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本科生学风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7162
刘春阳

  

  摘 要:高校學风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所学校学习氛围、校园软硬件建设的重要体现,是一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学风建设的程度和学风氛围与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加强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内在学习主动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优良学习氛围,是学生成才的需要,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需要。

  提升学风建设,关键在于把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准确把握影响学风的因素,正确树立优良学风,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关系整个社会和国家未来。本论文立足学风研究,主要探寻影响学风的因素,对症下药,解决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学实效问题。

  关键词:本科生;学风;影响因素

  一、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由少数人的精英式教育转向面对大众的普及式教育,由规模发展转向质量提高,于是教育质量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体系将“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作为教学工作的七个指标之一。2013年,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学生改革项目中单独将学风与学习效果作为指标,彰显了国家对改进教育质量、提高本科学风的决心和信心。

  随着大学扩招,“00后”逐渐成为学校的主体,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下,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冲击传统学校教学,高校学风出现诸如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专业认同感弱,缺少自我约束力等问题,改进不良学风的相关研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二、学风的内涵

  学风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学风即学校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将培养重心放在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素养。在此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研究重心放在大学生学习风气影响因素上。通过对学风概念的界定,明确大学学风建设的研究内涵;进行国内外高校学风建设方法和途径的对比形成借鉴;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影响高校学风因素,并探索优良学风建设的路径。

  三、本科生学风现状调研

  (一)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笔者以北京某部属高校为例,面向已经在大学就读一年以上的大学二、三、四年级各专业学生为数据源进行调研。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356份,回收率90.4%,样本数据充足。调研1356人中,男生1015人,女生334人;理工科学生1162人,文科学生189人;学生中来自城市836人,农村508人。

  学习地位调研55%的学生完全认同在大学期间应以学业为重,学习应放在第一位,学生思想上整体对学习地位的认知是明确的,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题和第一要务,但也有40%以上的学生对学习地位认知模糊。96%的学生能做到除特殊情况外,保证每门课都按时出勤。

  学生从入学之初对所学专业即有所了解,知晓专业前沿发展现状,明确专业领域学习内容,对专业认可满意是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基础和前提。对现在自己所学的专业的满意度调研,满意的学生达到56.8%,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对自己所学专业是认可的,对专业十分满意的学生占比31.8%,还有11.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认同。数据显示学校近年来试行的新生研讨课是具有一定效果的,但仍需进一步推进。

  对所学课程成绩的要求考察发现,11%的学生对所学课程成绩没有优秀的要求,36.6%的学生对所学课程成绩目标明确设定为优秀。

  学习习惯指标考察发现,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只有22.7%的学生能够完全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21%的学生无法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部分学生就有可能成为学业困难帮扶的重点关注群体。27%的学生下课后,完全能做到坚持自学,积极主动解决学习中的困难,13%的学生没有自学,不能主动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只有26%的学生上课时,能思路清晰、认真做笔记,完全掌握授课内容,64.1%的学生能够基本或比较好的掌握授课内容,10%的学生无法掌握授课内容,这部分学生将成为教学关注的重点关注群体。90%的学生即使遇到不感兴趣的课程时依然会准时上课、认真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约有30%的学生完全能够在课后当天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质量需要引起任课教师的关注。大学学习知识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引导性课程较多,教师讲授速度快,不同于高中教学,学生要迅速适应大学学习,调整学习方法,学会自学。

  师生交流互动指标考察发现,80.2%的学生经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接近20%的学生从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问题。76%的学生除了认真上课外,经常会听一些学术讲座,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课外书籍。

  (二)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37%的学生认为寝室学习氛围浓厚,寝室是学生休息生活区域,寝室文化,学习氛围对学生学风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47%的学生认为学校开放的自习场所学习氛围好,校园内自习场所的设施设备能保证安心学习。自习室作为集中学习公共场所,近年来也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36.8%的学生经常去图书馆、自习室等地方学习或查阅资料;93.6%的学生认为图书馆的藏书基本能满足的学习需要。面对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多样化生涯选择,学生的危机意识和自主学习意愿、能力在不断提升。

