式。
美学家乔治·桑塔亚纳说,“美感教育就在于训练我们去观赏最大限度的美”。文艺作品的多样性、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正是美感教育最好的介质。它可以使人的心灵进入一个无障碍的、自由和谐的境界,有助于培养学生去观赏最大限度的美,为实现完整的人创造条件。而且,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了文艺作品对于自身发展乃至治国兴邦的重要价值。孔子在《礼记》中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荀子《乐论》曾指出“夫声乐之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清·蘅塘退士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即体现文艺作品对塑造人格和熏陶情操具有直接作用。因此,中职学校的美育建设一定要利用好文艺作品的熏陶与化育作用,多向学生展示优秀的文艺作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只有将优秀文艺作品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充分发挥文艺作品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和审美阈值,才能构筑新时代中职美育建设的新高地。
4.以自我学习平台促进审美养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美育实施中,不仅要改进教育方法、营造舆论环境、展现文艺作品,更重要是为学生搭建更多更好的自主学习平台,激发和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懂得实践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在审美实践中,学生不仅能愉悦身心,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自控力、认知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可见,单纯的理论知识是苍白无力的,唯有付诸实践中才能绽放美丽之花,点亮多彩人生。
审美实践作为人类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具有较广的范围。艺术社团、兴趣小组、艺术节、文艺演出等都是开展审美实践活动的自我学习平台,都可以将美育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融合,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但从长期性、持续性和规律性看,艺术节和文艺演出一般举办时间间隔较长,艺术社团对于培育学生审美素养更具有实效性,是美育课程不足的有益补充。中职学校可从探索艺术类社团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着手、努力为学生搭建生动有效的素质拓展平台,既满足职业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又能促进学生全方面健康成长。
5.以教育评价制度反馈和改进美育工作
教育评价不是美育的最终目的,但却是美育中重要的促进工具。一方面,教育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情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個人修养,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树立学生的生活自信心,扩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评价工作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从事美育的积极性。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等三个文件,进一步说明了艺术评价制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中等美育建设应在国家文件的基础上,探索本校学习情况和美育规律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美育课程的学习水平,也关注学生参加审美实践活动的履历;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既关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关注对学生的特长激励,实现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评价。通过对教育评价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推进学校美育教学改革,提高美育的育人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总结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正如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等)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包括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可以说,要求内在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乃是人的本性。众所周知,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出现了飞跃式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1月17日)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1%,再次夺得对全球经济贡献率第一的宝座。这意味着,我国人民对更高层次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美育的重要性也必将越来越大。
在二十一世纪多元文化、价值激荡并存的时代中,中职学校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而最重要的挑战可能在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与建立。中职学校是培育和奠定学生价值观念的教化场所。中职教育不能是纯粹知识的灌输或技术的训练,而是对于学生生命的唤醒和心灵的觉醒。中职学校之所以需要落实美育工作,是因为美育可以直接触及学生价值观、完美人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更高境界、更高层次上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缺少美育的教育不是现代的完整的教育,没有接受过审美熏陶的人不可能成为现代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既是专家、学者的共识,又是时代与现实的呼唤,人类的呼唤!
中职美育唯有响应时代号召,坚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完善、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积极拓展和丰富美育的内涵,充分发挥美育的实效性,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方资源、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以及学生实际等情况,逐步将美育工作落在实处,才能不断唤醒学生心灵之觉醒,才能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厚植民族情感,才能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有效实施美育[N].人民日报,2019-01-13(08版).
[2]肖遥,彭希林.论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17):101-102.
[3]杜卫.美育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1.05.
[4]周德昌,江月孙.简明教育辞典[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州,1992.01.
[5]曾繁仁.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审美教育[M].新时期文艺学建设丛书,陕西,2000.10.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山东 青岛 26607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