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7809
马东阳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工匠精神越来越重视,在技工院校的思政课这样的必修课程中有效地融入工匠精神至关重要。本文是通过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必要性、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问题的分析,来研究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对策,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技工思政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成效。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工院校;思政教学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表示热烈祝贺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习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公开强调工匠精神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工匠精神的核心可以概括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以及创新进取。思政课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的共同目标。因此,在技工院校的思政课这样的必修课程中有效地融入工匠精神至关重要。

  一、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在我国技工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工匠精神的渗透和传承是我国技工院校教育责任的体现,技工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机构,不仅向传授学生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会希望快速获得收入,缺乏专注踏实的工作态度。而大多数技工学院的毕业生和其他学院的毕业生一样都将进入社会,开始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一部分同学将进入制造行业。该行业恰恰最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正确的就业观。所以对学生进行工匠教育,让他们培养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对于技工院校学生至关重要。而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技工教育中的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观念,职业精神和态度,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教育相融合,可以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将工匠精神与技术院校的思政教育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专业观念,从而发挥技工院校思政课的教育作用。

  (二)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技工教育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思政教育应发挥积极的指导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当今时代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新形势下,各种新职业正在兴起,技工学生不能简单地将职业理解为就业。他们应该在工作过程中将个人价值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并注重于自己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尤其是工匠精神中的创新进取精神,可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并挖掘学生的潜能为以后的专业发展助力。

  (三)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学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技工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基地,学校思政教育中融合工匠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精髓和内涵,使学生养成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的工匠精神品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我国经济、创造的发展。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问题

  (一)学校重实习而忽略思政教育。

  技工院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合格、有用的高技能人才。其中,校企合作是职业类学院尤其是技工学校办学最重要的特征和活力所在。學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但很少重视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更多的为了提高就业率,更符合企业的就业标准,学校会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却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工匠精神的培养。这必然会降低技工生对工匠精神的学习及认同。

  (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差。

  在中国目前的高考模式下,大多数技工类学生不喜欢学习或在高中学习基础较差。许多技工院校的学生对专业不太了解,他们对专业培训的目标也知之甚少,因此入学后感到困惑。即使在教室里,许多学生也会玩手机和睡觉。此外,由于缺乏课余学习氛围,图书馆自学率低,宿舍已成为娱乐休闲,玩游戏,看电影的场所。技工学生不喜欢学习的这种习惯,将直接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吸收,进而削弱他们对工匠精神的认同。

  (三)教学方法还是过于单一。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影响教学效果。思想政治课需要多种教学手段来展示教学内容,还需要关注学生从实践或或者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但是,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思想政治课堂气氛不活跃,影响了教学效果。许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实践工作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因此他们不会投入精力学习和思考。

  (四)学生易被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所影响。

  在现代社会转型与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中不正确的思想,如炫耀财富,崇尚金钱,追求时尚等思想对技术学院的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学生们开始越来越注重互相比较,而不是学习知识。

  (五)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不符。

  许多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基于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基础上,围绕教材知识对学生的进行了讲解。但是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也没有将学生的关心的事情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更不用说向学生培养工匠精神了。再者,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具有一定的宏观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距离,很难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产生共鸣。

  三、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工匠精神和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培养内容的融合。

  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工作者素质的高低。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更新知识储备,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首先,学校必须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公开共享信息系统,教研室必须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其次,教师必须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培训活动,可以进入企事业单位可以体会“工匠”,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感,将学到的知识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充实思想政治课堂,增强工匠精神工作的灵活性,以更好地为我国培养技术和应用型人才。第三,是学校要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或者比赛:比如工匠人物演讲比赛、你心目中的工匠人物手抄报比赛等等,丰富思政课堂,学习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和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理念的融合。

  在传统的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教學中,大多数教师以灌输的方式“灌输”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学生“爱祖国,爱人民”,但学生往往感到缺乏趣味性。因此,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中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等精神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相结合,将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工匠精神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并引导学生进入车间,工厂等地参观学习,了解劳动人民的艰辛和精神;或者老师可以邀请附近的公司或杰出人士来学校交流和演讲,以促进学生良好工作态度的养成,让工匠精神扎根于学生的思想中。

  (三)工匠精神和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日常管理的融合。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学生能够充分领会进而学习工匠精神,就需要教师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的每个角落,让学生随处可见,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让学生耳濡目染。因此,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与学校的日常管理相结合,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进行宣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工匠氛围。比如,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中的学生在班级上课的时间管理上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思政课程中在展示制作作品时,老师要求精益求精,进行按细致的项目评分等等。

  (四)工匠精神和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的融合。

  实践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体现,也是实现其价值的最佳途径。对此,在工匠精神和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过程中,还要将工匠精神和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全面促进学生践行工匠精神。例如,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该专业的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实践工匠精神。或者学生可以在思政课程中重视“理论+实践”的教育方式,以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比如: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VR设计专业由企业专人讲授,心连心企业班,在学校的要求和企业同样的要求,做到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

  结语

  工匠精神是中国优秀精神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在21世纪,我们仍然需要弘扬和继承工匠精神,作为人才的培养教育机构,技工院校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课对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促进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所有技工院校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技工院校要充分融合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教学理念,日常管理和教学实践等方面来融合工匠精神,使学生充分理解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进而弘扬和继承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王险峰.“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80-81+84.

  [2]钟雅.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86.

  [3]邓宝仿,贾涛,韩洪亮.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的路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1):108-109.

  [4]袁田田.“95后”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J].教育观察,2018,7(23):126-127+13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