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教学工作中如果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有利于学生组织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学生等能力。文章通过对英语教学工作中的怎样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活动能力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 小组合作活动; 相应的对策;教学效果
在英语教学工作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只有一个正确的教师引导、指导和自愿学习的环境才能够慢慢地形成并成熟。当前,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且经常通过一些小组合作的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之一。一般,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指在课堂上当天教学内容为主的、由三到四个学生组成的以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教师的细心的安排、正确的指导,教学内容由小组成员能够顺利的展开、学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慢慢地得到提高。而且,这种合作能够帮助学生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每一个成员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最终学生不仅领会学习的快乐,而且将会知道怎样去学习、怎样跟其他同学合作,最重要的是从盲目的、被动学习的圈里脱身而出发展到学生会学的地步。这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帮助教师进而有效地开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教师的备课充分,学术知识丰富,但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下降,学生不能够配合教学的时候,建议英语教师们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来创造一个新的教学环境。但是,到底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自愿学习的合作能力呢?
在英语课上,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英语教与学需要不断地运用、练习,已学的教学内容怎样去运用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细心的安排,内心观察,快乐的参与息息相关。学生合作学习是一般情况下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了解决共同的一个问题、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研究、讨论、探讨,最终圆满地完成一项工作、一项任务,同时个人受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够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学生,始终能够陪伴学生和监督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找回自信自尊,找回学习的动机。但,培育学生合作学习,首先教学需要让自己的学生学会合作。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不一样,学生性别比例也不一样,因此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有很大不同。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也肯定在培育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时,需要我们以下几点一定要做到位。
1、二合二分一督促的分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去分小组再让学生进行组里的讨论,需要教师要做到“二合二分一督促的前提工作。所谓“二合”指第一、在分组之前要掌握好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找个合理的分组方法,让每个学生在被分到的组里轻松自愿的参与活动或者讨论。这样分组会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不会受到任何来自他人的压力。第二、在分组之前要按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的给每个小组提供不同学习任务,这样课堂教学变得又有趣又有挑战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一旦安排把学生分到小组就会出现几种现象如:有的小组完成任务的速度快,有的较慢,有的根部就不知道要做什么。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快速完成任务的小组,经常完成任务后会影响到其他小组,然后别的小组就着急,到不到预料的结果。通过教师的合理分组合理安排任务给每个小组,能够把那些基础不同、水平不一学生都能够拉近谈论之中来。
“一督促”指的就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是否参与活动,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机会需要教师边监督边活动进行情况。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可以作为一名参与者可以随时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这样学生会更加贴近教师,渐渐的脱离紧张状态全心参与活动。这种小祖不仅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建立友谊的合作关系、而且能够从一次活动中取长补短,给自己奠定基础。
2、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原则
学生水平不齐情况是很正常,而且每个学生性格,发挥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通过被安排的活动内容给学生讲明白活动需要每一个人参加,而且每个人都的发言原则。实际上各小组成员中的学业水平、表达能力、性格等方面有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抽签工作。公平公正的让每个成员抽签来给小组成员编号。这样,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会很紧张,但是教师通过强调小组活动的真真含意可以让学生又放心又开心的参与到活动之中。小组活动结束时,发言人发言之前,每个小組按照抽上的编号来准备发言。当然,这还需要教师全面的给全班学生解释清楚,让学生们知道下一环节学生具体要做什么。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假如教师只让学生们听发言人的发言内容,仍会部分学生钻空子作别的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要求其他组的成员用心去聆听做笔记,让他们齐心协力地帮助发言人小组反馈谈论结果值得表扬并不足之处的地方。虽然在学生在搞活动,但是小组成员们始终一心在开展活动内容,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同时也在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彼此进行监督。再害羞的或者是学习成绩再差的学生得到了成员的支持和合作之后,慢慢地卷入到谈论之中。这样班级的课堂学习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活跃起来,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会变得越来越高。小组活动的实际含义不仅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正确的树立起集体荣誉意识、团结合作意识。
3、你我有责原则
每次有了课堂活动按活动内容,被分的小组成员人数都不一样,时少时多,但是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活动中是否有所收获。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从活动中能够得到自我提高,教师要做一个具体的、合理的任务安排工作。如果随小组成员自由发挥,就会出现只有几个学生dominate活动的情况,或者小组成员互不搭理,达不到预料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觉得小组活动只是耗时间,从小组活动中得不到任何提高,最终也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热情。为了避免课堂失控现象,避免小组活动失效,教师在成立每个小组时,让每个成员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跟其他同学合作什么,最终的大家一起达到什么目的十分重要。根据活动主题内容小组成员的人数和学生具体负责都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如果每个小组有三到四个学生,那么小组成员可以分下几个角色(只是参考):一名学生担任小组组长,主要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学生担任支援,具体负责实际操作,比如:查字典或者参考各种材料等;一名学生担任记笔记,就是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学生具体负责汇报活动谈论结果,就是汇报人或者发言人,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做出汇报。小组里的每个学生如果都有自己的分内工作,他们就会各尽其责,渐渐地每一个学生身上会发生参加活动的荣誉感,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按照每学期的教学计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小组成员、成员们的角色都可以在一定周期进行调换,让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发挥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小组活动,教师们希望学生可以重新认识自己,提高合作能力,培養团队精神,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并树立更加努力的决心。