  3.学习规范和学习要求

  针对考试违纪的调研,3%的学生在过去的考试中存在过作弊行为。93.4%的学生认为提高作弊查处力度能够减少考试作弊现象。89.9%学生认为家庭经济情况对个人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构成重要影响;针对恋爱对学业影响的问题,76%的学生认为谈恋爱能提高的学习态度与积极性,也有24%学生认为恋爱对学业没有影响。90%以上的学生认为严峻的就业压力迫使提高学习态度与积极性。

  4.教师教学能力和课程设置

  97.2%学生认为课堂上教师能遵纪守时,教态从容自如,仪表端庄;97%学生认为课堂上教师备课充分、熟练,基本脱稿讲授;96.9%的学生认为在课后,当请教教师时,教师能耐心讲解、合理建议;92.6%学生认为教师能根据课程差别进行课后分类辅导;97.1%学生认为教师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恰当,目的明确,层次分明。

  学生课程设置等教学环节满意度较高,教师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整体水平较高。43%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学风现状整体情况好。

  四、本科生学风影响因素分析

  (一)优良学风养成的影响因素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和访谈反馈,可以得出学校整体学风优良的结论,优良学风养成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文化精髓润物无声,构成优良学风氛围的文化内核。实事求事、艰苦奋斗的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觉,为学为师、立德立言的教风,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以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学校精神,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熏陶成长。

  2.学校管理严爱相济,打下优良学风养成之基。学生入校后,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发展特别,为每名学生定制个性化绿色成长方案,大学四年全过程、全方位保障学生成长成才。严格制度管理,开展辅导员“三巡”工作(巡教室、巡课堂、巡宿舍),督促学生按时出勤。从严学风管理,严惩考试违纪作弊,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和导师制,依托大数据做好学情分析,依托强大师资力量,建立师生交流机制,实现学生出现学业问题前有预警,出现学业问题后有指导,学业进步后有激励。

  3.学校软硬件设施条件,提供优良学风形成的保障。调研数据显示,学生课程设置等教学环节满意度较高,教师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整体水平较高。接近50%的学生认为校园内自习场所的设施设备能保证安心学习。93.6%的学生认为图书馆的藏书基本能满足的学习需要,硬件设施的不断改进,提供了温馨的环境保障;学校成立学业示范辅导中心,拥有一支较强实力的学业辅导团队,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设立奖助学金,组织十佳大学生评选,建立精神激励机制;搭建“牛人沙龙”论坛等精神引领平台。

  (二)不良学风形成的影响因素

  1.学习目的性缺失,学习地位认知不足。调研显示只有50%左右的学生认同大学期间以学业为重,仍有接近一半左右的学生对学习地位缺少足够的重视,学习目的的缺失直接带来学习源动力不足。从高中到大学涉及重要的角色转变,要教育学生知晓大学学习的重要性。

  2.专业认同感不够,学业规划不清晰。11.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认同,对所学专业十分满意比例仅为31.8%。高考志愿填报时,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不足,就读后对专业发展认知不足,或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认同感欠缺,同样会产生学习缺少动力。学校探索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此问题,同时通过新生研讨课的开设,让学生入学后即了解所学专业前沿发展,及时进行学业规划和调整。

  3.良好学习习惯未建立 ,学习方法不科学。13%的学生没有自学,不能主动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这部分学生构成特殊学生群体,需要加强引导和关注;僅30%的学生完全能够在课后当天独立完成作业,此部分群体之外的学生需要任课教师关注作业完成质量。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法存在较在差异,加强学生适应性教育,调整学习方法、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付晓勇.K大学本科学风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2]王恩娟.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现状及评价体系研究-以山东财经大学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7年第11期,第20-21页.

  [3]王凤英.新时期影响高校学风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29期,第142-143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