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7472
摘 要:网络思政教育,早已不是新鲜词汇。从互联网普及到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网络越来越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应对网络普及和新媒介衍生的产物,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加强高校辅导员群里的网络思政教育水平,开拓网络思政教育路径,有利于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更好地实现育人实效。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政;辅导员

  近年来,网络思政课堂、微型思政课遍地开花,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战场,已在与网络密切结合中呈现良好的育人效果。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更应意识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不断提升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能力。

  一、 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提高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和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第一, “微时代”的到来为思政教育带来挑战。随着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逐渐进入到由微型媒介所形构的“微时代”。微媒介以便捷、开放、多元、动态的特点重塑了我们的个体感知经验,使我们进入到虚实空间自由转换、时间维度近乎消失的新型生活状态

  [1]。“微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方式,也为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媒介的发展,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而如何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也成了当前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第二, 网络思政教育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实现“三全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每一个环节,网络思政就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但在实际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像思政理论课教师一样,在内容上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容易出现片段化、不系统等问题。将线下育人与线上育人相结合,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在“三全育人”中的重要使命。

  第三,网络思政教育是辅导员自我优化升级的需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网络思政的开展,是辅导员业务能力的重要体现。把握好大学生网民的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对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意义

  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引导大学生理性使用网络以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有利于增强辅导员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第二,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理性使用网络。网络纷繁复杂、变幻莫测,在其具有多样性、丰富性、便捷性的同时,也难免存在虚假性以及暴力化、极端化等倾向。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引领当代大学生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中辨别真假、正误,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性地分析、评论问题。

  第三,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就是要求辅导员紧随时代发展,把握时代脉搏,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吸引力。

  三、辅导员提升网络思政能力的路径

  辅导员应在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政教育重要性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增强自身的网络思政教育能力,为做好网络思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网络思政,网络是载体,思政是内核。开展好网络思政,提高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水平应放在首位。首先,辅导员培训,是提升辅导员思政水平和业务素养最为快捷的方式。通过参与相关业务培训,辅导员可以较快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政策规定,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能力准备。其次,通过线上线下途径掌握国家意识形态相关知识,了解时政动态,拓展思维深度、广度,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内容准备;再次,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教育真知,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理论准备。

  第二,提升新媒介素养。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理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做好服务学生的各项工作,破除以往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创建起符合青年学生发展特点、满足青年学生成长需求的有效服务和引导工作机制”[3]。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开展有效的服务和引导,高校辅导员应当提高自己的新媒介素养。所谓新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在接触、使用、控制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介及利用新媒介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修养”[4]。提升新媒介素养,首先要求輔导员了解媒介基本理论和传播学相关知识,了解媒介的一般规律。其次,辅导员应当尝试使用大学生常用的新媒介,如建立微博、微信、抖音等媒介平台或参与平台运营、管理,增强自己驾驭媒介的能力。再次,辅导员应敏锐地关注网络中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各种新媒介引导学生正确、理性看待问题。

  第三,在与实践结合中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网络思政教育看似是思政教育开辟的全新领域,实则是线下思政教育的延伸。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要首先把握好线下思政教育,善于发现、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探索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结合形势与政策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程以及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等,加强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将网络思政教育作为线下思政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从而进一步增强辅导员思政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其次,网络思政教育不是传统说教,其丰富性、趣闻性、亲和力除了来自网络语言的修饰外,主要源自与实践的结合,只有将思政理论与具体案例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思政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孟頔.“微生活”中的审美悖论[J]. 人间,2016, 227(32):36-36.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张立鹏. 应然·实然·适然: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三维考量[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182.

  [4] 魏茂琳,谷生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培育路径探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1):63-67.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山东 济南25002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