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小学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内涵、价值及实现路径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7364
刘思硕 李勇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红色研学旅行是新时代背景下践行立德树人根本目的的教育新形态,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进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途径。通过专家引领,专业指导,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研学基地,设计多样化的研学路线,编制系统的研学课程体系,设置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让红色文化在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助力下散发时代魅力。

  关键词: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路线设置;课程体系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革命光荣历史……”,“结合域情、校情、生情,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由此,中小学研学旅行成为新时代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新形式,而我国分布广泛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成为中小学研学旅行重要的德育资源和教育基地。红色研学实施几年来,一些学校对红色研学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实施方式上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导致红色研学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本文结合国内红色研学的一些优秀做法,对中小学红色研学的内涵、价值和路径进行阐述,以期对区域内红色研学有所启发。

  一、红色研学旅行的内涵

  研学旅行特指由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体是学生群体,且中小学生居多,以学习知识、培养人格、锻炼能力为主要目的,多为半个月以内的短期计划性活动[1]。中小学研学旅行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属于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研学旅行不是随意的,而是在学期初学校制定教学计划时,就要将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学的有机组成,进行周密的计划与组织。二是中小学校是研学旅行组织的主体。其他社会力量,包括研学基地的教研人员、社会志愿者可能参与其中,核心的组织者依然是学校和教师。三是突出教育性和实践性。在安全和公益的前提下,研学旅行要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德育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作用。因此,研学旅行之前,教师要精心备课,尤其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等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用心思考,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

  红色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人民幸福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态[2]。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红色物质文化,包括革命纪念场馆、革命遗址、革命文献、文学作品、红色歌曲等实体;二是红色制度文化,包括革命思想理论、革命方针路线、重大政策等内容;三是红色精神文化,以革命精神、革命作風、革命传统为核心,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事关我国的教育能否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身奋斗的有用人才。红色研学旅行是以研学为载体,感受、学习和内化红色文化为目的,通过观光游览、模拟体验、德育教育和学习探讨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生红色文化素养和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实践教育活动。

  二、中小学实施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的意义

  (一)红色研学旅行是传承和活化红色文化的有力手段

  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中,家庭一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族中长辈的口述和教导是红色文化传递的重要途经。笔者小时候经常听自己的父辈、祖辈讲述革命年代人民军队的英勇事迹,无形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一辈逐渐故去,而家庭结构也发生变化,核心家庭成为当前青少年主要的家庭模式,青少年和自己的爷爷奶奶辈相处的时间很短,红色文化的家庭代际传递逐渐削弱。同时,中小学生接触的教材中红色文化相关内容也有所减少,教学和教材中蕴含的红色文化影响力也在减弱。在这种社会态势下,红色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红色研学旅行是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思想理论和政治文化资源,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源头。[3]它既包含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难困苦的奋斗精神,又包含催人奋进的革命歌曲,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还包含老一代革命家战斗过的大量的革命遗迹。相比于课堂上以讲授为主的德育教育模式,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体验深切,形式多样,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开大学时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广大教育工作者借助研学旅行的平台,引领学生实地探访革命遗迹,传唱红色歌曲,诵读红色故事,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革命剧表演、读书观影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涵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和根植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在课堂教育主渠道之外,开拓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红色研学旅行是增强中小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红色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民族复兴、国家独立的历程中所创造的宝贵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红色文化不仅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充分体现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思想,还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引领中国人民从独立走向富强。在红色研学旅行中,通过无数的事迹、遗迹,让青少年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爱家、忠贞不屈、顽强奋斗的精神,感受中华文化中积极的正能量。

  (四)红色研学旅行是推动区域红色文化旅行跨界发展的力量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还是发展区域红色旅游新的增长点。《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主要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的436家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4.84亿人次,同比增长4.83%,占国内旅游人数的17.13%;旅游收入达2524.98亿元,同比增长5.73%,占国内旅游收入的10.32%。[5]可以说,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行业新的增长点。一些地区以红色旅游为连接点,将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文化创意开发、旅游管理等领域跨界融合,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农业、教育、医疗、体育多元融合发展,培育富有区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逐步健全成熟的红色旅游合作模式,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不断优化升级,既提升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和经济潜力,又提高红色研学旅行的教育性、趣味性、时代性、创造性,实现经济效益与教育成效双丰收。