1、在合作中学生学会组织、监督、梳理观点
有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安排小组活动实际上就等于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讨论的平台,但是这中小组活动的平台能否给每一个学生带来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小组活动开始之前老师没有给学生立个规矩、时间的限制、具体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小组成员讨论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强者先行,弱者旁听的情况,学习好的学生先强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不给其他成员一个考虑问题,分析思考的一个时间,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没有人监督,结果学习慢、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慢慢地失去自信心,每次跟着强者,不懂脑子思考问题,而不劳而获完成任务。课堂教学环节类似的小组活动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最终会导致学习好的学生学的越来越好,学习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渐渐学会走形式,学习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差。总之,老师课前的引导、讲解非常有必要。老师在小组活动前立的具体的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成员的身份、成员在小组活动中怎样合作、怎样小组里开展讨论、成员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些都决定课堂小组活动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生活中的两人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成员合作都是形式不同但是内涵一样的一个过程。课堂上的小组活动不仅是小组成员一起分享个人的观点、一起讨论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活动期间的谈论,让每个成员,学生,学习组织成员、梳理自己的想法、学习倾听别人、学习如何合作技能,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在小组活动中,老师的陪伴至关重要。老师不时地要监督学生的参与度。为了保证每一个成员能够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机会的发言机会,在小组活动前,老师很有必要强调每个人的发言时间,强调成员,特别是组长,小组里的每一个人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按照怎么个顺序发言的原则等些问题。
2、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渐渐地找回信心
在小组活动刚刚开始时,学习好的学生就立马进入角色,开始讨论问题。但是个别学生,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始终有一种怕说错话的恐惧感,不愿自愿发言,也很少参与到谈论之中来。每个学习阶段都有这样的学生,但是在小组活动开始之前立得规矩,让学习好的学生给一个“咱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吧”的个平台。小组合作活动越多,学生们之间交流越多,互相了解的越多。这样学生就开始重视小组里的每个成员,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对于其他学生的发言认真倾听,不打断,是对是错很尊重他们的观点。在这样小组合作活动会渐渐地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说、不敢说的学生慢慢变得敢说、会说,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最终学生慢慢地会有自信心和会有进取心,也能够找回自己学习的信心。
3、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学会怎样讨论、怎样参与讨论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发言自己的观点是一个很有必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发言并不等于谈论问题。发言完后的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小组里成员时多时少,所以很多时候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情况。这就需要小组里的每一个成员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讨论、争辩这些环节会培养一个孩子怎样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向其他学生学习讨论问题的技能,慢慢地学会辨别、学会分类分析。小组活动中的倾听是学生学会讨论问题技能的非常好的过程。通过倾听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归类。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中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4、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在教学工作中,老师们都希望学生努力学习,能够有个好成绩。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通过学生一天一天的努力二被积累过来的。一般情况下,有了好成绩,学生才会被认可。但是,我们也知道滴水穿石的道理,所以在教学工作中,需要老师们给学生们每天的给一种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那种“动力”就是去发现学生身上发生一点点的变化、进步!老师认可给学生带来想象不到的学习动力。
小组合作活动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不擅长表达自己观点学生发展到能说敢说、敢参与谈论之中的主动、乐观的学生。
其实,老师们不用给孩子按传统的方法打评价,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自己有了进步后开始给自己打评价,给成员里其他同学打评价,给老师的安排、指导、引导打评价。学生一旦有了这种评价行为,这说明学生们已经发现自己跟前有所不同了,但是这种变化好还是不好,这还需要老师的及时的反馈。教师通过对学生们的当天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是务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老师的评价方式直接的影响学生的自尊行、自信心、进取心,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用合适的手势表示赞成,老师可以让参加小组活动的每一个孩子充满活力的学习,保持良好的状态学生给自己打分,慢慢地激发学生创新的活力。
总之而言,小组合作活动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常见学习方式,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有效,首先要看在课堂上组织的小组合作活动情况。小组活动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引导、指导,和他的参与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班里学生中或者小组成员中不管再好的学生,他们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不能自理解决的,这时教师应指导者身份去帮助他们;如果小组活动进行的非常热闹,老师应该一个小组成员的身份去参与到活动中去;如果小组成员都拿不出注意来,老师应该一个引导着身份去帮助他们。总的来说,老师有小组合作活动之后不能袖手旁观、无事可做。老师应该用不同身份去更好的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小组合作活动,需要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只要有大家的主动积极的配合、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和参与,教学效果渐渐变得更好,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得高,学生也能逐步走向成熟、成功。
[参考文献]
[1]杨良畏.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数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2018(2).
[2]李倩. 浅谈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 神州,2018(5).
[3]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3).
[4]梁树锋.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16.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