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慕课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提升教学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难题。围绕慕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两个主体进行文献研究,目的是为了拓宽研究视野,把握相关研究动态,做好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研究发现,学术界对于相关概念的界定、教学改革模式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已有研究中关于慕课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等还不够,需要我们进一步探析。
关键词: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国内相关研究情况述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得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学术论坛的举办有利于学者之间进行学术交流与学术探讨,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和发展,并获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
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学实效性”为主题在CNKI学术文献总库进行了十年的数据统计,具体从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之间共有相关文献1602篇,其中硕士论文123篇,国内会议18篇,学术辑刊9篇,博士论文7篇,国际会议3篇,报纸1篇。具体结果如表1-1所示:
从表1-1可以得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逐渐增加,以上文献中,硕博论文占比8%,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界还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学实效性”为主题在CNKI的学术文献总库查找情况来看,从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共有相关文献2088篇,其中硕士论文110篇,国内会议21篇,学术辑刊10篇,博士论文7篇,国际会议2篇,报纸1篇。具体结果如表1-2所示:
从表1-2可以得出,自2012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成果的数量呈现递减趋势,2010至2018的文献数量都在100篇以上而2019至2020的文献数量在100篇以下,其中2011年文献数量最多,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已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但从2012年出现下滑趋势,具体原因尚需探究。
通过对比表1-1和表1-2可知,我国当前虽然逐渐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还较少,研究层次还有待深入,需要我国思想政治理论界的优秀学者、专家乃至广大青年学者投入其中。
为了深入研究我国目前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状况,笔者再次分别以“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慕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题在CNKI的学术文献总库从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进行检索,具体检索结果如表1-3和表1-4。
由表1-3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思想政治学术界对基于“慕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从2011年开始引起重视,但从检索到的结果来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缺乏足够的重视;而表1-4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关于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的相关文献也仅仅只有32篇,“慕课”的影响力虽日益突出,但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相关研究还比较欠缺,这不仅会造成我国思政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理论基础上的缺乏,还会阻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创新建设的脚步。
综上所述,我国思政界日益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但是,目前对基于“慕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还需持续关注和重视,对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上亟待丰富和发展。
第二,国内学者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涵义的界定研究述评。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涵义界定的问题,国内学者基本上达成共识,大部分学者认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实际上既是指在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所达到的实际效果的状态与程度,由于国内学者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涵义的界定研究趋于稳定,所以在近几年的文献研究中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涵义的界定研究基本没有,而是偏重于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最初学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涵义的研究,用的“两课”教学这样的名称。柳礼泉认为“两课”教育的教学实效性,指的是在“两课”教育活动过程中特别是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所达到的实际效果等状态与程度。它的评价标准常常是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受影响的深浅程度和所达到的客观效果①。查朱和对此开展了进一步研究,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涵义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实际效果②。
综上所述,上述学者对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涵义的分析,对我们能更好理解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内涵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作为一个已被熟知的经验性的名称,大部分学者都是仅通过对实效性的基本概念与思政课的基础背景相结合,或者以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去定义,很少有学者从深层次去挖掘该以什么为依据来作为定义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涵义标准,或者说它有什么突出特征,与其他课程教学实效性之间不同点有哪些。因此,只有真正弄清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涵义实质是什么,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第三,国内学者关于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制约因素的相关研究述评。何伟认为现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网络已成为“95后”学习者收获知识、观察社会、捕捉信息、塑造自我的重要平台。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面对善于接受新知识、乐于接受新技术的新一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不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一旦与学生产生代购心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将大打折扣③。卫志民认为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教学支持不够、教学方法过于简单、考核标准不科学都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制约因素④。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虽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减少其产生不利影响的途径,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但是,大部分学者都只是列举个别问题对其产生的影响,缺乏深入的具体剖析。现有的研究对研究问题的方面过于单一,缺乏整体性,有待补充。
