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情况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的发展提供具体方向和行动指南。“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任课老师的课堂学习引导前提下,行业专家对学生提出职业技能要求,再加上学生亲身感受员工实际工作状态,形成“课堂教学+专家讲座+企业学习”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引导其做出正确职业规划,将职业生涯与学生个人真正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多元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应用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其中人才培养是首要任务,高校要为社会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各大学、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结合地方特色和实际需求,设置不同专业,开设相应课程,计划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质量的综合性高端人才。
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各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意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掌握科学的职业规划方式方法技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等工作技能。
一、 《大學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自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以来,大部分高校均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并配备专门的老师进行授课,使得这门课程的发展很迅速。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目前仅限于课堂教学,采取“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班级授课制。学生虽然能够学到一定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方面的知识 ,但是这门课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较为模糊,职业定位不清晰,学生对于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行业要求、任职资格等缺乏全面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等。课堂教学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很快的接触到所学知识,但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
大一上学期学习课程的前半部分《大学生职业规划》,学生在大三或大四上学期再学习下半部分《就业指导》。老师以说教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书本理论知识,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仅仅停留在对书本浅显知识的表象理解,没有真正理解理论知识背后真实的意义。大部分学生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较为模糊,职业定位不清晰,大三大四的学生即将实习,踏入工作岗位,忙着制作简历、应聘面试、撰写毕业论文,不能全身心集中精力学习或者请假不参与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另外,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大赛仅仅停留在比赛层面,并没有固化为教学,且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并不是强制性的,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仅仅是比较主动积极的学生参加,覆盖面窄,从而导致职业发展规划直接效果受众范围缩小,就业指导停留在纸上谈兵,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经调查发现,即将毕业的学生对于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行业要求、任职资格等缺乏全面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根本没有做好踏入工作岗位的准备。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不甚满意,没有真正实现这门课的意义。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效果,眼下迫在眉睫。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
(一)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很多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进行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教学主体团队、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区域差异、课程教学模式。其中教学模式主要有“体验式”、“翻转课堂”等,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想法,教学效果也很显著。本文在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着力构建“课堂教学+专家讲座+企业学习”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引导其做出正确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就业指导,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做好职业选择和规划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为进一步凸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作用,真正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身定位,规划职业目标,有必要优化现有教学模式,创建“课堂教学+专家讲座+企业学习”新模式,增强学习效果。每学期现有课程18学时(课堂教学),优化改革为每学期:8学时(课堂教学)+6学时(专家讲座)+4学时(企业学习)。课程分为大一上学期职业生涯、大三(大四)上学期就业指导。
总之,在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的前提下,在任课老师的课堂学习引导、行业专家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学生亲临感受企业对员工实际工作状态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元化教学模式下,能够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明确大学期间的任务,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将职业生涯与学生个人真正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竞争力。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贯彻到《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中,正确认识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与智力差异,充分了解学生,正确面对全体学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2.以课堂教学、专家讲座、企业学习相结合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实际指导意义等弊端,灵活性、针对性、参与性强,实践可操作性强;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思路,顺应了新时期、新理念下高校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新趋势。
3.学校能与企业达成长期稳定合作,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学校与企业保持一种友好的关系,学生才有机会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保持一种合作关系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学生有“隐形福利”,毕业之际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锻炼,即与自身所学专业相符合,又与“母校”有合作关系,学生多了一个选择机会。另外,毕业的学生可以优先投递这家公司简历,企业优先录取该高校相应专业学生,为企业提供“人才库”的同时,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高校的就业率。
4.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企业的实际参观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与需求企业的人才需求层次以及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证书和专业知识,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另外,学生在面临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善于动脑,带着问题去学习专业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源动力和主动性。
四、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应用注意问题
1.专业课教师重视课堂理论知识教学,明确角色定位。在各个教学阶段, 为了发挥科学有效的指导作用, 教师应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尤其是在多元化教学模式后,学生在实际参与各项活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系列無法预知的情况[2],这就要求专业课老师正确引导学生,明确自身教书育人的身份。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任何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倾听、引导并及时解疑答惑,真正参与其中,融入大学生群体中,让学生明白并接受新的教学模式,让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作用。
2.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兴趣。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自主自愿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获得的知识理解会更加深刻,理论把握更加牢靠,认识到行为的转化更加坚定持久,欲更体现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等情况自主选择实践活动,明确角色定位并全身投入,在参与、体验中学习、感悟、成长[3]。
3.学校认真选择实习企业,注意把控风险。在学生进行企业实习锻炼过程中,实习单位要能够真正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就业岗位,使学生能够认清实际工作中的职工状态,并且通过企业实际参观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没有生活压力和经济压力,作为一个学生身份的幸福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要选择正确的合作单位,更好地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些单位、企业以通行证费、参观费等变相的理由让学生交押金等行为需要格外注意。
五、结语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为了更全面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个高校在开设专业课程之余,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也就业指导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兴趣、特长,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和就业方向。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已经不能完全实现课程的教学效果,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课程改革,以期为学生真正学到本领进行各种尝试。本文将“课堂教学+专家讲座+企业学习”多元化教学模式运用到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使我国具备大量高素质、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宋艳萍,曹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226+228.
[2]梁嘉庆,刘明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8):152-154.
[3]罗琳洁.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3):178-179.
基金项目: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的研究与应用》(编号:2019ybjy07);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导控能力提升研究(编号:BYS2019Z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