  通过研学旅行,社会各界和教育工作者引导中小学生学习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并外化到行动当中。

  三、中小学红色研学旅行实施路径

  当前国内研学旅行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红色研学基地缺乏特色,研学课程缺乏体系,研学内容缺少专家指引,深度不够。中小学红色研学要想取得实效,成为德育教育的有力抓手,需要作出调整和创新。

  (一)多元开发,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研学基地

  红色文化资源要成为中小学生喜欢的红色研学基地,需要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一是研学基地的主题要鲜明。主题是红色研学基地的招牌,是基地品牌塑造的依据。主题要以研学基地的革命历史为背景,不能张冠李戴,更不可随意编造。要在忠于历史的基础上加工改造。二是基础配套设施要到位。包括交通、卫生、食宿设施能够满足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时的停车、饮水、就餐和休息。安全指引标志明显,疏散逃生通道明确,教育游览设施形象生动,能够满足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功能。三是人才队伍本领要全面。培养研学辅导员队伍,做好经典解说和教育教学技能的传授工作,打造一支能讲解、善组织、会指导的研学人才队伍,提高学生研学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感。四是安全保障工作要到位。中小学红色研学一般规模较大,人数众多,研学基地要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安排专人负责人员疏散、车辆疏导、医疗救助、卫生防疫等工作。五是宣传工作要主动。要和中小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派工作人员到校普及红色文化、邀请师生为基地建设提建议等方式,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同时,加强与旅行社和研学网站的合作,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宣传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基地的知名度。

  (二)精心策划,设计丰富多彩的红色研学路线与主题

  红色研学路线的规划既要考虑交通的便利性,又要考虑红色经典的多样性。红色研学路线如果内容单一,很难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更不要谈教育效果。因此,在红色研学路线的设计上要综合考虑,将红色景点与风光旅游、文创旅游相融合,生态旅游体验和民俗旅游等特色元素相结合,实现视听体验与身心感受有机结合的综合性的体验过程。同时,研学路线的设计要体现一定的主题,如模拟体验主题、夯实理想信念主题、磨练意志品质主题、环保主题、协作主题等等。

  (三)多元统筹,编制系统的红色研学旅行课程体系

  红色研学旅行要取得实效必须以课程为载体。一要从课程的角度充分认识研学旅行。《意见》指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因此,红色研学旅行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树立课程意识,课程设计要体现出“游中研、行中悟”的特性。二是加强对红色研学课程的顶层设计。红色研学课程的设计要站在学校课程设计的总体布局上开展,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学科教学特点、校本课程特点、学校文化特点、班级文化特点等因素密切联系,综合考虑之后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系列性的课程体系。三是红色研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开放的、生成性的课程,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红色研学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更需要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设计。根据课程的要求,可以邀请研学基地的教师参与集体备课,提高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四是课程的研发与设计要体现生成性。红色研学重在体验和感悟,如果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参与的机会就会减少。因此,课程的研发与设计要考虑当代中小学生的兴趣点,从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研发课程。课程设计要给学生留有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多角度思考。

  (四)知行合一,实现课程内容的丰富化与多元化

  红色文化教育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就要以學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这就需要不断创造和活化红色研学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一是课程内容要善于翻新。临沂市沂南双语红军小学在研学过程中举办红色运动会,通过设计“炸碉堡”“肩挑扁担运军粮”“穿越火线桥”“小推车运粮”四个主题项目,寓体育活动于红色教育之中,既锻炼了学生体魄、磨练学生意志,又进行了红色精神教育的传承。[6]二是课程内容要身心俱进。安徽省宿州市雪枫小学通过开办少年军校,举办军事夏令营等形式[7],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拓展训练,在锻炼学生意志,提升学生国防素养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三是课程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除了讲好红色故事、唱好红色歌曲、诵好红色经典外,经常进行“东京审判”庭审模拟活动。学生们收集相关历史资料,现场担纲“东京审判”中各种角色,模拟历史事件。[8]这种模拟活动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思考,增进了学生对于历史的深入了解,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的忧患意识。

  (五)专家引领,深入挖掘和提炼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