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庞大数量的在校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水平的高低,事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本文通过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融入原则、运行机制、教育内容、利用渠道四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实现策略。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
大学生党员作为即将迈入社会的先进青年群体,不仅是社会建设的佼佼者,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的后备力量。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党员逾 180 万,如此庞大的大学生党员群体,他们党性修养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中国共产党这个政党的水平和执政能力。而当下,部分大学生党员也出现了党员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意识不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等情况。因此,新时代急需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教育,并通过这一教育活动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其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
笔者通过实证调查,发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整体效果一般,主要还存在三方面问题,即融入内容的整合度不够、融入方式的创新性不够、融入效果的均衡性不彰等。至于其原因,笔者在这里不再赘述,只谈如何将红色文化更好的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
一、明确融入原则,规范教育过程
马克思主义党性修养理论中体现了党员党性修养的基本原则即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它构成了全体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因此,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里,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中,必须要有明确的原则贯穿于整个融入过程,以确保融入过程的规范性。
第一,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一是继续利用好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所采用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党员的党课、思政理论课等课堂教育中,使大学生党员掌握更多的红色文化内容,为他们强化自身党性修养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二是将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性引入到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中去,通过漫画、网络、游戏、做自愿者等新方式,实现寓教于乐,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活动对红色基因进行传承。
第二,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一是教育者实施教育过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过程时,党性修养教育者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二是自我教育过程。大学生党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积极主动的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第三,坚持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一是融入过程要符合规范原则。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教育目标、内容、方式、载体、评价等要规范化,避免教育过程的无序,影响教育效果。二是融入过程要具有灵活性。党性修养教育者可以将教育过程安排在各种易于大学生党员接受教育的场所、平台、渠道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过程更具灵活性,更易于大学生党员接受。
二、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教育保障
“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奋斗史,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是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1]黨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性修养理论:在党员队伍建设中,要完善各种机制,以保证领导干部干实事的积极性。[2]完善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运行机制,对于推进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第一,制定较为完善的理论指导过程性反馈评价机制。一是对大学生党员智能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三会一课”等具体的教育方式,对他们在一段时期内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评价,看大学生党员是否能够强化对包括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在内的红色文化精神的认同。二是对大学生党员行为表现的反馈性评价。组织大学生党员参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等活动之后,对大学生党员在一段时期内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估,观察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在行为表现上的变化情况。
第二,实践执行过程性反馈评价机制。一是要求执行过程性反馈评价的主体必须学习评价知识。“评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评价主体不仅要具有评价的知识,而且还要通过评价的实践来真正认识评价客体,即学生所学的知识。”[3]因此,党性修养教育者作为实践执行评价者之一,必须要深入学习红色文化,提高对红色精神的认同,以正确把握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产生的效果,如此才能对实际效果进行有理有据的评价。二是实践执行过程性评价的主体不是固定的。可以是学生自己、家长、教师以及学校各级党组织,将他们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效果的评价综合起来,并将这些评价一一归类,形成完整联动的评价体系。
三、 挖掘红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马克思主义党性修养理论指出党员需要在“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组织纪律修养”以及“作风修养”等层面强化自身党性修养,这也是每个党员成为合格党员的必由之路。习近平的文化建设思想指出,要把对红色文化的继承作为实现中华文化自信之本。
第一,强化理论修养教育。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红色文化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理论。强化大学生党员理论修养,需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以丰富理论修养教育内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承担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主要矛盾转换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全体党员不断加强科学理论的武装。大学生党员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掌握强大的理论武器以指导生活、工作学习中不断面临的实际问题。
