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形势与政策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变化快,理论性强,课堂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方式。“课程、教师、学生”三维协同打造活力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促进学生理论的内化和信仰的建构。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活力课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高职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学习国家政策方针的主渠道,在高职学生现实关注、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优质课程的覆盖面,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形势与政策课与高职另外两门政治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相比,时效性强,政策性强,教学内容变化快,对教师来说,课时少,备课难度大,对学生来说学分低,距离日常生活远,与自己的专业联系性不强,往往会被学生所轻视,很长一段时间形势与政策课被尴尬的边缘化了。近些年来国家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非常重视,从部属高校到地方院校也都在不断寻求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吸引力的办法,在课程的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等多方面进行了摸索和改进。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阻碍课程发展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增强形势与政策课堂吸引力,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增强社会责任感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方面,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随着国际国内新闻热点的变化而变化,没有完整的课程设计,每学期的教学内容都不固定。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下发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要点,是教学的重要参考,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国家的大政方针、每年的两会基本精神等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国内外热点问题以及临时突发的重大事件,比如今年的中美贸易战、孟晚舟事件等是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内容。山东省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以《形势与政策(山东高校专版)》作为教材,每学期更新一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各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教育教学要点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具体授课专题。教学内容的迅速变化对任课教师的应变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对新思想高科技的吃透和融化,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的关注,都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师资队伍方面,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相对复杂,一部分是思政课专职教师,另一部分是学校党政管理人员、校团委二级学院的辅导员等兼课教师。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没有相对固定的统编教材教学,授课内容常变常新,学科背景复杂,涉及到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而这门课的管理工作又是由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思政教学部等多部门齐抓共管,备课难度大,导致很多专职思政教师并不愿意用心去上。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学方法滞后,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甚至有些老师照本宣科,干巴巴的念PPT,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够顺利实施和最终实现。
(三)学生方面,高职生生源比较复杂,除了参加普通高考录取的夏季高考生(包括部分高考失利的艺术生特长生),还有春季招生,单独招生,以及3+2中职录取的转段的初中毕业生,专本衔接阶段的专科生,对口升入高职院校的中专生等等,这些学生基础相对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形势政策政策性、理论性强,涉及领域广泛的特点,也加大了课程学习的难度,致使部分学生认为形势与政策无聊无用,甚至在潜意识中有些排斥。在课堂上往往是启而不发,三缄其口,成为低头一族。而那些见多识广,有思想的学生有时候对老师的“看法”有自己的“看法”,也用沉默来对抗老师。往往教师在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台下沉默不语,师生之间没有必要的沟通交流,课堂气氛安静沉悶缺乏活力。
当今社会网络发达,各种新媒体、自媒体蓬勃发展,高职生大部分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伴随着智能手机长大的一代,网络知识掌握熟练,得到讯息的渠道广,对于很多国内外大事以及热点话题比老师了解的都多,所以上课时常用一种批判、戒备的态度来听课,甚至会给老师“挑毛病”。但是他们阅历有限,知识有限,心智还未完全成熟,政治敏感度低,对当前的社会制度、国情民情一知半解,他们很难分辨网络上那些良莠不齐、 甚至是别有用心的讯息。面对这些思想活跃,基础较差的高职生,提高“抬头率”,改变厌学的现状,需要全方位调动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我们的教学内容真正达到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二、 高职院校打造形势与政策活力课堂路径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构建活力课堂的前提
教学团队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让静态型的知识变成具有生命力的知识,就要做到知识的经验化激活,即讲授的内容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将有意义的事讲成有意思的事,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延伸至生活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生活化、趣味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方说讲到节能减排中小企业关停问题,可以结合当地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生产模式以及网络上流传的“天蓝了,雾霾也没有了,大家可以放心的喝西北风了”等段子分析国家企业的改革的困境,帮助学生理解改革的艰难。把抽象的理论与现实中生动的实践相结合,将政治理论所涉及问题化为大学生可感可知的事件与场景。以生动适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吸引力。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供给侧结构改革、精准扶贫等不容易理解的内容,不能就理论讲理论,而应该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深入浅出地用生活中的案例或者小故事讲出其中蕴含的大道理。
(二)教师有活力是构建活力课堂的关键
2019年3月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活力课堂的前提和保障。首先学校要给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提供更多的高层次学习和外出社会考察的机会,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对国家政策的把控能力和对国际国内环境分析能力,只有老师真懂真信,才能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分析和疏导学生的困惑疑虑。其次是成立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分专题由专家辅导教学内容,指导教学方法。校领导、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专职辅导员走上讲台,充实教学队伍,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形成一批形势与政策示范课。
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决定了讲授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但是也决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一代的高职学生,见多识广,对于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课之前教师不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最大程度上寻求“真相”,还要将大道理转换成学生能听得懂、愿意接受的教学语言,比如网络流行语、动漫游戏话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创造轻松愉悦的活力课堂,给这些充满困惑的学生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与此同时不以强权压制学生,允许学生大胆质疑,科学求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倾听学生的解释,提醒学生注意讯息的来源,提防那些别有用心的甚至反动的言论;对学生不同的观点,甚至比较极端的观点,应该做到不上纲上线,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对话、交流中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得到觉醒和感悟。只有让学生敢于并且愿意说出心中的困惑,教师才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价值诉求,与学生的交流才有针对性,才能提高课堂活力,形势与政策課堂教学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三)学生有活力是活力课堂追求的目标
学生的生命活力首先体现在学生要有自主意识,学生能意识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能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兴致盎然地参与到教师的话题当中,师生互动是活力课堂的重要内容,为了调动同学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杜绝“点名签到,人到心不到”的现象,引导同学们课下积极关注新闻时事,形势与政策课程安排学生分组,轮流利用课前十分钟进行一周新闻播报,既锻炼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和迅速发现时政要点和新闻热点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关注新闻的方向,从而做出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互联网+,利用超星“学习通”“优学网”等网络学习平台,打造活力课堂,实现课前预习、课上签到互动、作业提交、课后反思等功能;让学生在线学习课程,网络同步记录学习时间和成绩,也可以进行当堂测试,并且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大大地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活力。师生之间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共同构建起一个良性互动、共同成长的学习空间。
活力课堂的构建并不是教学的娱乐化,不能一味地降低标准迎合学生,偏离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跃了课堂,削弱了甚至彻底丧失了形势与政策课程育人功能和目的。打造活力课堂,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独特的课堂吸引力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的形势,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天底下最难讲的课”讲成学生最爱听的课,让学生听得懂、信得过,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进课程,进头脑,促进学生理论的内化和信仰的建构,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李洁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对策探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1):71-73+82.
[2]赵文平,陈金国,徐鸿洲,姜华东.课堂活力从哪儿来[J].江苏教育,2018(20):6-15.
[3]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4]本报评论员,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N].光明日报 2019-03-20(01).
[5]李森,伍叶琴.有效对话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50
基金项目: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职教活力课堂视域下“课程、教师、学生”三维协同管理机制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号:2019335;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四个正确认识”的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 18CSZJ34)阶段性成果;2019年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职教活力课堂视域下形势与政策三维协同教学机制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9LZYJ21B.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