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6332
刘书婷

  摘 要:劳动,作为影响人塑造人的重要手段,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是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意义,挖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实施路径,实现劳动教育的观念变革、优化课堂教学、丰富劳动项目、认真贯彻执行以避免形式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日前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20年的最新修订版,该课程方案规定了普通高中在原来科目基础上开设劳动课程,为6个学分,且为必修学分,这一修订引起了网上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劳动最光荣也成为一致共识。但是如何将劳动融入现代校园的教学课程之中?如何兼顾劳动与学习二者之间的平衡?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体能、学习兴趣激发、改造思想等方面的现实意义,进而发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学习模式、学习内容、学生主体意识以及师生互动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观念变革、优化课堂教学、丰富劳动项目、认真贯彻执行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以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发展有所助益。

  一、 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将劳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是科学实践观的要求,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体现。

  (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实践决定认识,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所谓“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讲的理论。”[1]因此,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将理论回归实践同样值得重视。“这样看来,有两种不完全的知识,一种是现成书本上的知识,一种是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识,这二者都有片面性。只有使二者互相结合,才会产生好的比较完全的知识”。[2]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具有局部性,需要重新回到实践中,才能形成完整的理论。所以,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为了相对完整的掌握知识,更是为了达到理论与实践二者之间的平衡,发挥理论的最大作用。

  (二)知识与体能的全面发展

  培养人、塑造人是教育的一大目标,“未来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所谓全面发展,顾名思义,学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于学习的单方面层次,而是要同时兼顾学生的品德、健康、鉴赏美、发现美等等多方面技能的提升,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优秀人才。此外,一个强健的体魄,是我们所从事任何事情的基础,健康与学习我们都要注重。一个人如果拥有睿智的头脑,优异的成绩,而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那么是不可能达到长久的发展的。对此,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学习成绩的优异仅仅是我们身为学生的本职工作,但这还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三)文学性与趣味性的双重建构

  目前,我國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国内以及国外的政治、经济形势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乃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面对这种新的发展际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应当要应时而变,适时进行调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面临的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三尺讲台的授课模式,他们更喜欢新鲜的事物,对具有特色的内容会更有学习兴趣。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以及方式,都应该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将劳动教育的方式融入其中,将不失为一个极好的方法,例如在每周的理论课之间插入几节活动课,将枯燥的知识与活动的趣味性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改善沉闷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生活教育与改造思想的相互促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该满足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要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到来自校内的各专业课教师、保安、园林师、食堂员工等等的多方面人士的教育,同时,也要使学生多多参与劳动,感受生活,接受生活教育的熏陶。生活是最能影响人与塑造人的地方,在生活中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内容,而提前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影响将不失为一个提前感受生活的教育方式。同时,在师生共同劳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也可以通过劳动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实现生活教育与改造思想两项结合的目的。

  二、 目前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要考虑到二者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也要有所探讨。为了准确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本文采取了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显示主要有以下四点问题:

  (一)课堂气氛沉闷,缺少师生灵活互动

  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是以教诲式教学方法为主。此种模式以教师作为中心,教学目标、方法、手段等等的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来安排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师生之间的灵活互动。例如通过对目前班级上课学生状态的考察发现,在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真正全神贯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只占据了较少一部分,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抄写、背诵,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通常都是一知半解。

  (二)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塑造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改变将教学任务放在帮助学生找出课本的疑难重点,得出答案的程序上,注重对学生知识扩展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其实,思想作为客观实际的反映,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对学生思想的塑造的过程之中,应该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例如在授课的过程中,讲到关于“爱国主义”的话题,可以让班级学生进行情景模拟,也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生活中看到过的或者经历过的关于“爱国主义”的事件,正确的爱国行为和错误的都进行讨论,这样既让学生加入了课堂的互动,又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体味爱国,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成绩本位的授课方式,运用僵化

