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疫情期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动“往网上去”模式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7125
孔令媛 史梦妤

  摘 要:在重大疫情的特殊时期,团组织活动“往网上去”是形势要求;在互联网时代,团组织活动“往网上去”是必然趋势。新冠疫情期间,新媒体平台成了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动的主战场,“往网上去”工作模式亟待推进,同时团的工作受到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挑战。本文从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定位的角度出发,基于新媒体的应用优势及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好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做好高校网络育人工作。

  关键词:疫情;高校基层团组织;新媒体;“往网上去”模式

  2020年开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响应国家疫情防控需要,各地高校纷纷延迟开学时间,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不聚集、不开展线下大型活动”的要求,以往线下开展的共青团活动呈现一定的局限性,“往网上去”成为当前阶段共青团工作最安全、最高效方式。如何根据当下时代特点、如今学生特点开展特殊时期的团组织工作,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创新工作理念与方法,更广泛有效地凝聚青年学生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在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应用优势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传统媒体及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疫情爆发后,线下团组织活动难以开展,新媒体的应用优势凸显。

  (一)可操作性高

  相对于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等渠道对宣传工作者媒体专业素养有较高要求,且存在内容审核周期长、互动性弱、反馈不及时等问题。而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对于使用者专业素养要求门槛大大降低,学习上手容易,容错率高可删除或二次更改信息内容,运用较灵活。

  (二)覆盖面广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功能的开发以及使用频率的提升,高校学生几乎人人使用手机并运用多个新媒体平台,给疫情期学生参与网络活动提供了现实基础条件。一方面当下的新媒体平台多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手机、电脑、平板等终端设备进行传播,覆盖人群广、传播速度快、宣传效率高,在信息更迭速度极快的时代具有很高的时效性。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打破了空间限制,可以实现跨年级、跨学院、跨校乃至跨省互动交流,扩大了疫情期线上活动的受众群体范围。

  (三)可塑性强

  新媒体渠道随着受众范围和市场的扩大也在不断进行新形势探索,如今炙手可热的抖音短视频、各类小程序应用显著提高了使用者的互动性以及参与度,同时也满足了当代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对于高校基层团组织而言,入驻灵活多样的新媒体平台无疑会为活动注入更多的新鲜感与活力,有助于消除团组织与高校学生之间的屏障感,加深影响程度,是开拓新时代基层团组织活动形式发展道路的重要方式。

  二、 疫情期的线上基层团组织活动开展情况

  重大疫情期青年学生聚集在网上,共青团组织如何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引领凝聚青年,运用和建设何种平台、用何种方式做好网络青年工作,是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因此积极探索疫情期网上团组织活动模式,使之成为沟通和组织青年的重要方式、教育和引导青年的重要阵地、服务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团组织推进校园管理创新的作用。

  经采访调研、查阅资料,疫情期间,为帮助青年良好建设抗“疫”心态和必胜信心,以上海地区高校为例,虽无法开展常规线下活动100%高校基层团组织都通过其官网、微博、微信平台及线上会议直播平台举办了各式活动,对于新媒体平台选择,前三者主要承担各类信息的公开与宣传工作,后者则主要承担直播类活动;对于承办活动类型,50%以上为防疫专栏与团组织思政教育课程,其次则是实践类互动性活动,文体类总占比低于10%。

  以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为例,自疫情爆发以来,组织了六大类主题系列活动,凝“青”聚力,为抗疫防疫贡献青春力量。一是积极宣传发声,开启“云”端战疫,进行科普防疫知识教育、学习抗疫模范事例。二是引领思想,广泛组织青年学习,通过“青年大学习”、“四史”专题及思政网课促进提升。三是多级联动互通,创新开展线上活动,跨校“云”交流分享经验、跨院学伴共促、院内开展“云”团日。四是以“艺”抗疫,弘扬五四,通过五四“云”合唱、书法绘画作品征集,引领学子共同传递时代温暖力量。五是同舟共济,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整合资源进行求职指导、考研规划主题沙龙。六是推动培育学子创新之思想,实践之精神,在各项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类竞赛进行指导助力。

  三、疫情期“往网上去”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舆论浪潮引发的挑战

  高校基层团组织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在互联网时代,舆论环境的复杂多变、意识形态的矛盾斗争从未停止。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西方污蔑言论与分裂势力的渗透易使学生发生信仰危机。

