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其既是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也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这种核心价值理念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然而,我们高校学生正是他们价值观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喜欢参加的高校社团组织的运作和指引能更深层次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选择。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研究,国外有影响的理论及观点主要有四种:一是价值澄清理论(路易斯·拉思斯,1966)。该理论强调个体获得价值过程对于价值观提升最富成效,而在品格、信仰等个人领域的价值观培育上,主张通过价值中立的澄清策略促使学生进行特别的思考与选择。二是新品格教育理论(利考纳,1991)。该理论主张在社会领域通过显性的传统文化与核心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和传播,实现人类普遍共享的道德价值观。三是公民教育理论(凯恩,2000)。该理论把政治价值观的培育与社会领域价值观的培育融合起来,以西方政治哲学为理论支撑,认为所有国家的教育体系,都是在向未来公民灌输政治秩序的基本概念与价值观。四是公民宗教理论(马丁·E·马蒂,1999)。该理论认为宗教是价值观培育的最有效手段,但在实践路径上,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政治教育存在争议。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相对细致,这既与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大关系,也与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一脉相承。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研究,我国学术界探索的重点集中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基本方法论和实施路径上。有的学者提出了思潮引领路径,有的提出了价值认同路径,有的提出了文化传播路径,有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的高度提出了生存发展路径,有的提出了机制创新路径;也有学者主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行业文化、职业文化、校园文化之中,通过坚守文化传承、建构文化载体、打造文化环境,将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与影响力渗透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中。
总之,在国内外研究中有待深化的地方仍不少:一是仍需在“历史和现实坐标的比较”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二是仍需客观、准确、全面地把握大学生认知、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三是仍需从多学科研究视角出发对高等院校学生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研究;四是仍需深入研究高等院校学生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社会基础。
二、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的作用分析
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群体,学生社团组织不仅在培养学生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上具有重要影响,且也在完善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及技能以及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愈来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强化交流以及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舞台
由于学生社团组织是指由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相关活动的学生组织,因而实践中学生社团组织一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像力,而且也利于学生们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考虑到加入社团组织的学生又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因而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时,便会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充分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并进而最终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此外,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以及学生进行自治管理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如果引导和组织得当,学生社团组织形成不仅会成为一种激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模式,而且也必将会对发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提升学生们的知识水平与技术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社团活动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十分显著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完成社会化的重要时期。由于大学阶段不仅是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就业技能的关键时期,而且也是储备社会知识与经验并进而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学阶段能否在校园内通过对社会环境的组织和模拟来达到提升学生社会知识与经验之目的也就有了相当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事实上,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不仅能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不仅能提高本身的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能力,不仅能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加强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且还能在与他人和社会的接触中,开阔视野,增强才干,学会了如何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锻炼了自我,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加速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3.学生社团组织还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阵地
学生社团组织由于其能在相当程度上将德育寓于社团文化之中并进而会使德育更生动活泼和更具有吸引力,因而目前其便无形中成了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此外,以学生社团为载体,还有利于突出渗透教育,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为此,利用现在学生主体意识强的特点,通过社团活动来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种条件,让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能通過社团活动得以释放,从而既能达到克服原来单调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之不足,且也更有利于提高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4.学生社团组织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这一点实践中突出地表现在如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学生社团往往以研讨会、报告会、调查会等形式开展活动,因此在活动中,社团成员往往会就某一问题(或某几个问题)各抒己见,做深层次的讨论和争辩。显然,在此过程中不仅会形成良好的学术与学习氛围,而且也相当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社团活动还利于培养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精神与能力。实践中由于社团负责人一般由社团成员民主推荐产生,在活动时只是起到牵头组织作用,活动内容由社团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因而在社团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平等地交换意见,没有所谓的权威以及领导与被领导的区别,民主气氛较为浓厚。
三、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普遍实施以及班级概念的日益淡化,目前的学生社团组织正日益成了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阵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一些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现阶段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方式欠规范
首先,部分学生社团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比较混乱。许多学生社团组织机构不完备,社团负责人责任心不强,部分社团组织缺乏规范的章程,部分社团组织虽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制定的章程和管理制度却不够严谨、科学;社团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没有具体的活动计划;与此同时,有的学生社团组织经费管理比较混乱,有的社团组织的干部选拔机制也欠规范。
其次,学生社团组织的外部管理模式也不够规范。现在不少高校对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主要靠经验而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比如没有比较完善的成立审批、年度审核、活动申报等基本制度。很多学校学生发起成立社团是否必须具备社团章程、发起人名单、组织推荐、指导老师、经费保障等条件,没有统一的要求。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一些存在较多问题的学生社团往往是新成立不久的社团。除了社团负责人经验不足外,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把好社团成立审批关,以至于社团新近成立就显现出定位、体制、指导、经费等基本条件的缺失。
最后,目前对大学生社团工作的评价机制也尚未得到有效的建立。突出的如目前大多数高校不仅对学生社团的工作是否正常、活动效果是否满意、经费使用是否合理、负责人是否尽职等方面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价机制,而且由于监督机制的缺失又使对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很难以真正地落实到位。
2.学生社团组织活动层次低与活动不经常的情况仍较普遍
