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家长对子女教育日益重视,许多家长在为孩子择校的时候越来越看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文化、思想、品德教育启蒙的小学教育阶段,除了优秀的师资团队、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外,校园环境和校园景观建设也成为家长对学校好坏的一大评判标准。本文针对许多小学“千校一面”缺乏自身办学特色的现状,通过校园景观建设的现状、儿童成长心理与生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等方面浅谈校园景观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并提出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景观建设;校园文化;儿童审美意识;审美引导。
1.小学校园景观建设的认知
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既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观一类物化形态内容,也包括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自古以来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见好的成长环境使人一生受益。人生如同一座大楼,想要盖得好、建得高,就得將基础打得深、将层搭牢固。小学阶段作为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启蒙阶段,孩子拥有极大的可塑性极,积极向上的小学校园文化氛围从宏观上能带动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培养孩子在班级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从微观上则可以正确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习惯,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爱好。而校园景观作为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能提升校园环境、增加校园美观度、传达办学理念、表达教学特色以外,还能最直观地传达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课外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升学生户外活动的品质。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可以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在启蒙阶段就得到美的熏陶,有助于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审美和价值观,达到“以境养人”目的。
2.目前小学校园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上看
现各小学多是以弘扬德智体美或以中国传统儒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只是通过简单的板报、雕塑、壁画、条幅、标语的形式进行校园美化。校园景观的设计过程中,缺乏对校园特色文的长远规划,未进行系统性的思考,较少通过对当地优秀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或根据儿童在小学阶段的特性喜好进行深究来定制专属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从个性校园特色上看,大多数小学校园景观建设趋于一般化,千篇一律,校园景观个性特征不明显,无法较好地突出学校办学理念。对处于小学阶段审美、情商、价值观等尚未完全形成的儿童未能起到有利的引导作用。在老师、学生、家长中难以情感形成共鸣,学校文化归属感较弱使得小学整体形象、学生风貌、办学理念难以展现。
2.2从校园空间利用率上看
由于受到投入资金、规划用地紧张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小学校园面积较小,因此可用于校园景观建设的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单纯以雕塑、石碑、文化长廊等装置进行校园文化装饰互动性较弱,难以吸引儿童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纯粹以美观而设计的装置和绿化也无法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空间利用率,造成了空间浪费。并且在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许多空间比例尺寸的掌握缺乏专业性的考究,不符合小学阶段儿童的人机比例,造成学生使用过程中的不便,让本就有限的校园空间未能得到高效利用。过度的空间浪费使得学生未能通过校园景观获得有效的教育,甚至还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2.3从小学生成长心理与生理分析
小学阶段是儿童认知、语言、智力、创造力发展和品德个性(社会性)形成的重要阶段,正确的引导有助于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健康发育。而受到实用性和经济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小学多以走廊式建筑为主,建筑色彩上则多选用低饱和度单色。再观察现有小学校园景观建设会发现,现有的景观装置大多造型普通、色彩单一,装置风格过于成人化,不符合小学阶段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读图”意识的形成规律,难以营造较好的校园氛围。视觉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也是新一代青少年必备的基本素养。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图形和色彩,在突出校园特色和办学理念的同时,顺应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对小学阶段儿童进行正向的视觉引导,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智力与创造力、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自我认知。
3.小学校园景观设计与校园文化
3.1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在校园景观设计早期的构思和定位阶段,设计师应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并结合学校所处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对名人、典故、民俗工艺等元素进行提炼,选取合适的传统元素运用于校园文化的景观设计,从而起到突出校园特色、表达学校独特气质的作用。将前期提炼出的符合校园文化特色之元素与学校建筑、植物、地标等标志性设施相结合,从多个维度上打破“千校一面”的格局。
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培养也尤为重要。因此在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校园文化之新“六艺”——德智体音美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民族积极向上的品质。除了在课堂上的教育,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可或缺,将“六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由景观设计的角度通过公共装置艺术来体现,以达到最直观地向学生传达六艺文化内容的目的。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景观设计还应与校园视觉识别系统相结合,形成统一的视觉形象,从视觉上对孩子潜移默化的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和优秀地方特色文化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责任感。
3.2提高空间利用率
从空间利用率的角度来看,针对现在许多小学校园空间有限的现状,应减少单纯以美观为目的的景观设计,针对限制许多小学开办课后兴趣班、家长对孩子课后才艺培养日益重视的现状,引入课程教学与户外环境互动机制,通过校园互动装置的设计培养孩子对课外才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室内室外互动教学的方法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减少无效的景观装置对有限校园空间的浪费。在实际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可以参考部分城市、公园的互动性装置设计,如:象棋桌、围棋桌、书画台、钢琴楼梯等,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对未知领域的兴趣和求知欲。此外,还需根据学校之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对校园景观设施进行高效的设计,以环境来展现校园风采,通过外在环境带给人的潜意识来影响孩子,做到教学相长,做到空间有效利用最大化。
3.3引导儿童形成正确审美规律
作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其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为小学生带来良好的成长环境的同时,起到提供高师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作用。然而在小学在校园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许多人尚未意识到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并区分儿童与成人的审美差异,校园色彩使用混乱、公共装置造型老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样的校园景观设计大多对小学阶段儿童的审美形成无法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重视色彩对人的影响,优秀的校园文化景观应保持与校园建筑内外整体色调的和谐统一,尊重小学年龄段儿童的色彩喜好,通过环境色彩来引导儿童心理,充分考虑人工环境色和自然环境色的比例,根据空间变化设置不同的色彩配置;校园景观装置的造型应更符合小学阶段儿童对图形理解习惯,从点、线、面、体多维度进行整体性设计,通过视觉和触觉等方式培养小学生对扁平图形和立体空间的理解能力。校园景观建设还应将中国传统文化、当地文化和地域特色与符合小学生的视觉色彩造型相结合,增添校园文化之独特性,通过环境以生动、潜移默化的形式让小学生体会优秀的中华文化,增强师生民族自信和国家自豪感,从而达到以境养人”目的。
4.结论
校园景观建设作为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手段,在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学校当地域文化和校园视觉识别系统来突出学校的个性,表达学校办学理念,打破“千校一面”的现状。通过提高校园公共设施的互动性设计,在有限的校园场地里做到空间利用最大化,互动性的公共设施也可以引发小学生对课堂与课外知识的求知欲,为未来的更多可能打下基础。校园景观建设应迎合小学儿童心理特征,在色彩和图形上符合小学阶段儿童的审美习惯与喜好。从而构建适应于小学年龄段儿童审美、提升儿童想象力、开发儿童潜能的校园景观。
[参考文献]
[1]陳芬.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与管理,2012(06):86-87.
[2]薛 利.浅谈视觉文化背景下小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9(12):59-62.
[3]田蓉.基于儿童心理特征的小学校园色彩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17 )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