第二,强化政治修养教育。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定的政治觉悟、立场和方向。中国共产党及全体党员是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决执行者,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在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领域的重要体现。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政治修养的集中体现,更是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强化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政治修养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充分发挥他们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包括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在内的红色文化精神内涵,都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政治修养教育的最好教材。
第三,强化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红色文化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表现出的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自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泛滥,不少大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等开始淡漠,这对党和国家的前途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强化思想道德修养成为当前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较为迫切的需要。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与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党员坚信共产主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深对为人民服务的深刻认识,落实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中,把坚定理想信念和时刻为人民的服务意识和精神作为常态加以修炼,就能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水平。
第四,强化组织纪律修养教育。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严明的党规党纪,因此,将红色文化纳入大学生党员组织纪律修养教育内容之中,可以强化大学生党员组织纪律修养。首先,全部大学生党员必须参与包括“三会一课”在内的党员教育活动,学习红色文化,不得无故迟到早退,体现党内组织纪律。其次,收集查找红色文化中涉及坚守党的组织纪律的先进事迹,将它们编成多种形式的作品,在每次召开党员教育活动时集体朗诵或歌唱,增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心灵震撼力量。再有,对于党员教育内容,特别是涉及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教育者要充分听取大学生党员的意见,发扬民主,科学合理的设置。做到总览而不包揽、信任而不放任。
第五,强化作风修养教育。红色文化体现了老一辈共产党员的良好生活作风,因此可以打造红色文化精品,作为大学生党员作风修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强化他们自身的作风修养。大学生党员的作风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但是当前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搞花架子、好大喜功、工作飘浮、因循守旧、骄奢淫逸等作风问题,影响着党的形象,特别是非共产党大学生对共产党的信任。为此,纠正部分大学生党员的不正之风,使他们多学习、多思考、少应酬,以重拾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对大学生党员的信任,巩固党的根基和力量,这也是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必要。
四、利用四个渠道,发挥各自效用
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党性修养教育者和大学生党员内在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借助外在的有利渠道去实现。
第一,注重发挥大学生党员党课的作用。一是应完善课程教学设计。进一步梳理对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的课程设计,是缓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枯燥性。具体的可以围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把涉及这些主题的红色文化材料进行加工提取,然后将其生动的融合进主题教学中。二是应注重学生参与。二十一世纪是共享、合作、创新的时代,大学生党员作为把握时代的先行者,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保持高度的热情。因此,在涉及红色文化内容的教学设计上,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探索发掘精神。甚至可以让大学生党员自己主持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让红色文化的融入更入心入脑。
第二,注重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首先立足校内,发掘红色文化中的典型人物。将狼牙山五壮士、江姐、董存瑞等红色历史人物的红色历史故事梳理、编纂,汇集成册,并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同时,开展以红色典型人物,以及其他红色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微党课,鼓励大学生党员自觉走上党员教育“微党课”的讲台,做到向历史人物学习,做合格党员。其次,立足校外,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育方式应具备灵活性的特征,组织大学生进行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开展实践教学,让大学生党员感受真真切切的再现红色革命年代的生活场景。
第三,注重发挥红色文化社团及研究机构的作用。首先,建立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普及机构,加大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力度。大力开发适合本校大学生学习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由人文社科普及基地牵头实现校地合作,使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可以及时得到所需红色文化资源。其次,完善高校红色文化社团机构。可以成立红色文化志愿宣讲服务队,为大学生党员群体进行服务宣讲。还可以由高校党组织牵头,由高校社团承办一些优秀的红色文化大型演出,倡导大学生党员共同参与,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党员在文艺演出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第四,注重发挥红色网络阵地的作用。一是构建党员红色教育网页,净化互联网社交媒介。在互联网占据时尚潮流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必须重视互联网新阵地,以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可以建立党员红色教育网页,开设时事新闻、党史党章党纲、党员先锋等栏目,使党员及时了解时事,同时党内信息也可以得到及时公布、各支部活动信息及时得到相互交流,可以学习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4]加强校园红色专题网站的建设,如此大学生党员在访问校园网站时,就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开展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二是利用 QQ、微信公众号、红色手机报等进行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可以将制作的党员红色教育网页、红色网络游戏等通过微信公众号、红色手机报、QQ 群等网络自媒体,向大学生党员广泛推广。使大学生党员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更便捷、更快速地掌握高質量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从而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姝含.福建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19-34.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2017-10-28/2017-10-16.
[3]韩叶秀.认识论视野下学习过程性评价探析[J].教育探索,2012(02):5-7.
[4]刘强.论“红色网络”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2011,32(08):246-24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