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得大学生面临的环境出现很大改变,这种变化一方面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契机,另一方面也带来较大的考验。针对现在大学生思政观念,如何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展开分析,探究如何进行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探究
1、 新時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21世纪后,社会所处环境产生重大变革,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人才培育也要紧跟形势,以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西方高校一系列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国内高校的教育发展造成较大的冲击。科技进步使得信息数字化技术普及,推动教育方式的颠覆性变化,现代教育活动中必然要引进现代科技技术,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如今越来越激烈的高校竞争下有望突围而出的关键举措。
迄今为止,我国高校并没有完全理解教育的发展规律,依然在沿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很明显这和时代发展间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和割裂。如今高等教育普及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高校生涌入校园,但高校教育状况并没有及时同步提升,这样的态势下,想要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谓是难度很高。无论是从必要性还是紧迫性上分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都要及时予以创新优化,从而来确保高校教育目标和质量的达成。
2、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分析
首先是个人发展、集体责任共存。大部分的高校大学生都处于各种观念冲击较大、竞争压力较大的环境中,尽管集体主义、责任、奉献精神依旧被提倡和看重,但越来越多的人更为在意自我利益,道德准则甚至是底线修正为个人为先、索取为重。显然这样的思想理念、修养品行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方向相违背,怎样在强调集体、责任的基础上不忽视个人发展、权益是一件比较难的功课。
其次,精神、物质享受共存。物质保证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这点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更为重要,如今很多大学生都毫不掩饰地展现出对于成功的渴望。但同时他们也不忽视、不让步精神享受。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视精神生活,追求精神价值,看重精神愉悦,崇尚家庭幸福、生活安定、精神舒适。
第三, 个人权利、社会义务共存。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多种价值观、文化理念渗透和侵袭到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也因此深受影响,普遍表现出责任意识弱、社会义务承担少、看重个人权利享有等特征。市场伦理倾向于公平、效率、利益,而道德伦理则倾向于奉献、利他,全然不同的准则和价值理念充斥在大学生头脑中,使其困惑矛盾。
第四, 乐观、忧惧意识共存。到达高校程度的大学生,已历经十几年教育,普遍养成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平日的学习中也敢于争取、积极主动。但在遭遇现实危机时,比如面临就业、学历等问题,大学生们多数存在很强烈的危机感,忧患意识严重。
第五, 真诚、自我共存。现代社会中正义、诚实越来越稀少罕见,大学生们也比以往更渴求真诚的真心、互相帮扶的挚意,但同时深感于现今人人自危的环境,又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相信他人,也不付诸全副的真诚。
第六, 平等、竞争理念共存。一方面大学生们渴求生活、工作中被公平对待,遇到不公正不平等现象敢于发声和对抗,一方面在学习、考研、择业等多方面,又存有非常浓烈的竞争意识。
3、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3.1秉持科学理念
首先,注重和建立个性。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不能以传统教育为主,要依循目前教学实况和大学生思政工作规律、身心发展特征,来调整具体的内容。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要具有个性化特征,模式上也要独具特色。既可以自传统教育模式中借鉴不错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新思路,又可以参考现代化教育模式,依循时代的需求,变革工作方式,实现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
其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贯彻执行以人为本理念,注意按照时代发展特征,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大学生本身的积极性,使其展开自我思想反省、提升、管理。除了教育,还要注意对大学生提供各方面的关怀,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及困惑之处,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展现人的重要性。
第三,加强科学发展理念的贯彻践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要了解教育规律,强调对学生多方面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使其道德、文化、身心都能同步发展。在日常学习当中,既要关注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看重道德品质的提升,使其具备一定的政治水平。潜移默化的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认知、道德修养。
3.2模式创新路径
首先,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如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方面要关注哲学原理教育,另一方面也要依循我国国情发展,令大学生了解目前我国国策、社会主义发展路线、方针等,同时对国际形势有所知晓,明确知道我国国际地位,了解社会发展规律,把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自我发展密切结合,建立为国家奉献奋斗的理想,确立自己身为大学生的重任,把自己的未来规划和国家发展路线相联系,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努力。
其次,进行民族精神的培养。高校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传统教育的力量,让大学生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发展历程有充足的了解。辅导员要向学生介绍新中国的发展史、革命先烈们在革命斗争中的不惧牺牲、团结奋斗的精神,令学生深感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结合改革开发后我国发展态势,培育学生积极向上、拼搏爱国的精神和情感,使其在时代的发展中建立自己的目标,在社会进步大潮中不断精进自身,锐意进取,承继以往先烈们的优良作风、坚韧斗志,又要吸取时代先进思想、技术,将自己锻造为栋梁之材。
第三, 重视和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青团具有不可推卸的重任。共青团要依循党的领导和方针要求,组织多样化的政治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们积极入党,秉承党的志愿,完成党的使命。高校的学生会也要明确自身职责,在推动思政教育上贡献自我力量,学生会也要以其自身的向心凝聚力,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水平、加强自我教育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 创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新机制。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创建,对于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老师可以订立一定的考核、奖惩机制,对那些工作成绩优异、敢于突破创新的老师给与一定的奖励。在老师招聘、进修、薪资等多方面要不断创新,建立一只具有高素养水平的思政老师团队。自根本上意识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性,从源头处解决和老师权益相关的诸多问题,确保教师团队的稳定和优质,防止人才流失,规避强流动性调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4、 结语
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发展和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必然诉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从意识上予以重视,变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建立高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并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的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主客观齐抓,来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俊杰.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5).
[2]陈梦圆,王雪.教育对象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大学生思想动态数据分析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SJD710118)的阶段性成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