目前许多社团活动由于缺乏整体策划和老师的指导,然而学生社团组织本身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内在的规律性,因而争取在本领域颇有造诣的教师和专家的热心支持和指导,应是社团组织发展的重要一环。虽然目前的大部分社团组织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在社团运作过程中,真正发挥指导作用的指导老师为数不多。此外,由于对社团作用认识不到位以及对指导老师的考评奖励机制不健全,也导致了指导老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对社团的扶持和指导不够。再加之活动经费不足和活动场地的受制,因而学生社团组织活动又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层次低与活动不经常等方面情况。
3.学生社团组织建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淡化精神支柱的倾向
作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及其相关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具有应有的先进性。事实上,由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自身所具有的自发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宽容性等方面的特点,因而在社团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观导向问题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尽管如此,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目前在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及其活动中仍出现了忽视或者说实质上淡化精神支柱的倾向。由于一些社团单纯追求扩大社团的影响面,把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变成了迎合大学生的文化需求,甚至出现非个性化、非审美和非文明化的倾向,长此以往,反而流失了一大批真正有思想和有追求的社团精英。
4.学生社团组织骨干队伍作用欠缺以及商业化倾向的强化也严重地制约到了社团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在目前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不少的社团负责人的功利心态却十分严重。有的学生组建社团只为表现自己、有的学生组建社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入党和受表彰等方面的欲望、有的学生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建立一些没有实际意义或不现实的社团和协会,与此同时,还有个别社团的负责人拉帮结派,搞裙带关系,在社团换届时任人唯亲,使社团缺乏团结向心力,从而使社团缺乏活力。这些做法不仅不利于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相当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学生社团组织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往往就积极谋求和热心于与相关企业及社会组织的合作;同样,部分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发展着想,也往往愿意主动出资在高校建立符合他们要求的、以吸引学生自愿参加并事前约定就业方向为形式的大学生社团组织。
四、高校学生社团组织良性运作的对策选择
基于学生社团组织本身的特点、作用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学生社团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现阶段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视域而采取如下方面的对策措施有着相当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以学生成才为宗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注重社团功能与作用的充分发挥。
由于学生社团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因而学校对社团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都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首先,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站位。其次,要逐步完善社团管理规章。社团组织的设立及活动要在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约束下进行。学校可根据现在社团活动的特点,制定《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对社团的成立审批、年度注册审核、重大活动申报的审批程序以及社团的活动经费等管理制度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最后,要建立和完善社团的考核评比和激励机制。在注重制度建设的同時,为了鼓励社团的发展,我们还有必要在经费上对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给予支持和引导。为有利于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实践中我们还要把学生党建工作延伸到学生社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关键性考核指标,使学生社团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块重要阵地。
2.大力倡导积极健康的社团文化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不仅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也对新时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学生社团组织作为高校学生活动中最活跃的群体,应该主动成为联系社会文化的纽带,成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辐射社会的桥梁。学生社团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知识变革的需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引导社团这一群体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可以说,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社团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社团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3.充分重视学生社团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鉴于学生社团组织及其活动不仅是高校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强化交流以及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舞台,而且也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因此,在抓好常规性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其建设与发展有必要得到高校党委、行政与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并进而将学生社团组织与社团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之中。实践证明,在目前的高等院校中,只要多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就会多一块教育的阵地、多一个展示的舞台、多一个创新的堡垒、多一批受益的学生。既然如此,现阶段充分重视学生社团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有了極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4.学生社团组织的专业性活动与学校的教学实践及办学特色紧密结合,切实增强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力和活动的针对性。
课堂是高校推行特色办学的主渠道,而学生社团则是推行特色办学的重要的辅助手段。推行特色办学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高校既可以通过自己校内的学生社团组织来让更多的学生有一个能学习到书本中无法涉及到的知识的平台,而且由于学生社团活动具有更多的自主性与趣味性,相对地也就更加容易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践中一旦学校给与政策,尤其是让学生的社团活动能有机地与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例如,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完成某些教学任务,特别是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参加某项社团活动获取相应的学分),那么不仅会使学生社团组织对在学生们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社团组织(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社团组织)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5.明确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切实提高社团组织的骨干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引导各类学生社团深入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团活动的重要任务。高校要以“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大力发展学生社团,使之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实践平台。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大力扶持学生社团的发展,使之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习型团队”,成为学生自我锤炼意志的重要场所,让青年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此外,由于社团骨干是社团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一个社团是否有战斗力和生命力(尤其是社团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键就取决于社团负责人的素质。因此,高校要把社团干部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校学生干部的管理之中。要有计划地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着力提高社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价值[J]卜春梅.坚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6).
[2]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的作用[J]陈宏建,彭凤莲.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
[3]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作用[J]冯刚.北京教育(德育).2015(02).
[4]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龚春蕾.华东师范大学 2011.
[5]讲清讲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宋伟.中国教育报.2015(001).
广东省德育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广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课题号:NO:2019GXSZ12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