第四,国内学者关于“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述评。王晓会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政治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慕课教学改革的潮流中,不能随波逐流,要坚定“四个自信”和树立“四个意识”,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领导权和话语权,防止西方国家利用慕课进行文化传输,引诱大学生树立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要防止西方国家利用慕课文化进行政治外交,冲击我国政治安全。守正创新,是一种既保守又积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式,就是在吸收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慕课教育模式的长处,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⑤。崔鹏认为,慕课是现代教育创新过程中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运用而产生的新事物,它的出现改变了高等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高校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得以实现,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化、大众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慕课教学模式的出现,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一系列未知的挑战,面对挑战也意味着饱含机遇。应对挑战和机遇,高校慕课实现变革与创新需采取以下举措。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整合师资优势开设思政课慕课,坚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精准施策对标慕课平台大数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⑥。艾四林认为,慕课在一定意义上倒逼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应该承认,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是与时俱进的。特别是近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不断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无论是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还是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机构建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推进⑦。
综上所述,从现有文献来看,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提供了借鉴价值,但由于“慕课”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实践的考验。除此之外,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相关研究,总的来说,针对性较弱,研究也不够深入,仅停留在对现存问题的解决上,理论成熟度较低,某些基本概念、范畴与命题界定还不够清晰,表述还不够严谨,需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探究国外文献的研究现状,目的是为了与我国现阶段的研究状况相对照,从而辨别、提炼、吸取国外文献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提升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在国外高校课程设置中并没有“思政课”这样的名称,但这不意味国外学校不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他们十分注重学生民族认同感、爱国主义情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并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对我们今天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美国,他们所倡导的“公民教育”或“政治教育化”就是我国所理解的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⑧。美国是一个多元化、自由化的国家,但其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元性,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及其优越性的教育、反共产主义教育、国民精神教育等。美国的大部分高校都会开设与我国思政课性质类似的课程,但在美国该类课程属于选修课程,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⑨。
在英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宗教性、隐蔽性以及教育方法多样性三个突出特点⑩。英国是一个具有深厚宗教传统的国家,英国的法律规定,英国的各级学校都要将宗教作为必修的基础课程,集体礼拜也是学校举行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B11。
在新加坡,80年代就确立了“教育必须配合的经济方针”,反对违背社会需要或追求纯学术盲目发展的高等教育B12。新加坡高校多采用混合式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传授学生道德知识,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又充分利用全部教育活动的实践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B13。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任何研究都是以分析和总结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的,只有对研究近况有足够的了解,充分理解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的学术研究才能有所创新。通过对上述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探究,可以看出,國内外现有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多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进行的,只有极少数学者研究“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这一课题,尽管现有的研究成果具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但仍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具体如下:目前的研究程度和理论层次还处于低水平阶段,缺乏理论深度;研究缺乏针对性,不够具体;理论研究不够且缺乏创新性,学术体系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①柳礼泉,邓演平.“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析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06):63-64+71.
②查朱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04):35-39.
③何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19-21.
④卫志民.制约与突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7):76-78.
⑤王晓会.守正创新:慕课视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土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9):144-147.
⑥崔鹏.慕课平台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7):59-61.
⑦艾四林.慕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教育(德育),2014(10):6-9.
⑧Gerald L Gutek,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ew York, 1986.
⑨Leslie E Laud, Moral Education in America: 1600s-1800s, Journal of Education, Vol.179 Issue 2, 1997.
⑩Sue Wheeler, Jan Birtle. A Handbook for Personal Tutors [M]. England: Scoiety for Rea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1992: 15.
B11xi Audrey Osler, Hugh Starkey.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National Identities in France and England: inclusive or Exclusive? [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Vol. 27. No. 2.
B12Naomi Aoki.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 case of Singapores education system[J].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2015, 17.
B13Singapores New Education System, By Soon Teck Wang, Published By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cian Studies, 1993.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CX2019053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