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微路径设计”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9749
丁方

  摘 要: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具有“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既要培养学生必要的英语素养,又要落实学生“立德树人”的目标。融合教学也就成了英语教师的“必修课”,将有利于破解一些教师英语教学的单边化现象。本文从微观角度,探索英语与思政融合教学策略,组合微话题、微载体、微实践、三个维度,搭建了新主题、新抓手、新视角的德育平台。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微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抓手,坚持“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真正使命。因此,各类课程需要与思政相融合,打破传统课程固有的模式,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型。作为教师,应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既做“经师”又做“人师”,既要培养学生必要的文化知识,又要落实学生“立德树人”的目标。

  课程是育人的纲领,课堂是育人的阵地,树人是教育的担当。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既要对英语课程精心解读、理解内涵、把握主题、凝合内容,又要搭建专业教学与道德引领的交互平台,灵活地调配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社会热点、生活焦点、文化载体等手段,传递正能量,培养青年学子的核心素养和时代精神。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微路径,既是对学科教学的一种拓展性教学的尝试,又是高校学科融合教学的一种探索。微言而大义,见微而知著,这不仅是教育教学的一种创新,更是教育人的一种担当和召唤。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价值取向

  一是有利于拓展英语教学视界。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合思政教学,这不仅能丰富英语教学资源,开创德育教育先河,更是拓展了英语教学视界,在“大教育”中夯实了教师的责任,体现了“胸怀天下,教育先行”的使命感和担当感。各种趣味性的思政话题,也更新了英语课堂的生态,无疑,对于师生而言,都是“双赢”的。

  二是有利于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窘况之处就是课堂与课外的脱离、理论与实践的冲突,思想与实际的背离,等等。而通过大学英语的思政融合教学,学生不仅得到的是英语知识,更是一种道德的“无痕”教育。在各种教学因素的触发下,学生必然会不断审视自我成长过程,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意识等多方面得到多次洗礼和检验,并在不断反思、实践中予以矫正和修补,真正能体现立德树人的真实价值。

  三是有利于补充思想政治效能。长久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以“单打独斗”的方式呈现,课堂成了知识的灌输,学生成了修行的容器,这种被动式学习,其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而利用英语融合思想教学,不仅改变了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更是体现了学科融合优势,修补了思想政治教学短板,在一个“大教育”中实现了高效、真实、立体德育。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微路径的设计

  1.切入微话题,融合课程,开发德育“新主题”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设计与优化教学内容。众多的人物、厚实的故事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德育资源。教师要紧扣英语教学主题,有机结合微话题,及时转换成德育资源,既能实现英语与思政同步教学效果,又让学生在德育“新主题”得到道德洗礼和情感教育。切入小人物,挖掘正能量,领略人物之大爱。德育是鲜活的,德育也是生活的。各行各业中的“小人物”往往是正能量的聚合代表,他们的大爱无疆、敬业精神等都是学生德育成长的能量。教师要在巧妙结合英语话题,切入“小人物”,转化成“英语经历”和“德育行走”。聚焦小故事,汲取正能量,感受人间真善美。如捷进英语教材中的卓君从小生活在农村,但是他仍怀梦想,不管他的同伴是如何嘲讽他,他仍然坚持练舞,最终取得中国达人秀的第一名。生活中百姓故事,也往往聚合了各种正能量,他们深厚的故事是一个个人间真善美的写照。英语教师应结合教学主题,恰当地开发一些感人故事,让学生在故事的浸染中养育真善美。

  2.切入微载体,聚焦方法,孕育德育“新抓手”

  德育是一个心育过程,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开放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特征,需要教师优化课程资源、精心载体、组合内容,让新颖、灵动的“微载体”成就课堂主题,合成方法,从而为融合教学孕育出新抓手。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注意力集中水平较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而00后又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对线上互动更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互动,拉进师生距离,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如增设公共英语微信公众号,发布一些新鲜话题,让学生参与互动。如父亲节,母亲节,分享一些国外以此为主题的影片,端午节的英文表达以及一些英文版端午小知识竞赛,等等,这些不仅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热情,也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外语来传播中华文化。在英语课堂上,使用信息化教学软件,如蓝墨云班的头脑风暴,手机抢答环节也能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课程学习兴趣。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短视频也是年轻个体所青睐的媒介,如海外资讯博主郭杰瑞用普通市民的角度对国外形式报道,澳洲博主大卫分享一些实用口语短视频,能及时纠正学生口语发音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和课堂后通过这些新媒介,微载体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不仅提高了英语水平,也通过各个渠道对国内外大事进行了解。

  3.切入微实践,聚焦思维,构建德育“新生态”

  德育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内化成道德觉悟,形成一定固式的道德行为和积极正向的道德能量。课堂中的实践能使学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尤其是高职院校培养更注重应用型能力发展,能实现学生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照自我、反思自我、修正自我、成长自我。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布置情境模拟,小组讨论,视频拍摄,辩论等等活动对学生能力都是一种挑战,教师可以结合各个单元主题,如餐桌礼仪,求职面试,寝室矛盾等等进行场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英语的表达方法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出现矛盾时及时引导,逐步形成正向的德育资源,有利于德育“无痕”教育的对接,在“无意识教育”氛围中促进学生的道德思考。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主要内容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知识竞赛等,帮助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将自身理想追求上升至振兴国家、民族事业层面,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三、思考与体会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既要做好专业学科的教学工作,又要融合德育育人的教育担当。高职英语所具有的开放性课程特点、多元文化交融特点,也更有助于思想政治的融合教学,发挥学科资源的集合优势,聚集多元平台,全面落实育人宗旨。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微路径的设计,创设了多学科融合学习的思路,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生态,确实体现了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员育人的教育宗旨,也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下高校教育发展的新态势,更體现了教师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参考文献]

  [1]杨雪琴.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2]文仲莲.“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外语课程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弘扬[J].上海电力学院院报,2018.

  [3]雷思雨.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J].决策探索,2019.

  [4]廖菲.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J].职大学报,2019.

  [5]黄云龙.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和策略分析[J].农家参谋,202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