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新时代艺术职业院校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传授专业知识同时结合当代学生的个性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创新德育工作方式,真正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专门技术技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艺术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构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体系、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搭建德育实践平台、挖掘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优化课程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艺术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实践
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P376)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奋力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方略。[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而艺术职业院校是培养、训练有开拓创新意识、良好职业操守和艺术专门技术技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新时代艺术职业院校可以从构建“立德树人”实践体系、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搭建德育实践平台、挖掘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优化课程体系等五个方面来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加強顶层设计,构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体系。
艺术职业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工作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必须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掌握“立德树人”的本质,树立“立德树人”的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立德”与“树人”并举,构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体系。[3]
在“立德树人”实践体系中,艺术职业院校行政各中心、处和各分院齐抓共管、多方面协调互动,建立从机关到基础,从党政工团干部到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等为主的德育骨干队伍各司其责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
二、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作为教师的新时代重任。[4]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P379)
本着“育人先育己”“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为进一步提升学院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建设水平,增强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激发教师积极主动投身教育的热情,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艺术职业院校针对全体教职工持续开展“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的主题师德教育活动。
第一,指导思想明确。以《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和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立足艺术学生的学情,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造就一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第二,总体目标是找准艺术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活动促建设,以师德强师能,通过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和集中整改,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进而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校风,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第三,工作重点是首先以倡导“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的师德要求为重点,不断强化师德教育;其次以强化师德管理为手段,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再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核心,完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最后以解决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着力抓好集中整改。
第四,活动步骤。第一步,宣传发动阶段。充分发挥学校宣传舆论阵地作用,通过公众号、官方网站、校报、校园网络、广播电台和宣传橱窗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第二步,学习讨论阶段。学习教育活动采取相对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个人学习思考与会议讨论交流相结合、讲座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与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结合的“四结合”方式进行,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和规章制度。第三步,检查分析阶段。利用多种形式向各方面征求意见,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师德师风建设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教师要在深入查找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师生反映的意见,提出改进意见及加强师德修养的计划。第四步,整改落实阶段。首先认真进行整改;其次组织开展“我最喜爱的大学老师”征文活动和围绕“今天怎么当好教师”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再在教师节前后召开师德师风建设表彰大会,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利用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营造崇尚高尚师德的浓郁氛围;最后召开经验交流会,邀请校内外优秀师德典型,面向全校师生组织开展师德建设报告会。最后一步,深化巩固阶段。行政各中心、处和各分院认真总结“立德树人,立教圆梦”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工作制度,常抓不懈,进一步扩大活动成果。
第五,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行政各中心、处和各分院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学校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部署。
三、搭建德育实践平台
艺术职业院校要搭建德育实践平台,使学生有意识地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让他们在实践中形成道德意识,养成道德习惯。新时代德育工作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实践育人的要求,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爱心感恩行动、“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5](P34)
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不断创新文化育人的新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征文、演讲、辩论会、文艺演出等,将“素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通过开展音乐、舞蹈、书法、摄影等艺术活动,培养和陶冶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通过贫困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树立自立自强的拼搏精神;通过制作各种宣传展板、张贴新时期技术工人的楷模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主要事迹的宣传画像,靠榜样的力量来鼓舞学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制定生涯规划,确立人生目标,明確发展方面;将教室文化、寝室文化、以励志警句、人生格言的形式,贴在墙上、挂在树上、插在草坪上,“让墙说话、让树说话、让草说话”,时时、处处提醒学生,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开展爱心感恩行动。首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制作主题板报及宣传视频等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感恩励志的奋斗精神、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扶贫济弱的责任担当;积极开展爱心感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重阳节走进敬老院关爱老人、帮助老人;利用艺术类学生艺术特长在平时定期特别是在“六一”儿童节期间走进孤儿院教儿童画画、唱歌、跳舞等活动。
“三下乡”社会实践可以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农村,进行如新农村发展调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物流研究、红色旅游研究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全面深入农村,了解新时代农村中出现的问题,且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使学生要敢于实践,乐于实践,从实践中找出真知。
志愿者服务可以有很多形式的实践项目,比如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的大型活动、会议等,如人代会、旅游节,参与主持,提供礼仪、保卫等服务;为相关大型比赛提供服务,如举行马拉松赛事,需要大量的志愿者,负责运动员引导、补给点服务、观众秩序维护、站点指引等服务内容,通过志愿者服务使学生懂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四、挖掘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P378)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挖掘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通识课和专业课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道德意蕴、知识的诞生和技能的养成中个人综合素质,包括理想信念、社会良心、人生抱负在科学知识发现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将这些资源融入到专业学习中,强调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的结合,达到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境界升华并举的效果。
充分挖掘利用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全面落实每门课程、每位教师、每个课堂的育人职责,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五、优化课程体系,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艺术职业院校各专业在构建教育体系时首先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活动中加以贯彻实施。每一门课都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充分挖掘其他教育因素,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模式,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围绕综合职业能力的内容,采取基础性和渗透性的课程设计策略,针对关键能力(是指跨职业的,但又在职业生涯、职业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非专业能力)采取基础性课程设计策略,开设公共必修课。
如《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两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职业环境分析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训练,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帮助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从而提升学生应对竞争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学生压力管理》课和心理咨询室,使学生遇到问题学会沟通、倾诉、心理解压及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正确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不退却,不怨天尤人,始终保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结语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新时代艺术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加强道德修养的教育,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据任务,培养的不是仅有技术技艺的“机器人”而是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文化、有灵魂、有道德、有内涵的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王亚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J].中国高教研究,2019(1).
[3]李瑾.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改革探析[J].智库时代,2019(30).
[4]石国亮.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要求[J].中国高等教育,2018(22).
[5]杨涵,刘巧芝.立德树人 育新时期高职大学生—新疆高职院校德育创新实践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东阳?3221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