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思政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7143
寇进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全国各高校都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在大思政背景下,从高校党委主体责任落实落地到位、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和精準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三个方面浅析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思政;课程思政;三全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课程思政”理念,并要求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此次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思政”概念,也就是要构建全员、全程、全体系的课程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结合,形成全面的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本文结合大思政的背景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一、高校党委主体责任落实落地到位

  习近平说:“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要办好,让人民满意,就必须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落实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充分发挥党委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办好中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和战斗堡垒。学校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要到位、要落实落地,要总揽全局,统一谋划,整合资源,如课程资源、学科资源、思政资源和人文资源,构建大思政格局和“三全育人”的新路径,切实担负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组织责任和落实责任。

  要推行“课程思政”建设,要全方位、多角度采取行动:

  首先,要转变理念,坚持思想引领。理念转变是行动的思想基础,高校党委要根植于本校实际,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传统、学科特点、教育教学实际,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通识课程、实践课程等领域的指导地位。

  其次,坚持全校一盘棋。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院、系、教研室和全校每一位教师,全方位行动,形成大思政格局,个个参与,人人行动。

  再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就看党支部。要推行“课程思政”建设,就必须充分发挥院系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学校党委——院系两级党组织——基层党员教师”的“三位一体”的运行联动机制。其中,党委肩负主体责任、发挥政治领导核心作用;院系两级党组织是具体的实施组织者、实践者,教师党支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位一体,相互联动,相互贯动,形成合力,同向同行,协同效应,形成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新格局。

  二、 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铸魂育人的重要历史责任。教师既是学校的主体,又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设计者和实施者。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必须充分调动各类教师特别是各学科各专业课教师的育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三全育人”。

  2014年习近平在同北师大师生代座谈会上指出,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这是老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核心要索。教师要承担最崇高、最庄严、最神圣的历史使命,要以自身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以科学的头脑为学生健康成长领航引路。只有不断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自觉意识、主体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实现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目标要求。

  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对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发展和提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要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牢记立德树人育人职责,自觉将思政育人作为教学目的贯彻到课堂教学之中。新时代,新作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教师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以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来考量,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六个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对照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做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典范和楷模。

  2、要将思政育人作为教育教学全过程来考量。在课程导论设计中,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将课程知识点、重点、难点,交待清楚,既要讲解学这门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结合现实工作实践,社会发展,国家需要,讲解这门课程的社会价值、知识价值和时代价值,自觉把学生引入知识理性和价值理性之中,自觉将导论课引入“课程思政”方面的教育教学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要将专业课知识点程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讲解,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在课程结束和复习时,要将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方案、落实情况和效果作回顾和梳理,总结成绩,找出差距,以利再教。

  3、积极探索院系、党支部与专业课程教研活动相协调的工作机制。无论是院系、教师党支部的党日活动,还是专业课程教研活动,内容各有侧重,但参与主体都是教师,既可以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加强理论学习,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担当,敢作为。要通过院系、党支部党日活动与教师专业教研活动相协调的工作机制,引导专业教师关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了解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精神内函,集中凝聚中国共产党人所有追求的大智慧,从而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融入思政教育最新内容、最新元素。

  三、精准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

  从古到今,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很多很深很古,要精心挖掘,精准挖掘,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精准发力,应该建立在教师对教材内容、专业知识的深刻把握基础之上,教师以知识理性、以真理的力量、在征服人的过程中,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对人的价值的评价和肯定。要克服和消除过去在教学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的现象。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所有课程、所有课堂都要担负育人功能,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学专业学做事,先学做人的伦理价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把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自觉融入各类课堂教学实践之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时代需求、人生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可靠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开设的各类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专业教育既要传道还要授业,从古到今,传道的要求一直摆在第一位,作为高校老师,不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深刻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因此,只有不断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二者有机统一,才能不断提升高校的思政工作质量,真正担负起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课程思政要把思政工作贯穿于专业课程建设全过程之中。从专业课程培养方案制订开始着手谋划,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规范、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监控、教学质量、服务保障等方面,真正体现以思政育人为导向,人人参与,环環相扣。还应根据各专业课特点和培养目标,规划思政教学的要点和重心,体现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置上。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中,要将知识、技能传授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如体育课教学,把新时代体育强国 ,健康中国,女排精神等融入教学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努力拼博,为国争光而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例如,数学课,如何帮助学生增强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文化美感的神奇?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教师可借用名人名言来激发学生。德国古德哲学家黑格尔说:“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克莱因认为:数学可以反映出人类智力的最高成果,是心灵的伟大创作。诗歌可以抒发情感,而音乐可以抚慰或激发情怀,哲学可以增加人类智慧,科学能够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而数学则具备上述所有功能。[2]可见数学的魅力和美妙之处是巨大的。数学的有界与无界等概念中体现出数学概念的对称美,还有数学中定理的严谨美,数学建模的神奇美等。由此可见,数学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和符号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展现出数学自带的文化气息之美更加珍贵,更加自然之美。这样让学生既学到了数学基础知识,又切深感悟数学精神、数学魅力、数学美感、数学价值以及数学思想的传递和传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陶冶情操,激发内在动力和学习兴趣。还要明确告诉学生科技成果的重大突破和实现,离不开数学的助推器和大量数学的运用和精确的计算,今天的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更加激励学生今天要努力学好数学,将来用好数学,努力报效祖国和人民。还可以选取一些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数学家华罗庚用功读书,勤奋自学,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路。积极引导学生为国家、为社会、为真理、为新时代努力奋斗,从而增强课程思政的思想性、艺木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总之,在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中,只有不断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提升政治认知、价值认同、道德素养,才能真正实现铸魂育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合力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年第1版,第34页.

  [2]魏淑惠,高等数学课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第10期,第3-4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