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阶段正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的主要阶段。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时,教师需要重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综合的发展与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提升,越来越多学生在物质生活上非常充裕,但是精神方面依旧存在缺失的情况。因此,在开展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时,教师更加需要重视学生精神方面的提升,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对于外界的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就被诱惑。而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少教师都是通过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学生将会更加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便会觉得无聊,而且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很难真正提高[1]。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使枯燥无聊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开展核心素养培养
进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时,如果想要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便需要重视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为学生进行情境创设,设计出生活化的教学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课堂教学代入感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并且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教学,通过组织一些课外的学习活动,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例如,当在教学《在山的那边》时,教师便可以首先带着学生对这首诗词中的内容进行品读,接着,教师则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进行阅读,通过全体品读,个人朗读,师生诵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各个层次去了解诗词中所想表达的情感。此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记住这首诗,让学生拥有更加深刻的记忆,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学习,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山区,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学生品读这首诗词。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使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提高。
二、重视教学理念的改变,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与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摒弃传统的教学,由于传统教学中存在一些陋习,很难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改变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方式,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更加高效且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教师还能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当在教学《太空一日》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太空的视频以及文章图片,教师可以一边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图片,而且还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边介绍杨利伟,让学生了解这次太空旅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发射火箭的自豪,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以及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上一层楼。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例如,当在教学《三顾茅庐》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三顾茅庐的困难,以及作者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想法。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能够将抽象内容具体化的教学方式,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思考。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比赛的方式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真正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并且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最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建立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并且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及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语文基础,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且健康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全银. 基于“体验式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13):52-52.
[2]李琼珍. 农村初中語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08):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别桥初级中学,江苏 溧阳 2133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