  (二)无组织统一监管的挑战

  疫情带来空间上的间隔距离,学生各自在家进行分散学习,缺乏了面对面的监管以及即时的督促,也脱离了来自身边同学的比较与压力,同时宅家生活也面临着来自网络与外界社会的巨大诱惑,不仅对其自控自律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也向高校基层团组织的监管检测与组织协调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三)客观条件制约的挑战

  将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思政教育活动搬上新媒体平台也受到了诸多客观因素制约。对于部分没有条件通过新媒体渠道参与活动的学生,如何给予其平等的活动参与机会与体验则成了不小的考验;同时对于高校基层团组织而言,新颖的活动形式试水、经验的缺乏与远距离沟通困难也为活动筹办、材料制作与录制带来了软硬件上的多重考验。

  (四)政治性與娱乐性间平衡的挑战

  现如今新媒体平台发展已较为详备,体系日益成熟化,不过对于高校基层团组织而言,在充分利用新媒体矩阵优势的基础上,活动设计如何把握政治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的平衡,既有一定教育意义又能深入学生群体易于被接受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 充分运用新媒体有效开展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

  挑战与机遇共存,推动高校基层团组织“往网上去”模式落实需要从共青团组织的使命担当出发,充分把握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与优势,将内部提升与外部监管相结合,使横纵向效应叠加拓宽共青团组织工作的空间,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工作模式。

  (一)把握青年思想特点,明确新媒体时代共青团组织定位

  注重做好舆论引导和思想引领,营造气正风清的网络环境,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幫助学生牢固民族自信,坚定信仰。另一方面,要走进高校学生生活,从细节关怀深入青年内部,与青年站在同一角度去思考,共同挖掘新媒体在当代思政教育活动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的无限潜能。

  (二)丰富拓展形式方法,发挥新媒体网络育人实效性

  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工作在兼顾领导权威性的同时也要保有青年活力。开展网络活动过程中,在内容上注重正向教育传播正能量,在形式上紧跟时代潮流,充分运用不同新媒体平台特点,青年在哪里,团的工作就想办法覆盖到哪里。此外注意不可过于娱乐化,丢失敬重感和教育力度,也不可过于教条主义,失去了团工作的活力感与新鲜感,要融入、更要深入高校学生日常生活。

  (三)创新网络管理模式,加强团组织成员新媒体素质培养

  面对诸多挑战,需要高校基层团组织培养新媒体专业型人才,尤其重视团组织成员新媒体素养的提升。在积极吸纳选拔人才的基础上,首先对其思想先进性与行为规范性进行把关,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及组织建设工作,确保其价值观念及作风立场与团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其次侧重对新媒体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紧跟新渠道开发运用的步伐,更有效地将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力渗透到各个平台中。

  (四)注重线上线下融合,保持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活力

  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持续攻坚战阶段,线下教育限制逐渐放宽,也为团工作新一阶段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思考,探寻混合式育人模式可行性成为又一大新命题。打通界限、构建“双线交互式”体系已是必然趋势,充分整合线上覆盖面广、可塑性强而线下教学监管力度强、互动性高的优势,让线下为线上提供方针指向、效果反馈,线上为线下的教育延伸拓宽渠道、丰富形式和影响力,通过双线深度融合,让基层团工作更具活力与发展力。

  五、 结语

  疫情来袭打破了高校基层团组织一贯的工作模式与活动形式,加速推动了团工作“往网上去”模式的实现进程。抓住大环境带来的机遇的同时,更需要共青团组织成员直面来自开放性新媒体世界的各色挑战,坚定团工作的思想立场,以“沟通+引领”走进高校学生中,丰富拓展形式方法、创新网络管理模式,全方位建设高校团组织融媒体工作空间,看到团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无限潜力和未来双线式交互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用对、用好、用准这把“双刃剑”,让团工作真正在高校学生中深入心、体于行。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06-113.

  [2]周蕾,刘毓闻,高璐.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团学工作的路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2-3.

  [3]周碧蕾,郑灿玲,李维.“微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与发展——以广东省高校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5):(67-73).

  [4]赵宏梅,洪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2016(4):107-11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