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本以水利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为例,论述了水利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并结合历史人物、典型工程,从设计员、施工员、监理员等岗位体验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水利专业课程内容,实现 “德育”和“才育”的整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水利专业;思政元素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应深刻体会、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贯穿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水利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对水利人才的要求,水利工程专业面向水利水电行业培养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岗位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法律意识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之初,就已将育才和育德统一融合,而事实上,高校思政课如置身孤岛[2],与其他课程相对独立,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并未形成合力。如何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已成为当前教育的迫切要求。
找准水利专业“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机制体制作保障,教师素养要跟上 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关键,即是要转变传统育人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科融合作为基本原则,将“思政入课堂”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和教学考核等体系中。
有相应的体制机制作保障的同时,还要切实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转变部分专业教师“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将师德师风及思政育人考核作为聘用教师的先置条件,并将其融入到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中;开设思政讲堂[3],由思政教师和成功引入课程思政的优秀教师分享自己的课程思政成功案例以及思政元素挖掘运用成功经验;在日常教学研讨和教学交流中,深入挖掘专业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设计到课程标准和教学活动中,结合每章节的教学内容,将德育目标写进教学大纲中,并以课程为载体,德育考核(政治素养和职业操守考核)为手段,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充分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
与此同时,增进思修课教师及其各班辅导员、专业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在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找到有效载体和方法体现思政内容的问题上进行多方交流,才能让专业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形成合力,產生协同效应[4]。
回归育人本质,发掘思政元素 水利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决定了水利专业培养的是爱国爱岗、严谨求实、诚实守信、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的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尤其当水利工作中涉及国家机密级、秘密级或不得泄露扩散的水利工作事项时(如国际、国内招标的水利水电工程评标、决标情况,及决标签约前的标底资料;为国防、军事服务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等涉密事项),对水利行业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水利专业课程更应深挖在爱国爱岗、严谨规范、诚信守法、精诚协作、责任使命、工匠精神等思政要素,将其整合到课程中,渗透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只有将思政教育深植学生心中,扎根学生心里,才能实现课程育人,培育出德才兼备的水利人才。
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水利专业课程
在水利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结合历史人物、典型工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员、施工员、监理员等岗位角色扮演和互换,激发学习内生动力的同时,提高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在讲授水利工程设计及工程图绘制时,要求学生保持设计员应有的科学严谨、务实创新的态度,注意设计规范性、计算准确性;绘制工程图时,应秉持制图员规范严谨、不串改抄袭、诚信制图的职业操守。
在讲授水利工程施工时,强调提高安全施工意识,注重工程品质,反复打磨技术技能。工程质量等同生命,杜绝投机取巧、偷工减料,应怀以敬畏之心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以踏实认真、不怕吃苦的敬业态度和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审慎对待。
在讲授工程监理课程时,强调按照设计、规范、技术要求,严格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对关键部位和隐蔽部位要重点检查和旁站监理,具备规范、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监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事故不发生或少发生。
在进行职业体验和学生团队间的职业角色互换时,可适时引入李冰精神、大禹治水精神、红旗渠精神以及九八抗洪精神等水利精神,同时号召同学们以水利工匠精神自励,争当新时代水利人。
具体案例一:在介绍水利工程及水利发展史时,可以通过凝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闻名世界的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无坝引水水利工程”的修建历程,引入李冰父子精神。李冰精神具体体现在:一、爱岗敬业、为民务实的奉献精神。蜀郡太守的李冰,治水疏浚,引水灌溉,对蜀郡(川西)水利进行了前无古人的全面整治,修二江七桥,穿盐井,开稻田,在任期间,勤于职守,在其位谋其职,做出了大量兴国为民的实事,其爱岗敬业、为民务实的奉献精神至今为人传颂。二、勇于开拓、求实创新的实干家精神。身为蜀郡太守,李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亲自实地考察地形、水情,方选址于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因地制宜,以火烧石、打通玉垒山,将岷江水东引,方解除西边水患、东边干旱;因势利导,修筑鱼嘴分水堤,联合飞沙堰的溢洪排沙工程,将岷江水分为内外二江,形成丰、枯两期的水量自动分配的“四六分水”设计。从此,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岷江安澜。三、科学严谨的水利工匠精神。凿离堆(开凿宝瓶口),筑分水堰(分水鱼嘴),建飞沙堰,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的修建,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前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变害为利。正是秉承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水利人工匠精神,李冰父子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成就了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硕果仅存的奇观,闻名世界的都江堰工程。
具体案例二:在介绍防洪治水案例时,可引入大禹治水精神。在治水的十三年间,大禹吸取前人经验,改堵为疏,治水期间,疏通了九条河道,体现了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他坚持治水为要,励志敬业、克己勤勉,三过家门而不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洪水引流入海,人们终可安居乐业。
此外,南水北调和三峡水利枢纽等当代宏大水利工程,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5],同时,也涌现出一个个堪为楷模的新时代水利人。这些矗立的丰碑让我们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这些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水利人,也让我们有了自励自勉的新标杆,秉承工匠精神,争当现代李冰。
五千年水利精神传承和新时代实践创新,深植了水利行业“科学、求实、创新”的价值取向。在治水矛盾深刻变化、治水思路需要调整转变的新形势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已成为当代水利建设对水利学子的深切召唤。
结 语
一门课程就是一项思政,如何在“润物无声”中,将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责任使命等思政元素融入知识学习的育人过程,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很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专业教师联系每个知识技能点,在教学活动中,自然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让思政课堂焕发新魅力,让思政教育真正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6]。
[参考文献]
[1]董洪亮,赵婀娜,张烁等.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N].人民日报,2016-12-10(01).
[2]杨奇靖.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方法初探——基于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60-62.
[3]朱美虹.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促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12):153.
[4]李婕娜.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入课堂”的思考与探索[J].贵州广播電视大学学报, 2019,27(1):33-35.
[5]李占松.水力学“课程思政”本科教学设计初探[J].教书育人,2019(9):99-101.
[6]胡宇祥,梁丽青.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去——以《水利工程CAD》课程为例[J].科教论坛, 2018(12):70-74.
(作者单位: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水利工程系,四川 成都 61123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