  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教学相对比较单一,“为考而学”的风气依然盛行。这样不仅使教师授课丧失了个人魅力,学生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其实一门真正成功的课堂在于师生二人的共同创造,高校思想政治课所面临的学生更是一些思想较为成熟、具有相对较高自觉能动性的成年学生,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改变高中的“为考而学”的教学方式,把重点更多的放在学生人格的塑造层面上来,依据教材灵活的对学生进行仁、义、礼、智、信的教育,把握重点,有的放矢。

  (四)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被动学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示下行动、思考,学习热情较低,师生二者之间的互动配合,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演绎。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爱学习”,注重学生思想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富有对所学事物的热情,成为自我习惯性的运用而不自知。其次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易学习”,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以后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悟”学习。

  三、 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施路径

  单单依靠劳动不能教育学生,没有劳动也不能塑造学生。将劳动教育循序渐进的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从劳动实践本身与师生双方进行探讨是可能而且必要的。

  (一)实现观念变革,重视劳动教育

  将劳动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是一种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的创新。而任何一件新事物的出现,其被接受具有渐进性,不是一蹴而就的,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当然也不能免俗。我们应该坚持适度原则,“即使是最高的理智,如果过度了的话,也并非总是值得希求的东西,适中(mean)往往比极端更适合人类。”[4]我们不能要求劳动教育的观念一经实施,便引起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应该采取渐进性的态度。

  首先我们要进行观念革新,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提高到应有的高度。这里就包括了四个层次的观念变革,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中国的以往教育模式都是分数本体论,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会听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声音,诸如家长不乐意或者不认同让学生在学校采取劳动的行为,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将学习放在第一位;学生或许也已经适应了高压之下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校以及社会盛行的观念也是把成绩及升学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所以,将身体素质及动手能力的考核融入教学考核的时候,不能操之过急,首先要有一个思想的转变,例如采取动员会、讨论会等等说服教育的方法,向学生及家长解释清楚劳动教育重要益处。

  (二)优化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协作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行为,缺少任何一方的配合都不能收到完美的效果。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也是如此。首先教师应该做好课堂教学规划,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户外劳动课学习达到应有的平衡。其次,教师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与学生同学习同劳动,教师本人对劳动所带来的效益及劳动过程所产生的意外情况都要有充分的考量。最后,师生之间要有充分的信心,坚信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是能够带来许多效益的,例如劳可以减轻学习的压力、收获强健的体魄以及体验生活和生活对话的机会等等。

  (三)豐富劳动项目,提升实践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学习兴趣浓度越高,则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主动去做好这件事情。将劳动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结合,除了主观上师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外,客观上劳动实践项目本身的趣味性也要有所改变。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在不可避免地夺取政权之后,将使理论的和实践的工艺教育在工人学校中占据应有的位置。”[5]例如除了打扫、除草、绿化之外,做饭、收纳、整理、园艺、按摩等等各种的生活小技能也可以加入其中,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生活气息,使学生学到一些日常的生活技能,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种植一些植物,入学的时候种植,期末的时候收获,体味劳动的辛劳与收获的喜悦。在团体协作劳动方面,或者可以让学生和餐厅师傅学习做道菜,5-6人一组,既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又加强了班集体师生之间的友谊。

  (四)坚决贯彻执行,避免形式主义

  任何行为如果缺少了强制的作用,最后大多只会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是不可或缺的,当然这个体系可以日渐完善,逐步充实。此外,由学校及班级共同制定一定的奖惩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的卓异总是存在于能使一个人卓然而立并将自身同其他一切人区别开来的公共领域中。”[6]实行劳动的奖惩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可以在其中产生先进带头分子,引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积极参与。

  四、 总结

  教育是为了国家培养人才,人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青年是时代的号召,也是我们国家的一贯传统。而将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行融合,一定程度上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彰显,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应有做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7]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的精通,更重要的是实践的运用。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现实意义,重视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所耕耘、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整顿党的作风》(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7页.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整顿党的作风》(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8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0页.

  [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66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61-562页.

  [6]刘诚:《现代社会中的国家与公民——共和主义宪法理论为视角》,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1页.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