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乎着大学生个人全面、健康而均衡发展。将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能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具体策略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确定问题,增强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协作学习,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实施效果评价,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2018年,中共教育部黨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较强,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以《大学生人际交往》为例,探讨如何将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以增强教学效果。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内涵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由约翰·布朗斯福特(John Bransford)领导的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开
发。[1]不同于通常课堂上以“知识传递”为目的的教学,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利用以逼真情节为内容的影像作为“锚”为教与学提供一个可以依靠的宏情境(macrocontext),进而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2]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1]进而提高学生达到目的的能力。
一般来说,抛锚式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五个实施阶段。一是创设情境,教师创设一个真实饱满且有利于探索的问题情境;二是确定问题,从问题情境中归纳总结出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三是自主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解决上一环节提出的问题;四是协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选出最优方案;五是效果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状态进行评价。[3]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纲要》明确指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应更加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引入新课后立即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再举相关的例子,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单方向的知识传播为主,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性。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未能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制约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作主动的选择和加工。[4]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抛锚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以及心理发展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无法完全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而勉强背一些理论和概念。学生未能真正理解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更无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抛锚式教学模式通过引入问题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领悟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师(以下简称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且与教学内容一致的真实问题情境,找准教学切入点,如大学生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以及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问题情境。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5]从大学生现实生活中找出合适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以“大学生人际交往”这一章为例,在课堂开始时向大学生展示与人际交往相关的真实问题情境,如“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小涛,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但小涛学习踏实用功,成绩一向很好。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十几年的成长,还算顺利。然而,上大学以后,他开始感到很多事情总是不顺心,尤其是如何与人交往,怎样处理人际关系,使他伤透了脑筋。一年多来,他和班上的同学相处不融洽,跟同宿舍的人发生过几次不小的冲突,关系相当紧张,为此小涛痛苦不已。”这个问题情境来源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问题情境之中。
2.帮助学生确定问题,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抛锚式教学模式下,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即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该过程即为“抛锚”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挖掘隐藏在该情境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感到比较吃力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直接帮助学生确定问题。通过问题的确定,明确中心内容,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做好铺垫。在上述问题情境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小涛的问题根源是什么?”引导学生向“人际关系”靠拢,最终将问题确定为“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调适方法有哪些”。这些问题来源于真实背景,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的确定,确定了“锚点”,即明晰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这一章所要学习的中心内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调适方法有哪些,同时引发了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深入思考,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每当学生遇到问题,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3]自主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體性。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这一章中,确定问题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围绕着“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调适方法有哪些”这一问题进行主动探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需要启发引导学生,如教师可以将中心内容细化,列出与之相关的问题:人际交往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特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有哪些,这些障碍可以归纳为哪几种类型;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之后,应鼓励学生自主决定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哪些知识并列出知识清单。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利用课本以及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查找并整合所需的信息,沿着“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得出对策”的思路,自主寻找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调适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发挥,对学生得出的结论保持最大限度的宽容。
4.引导学生协作学习,促进学生团结协作
抛锚式教学模式强调协作学习,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协作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首先,按照座位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6人,组织学生围绕“自主学习”环节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然后,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通过比较、讨论、分析各自的观点,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最后,每组选出一位代表介绍本组讨论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应把握时机,适时对每组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点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合理对待学生的差异性。在组织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巡视,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另一方面确保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要讨论的问题上。
5.实施效果评价,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抛锚式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抛锚式教学模式下,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他人评价都不是基于标准答案的问卷测量,而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这一章的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客观地表述,并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以提升自我认知水平。他人评价则包括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指教师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在最开始看到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的时候,是否尝试着自主识别案例中小涛的问题根源,是否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小组评价主要指协作学习环节的小组成员对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在讨论“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调适方法”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是否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同学之间的观点有冲突的时候,能否相互尊重、相互宽容,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此外,教师要善于在效果评价环节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概念和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调适的方法和途径,当然,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以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一)[J].外国教育资料,1998(03):3-5.
[2]高文.教学设计研究——荷兰土温蒂大学Sanne Dijkstra教授访谈录[J].全球教育展望,2001(01):7-13.
[3]李志河,赵唱,张建伟,谢新观.基于Web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06):59-63.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05.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