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具有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学生对辅导员职业形象的期望与评价现状之间的差距,决定了辅导员管理、服务、教育的实效。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与访谈,探索大学生期待的辅导员形象,真实地反映出辅导员在职业形象塑造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优化路径,在此基础上,落实和推进我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要求和进程。
关键词:大学生;角色期待;辅导员;职业形象
在高校中,辅导员是具有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日常工作定位上的高校辅导员,必须同时注重“言传”和“身教”,同时关注两种身份所折射的职业形象。辅导员良好职业形象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基础。对辅导员职业形象评价与反馈的主体包括学校管理者与辅导员自身,客体主要有社会、学校其他教师群体、学生及学生家长,最重要的是我们所管理服务的对象——我们的学生。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但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期待可能远远多于此,我们的学生希望我们是知心者、心理疏导者、学业解惑者、希望我们是职业生涯指导者、行为模范者等等,为了更深入了解学生对我们的角色期待以及对自己辅导员的职业形象评价,切实把辅导员的工作深入学生心中、落实到具体实处,笔者在本人工作单位——黄山学院,随机抽取25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针对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100名在校生开展10场学生访谈,针对不同工作年限的10名辅导员开展2场辅导员访谈。黄山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省属本科院校,目前在校本科生有18729人,专、兼职辅导员90余人,以该校的学生、辅导员作为样本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在线发放,共回收2291份有效问卷,各年级、各专业占比合理,针对通过问卷无法体现的研究问题,笔者在设计学生访谈和辅导员访谈提纲时着重详细描述。问卷统计和学生、辅导员访谈三项结果显示了本校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与现状评价呈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在不同的方面期望值差距较大,总体期望较高。调查问卷分为期望职业形象调查、辅导员职业形象现状调查两个部分,两个部分的题目组成是一样的,都是30道题体现辅导员职业形象的五个方面:言谈举止、仪容仪表、职业技能、个人素养、职业品德。学生的打分结果中,期望部分是职业品德(4.91分)>个人素养(4.84分)>仪容仪表(4.67分)>职业技能(4.54分)>言谈举止(4.39分)。现状评价部分的得分是个人素养(4.43分)>仪容仪表(4.39分)>职业品德(4.37分)>职业技能(4.31分)>言谈举止(4.02分)。可见,学生对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期望值高于学生对辅导员职业形象现状的评价,也就是我们辅导员日常展现的职业形象与学生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这一差距的大小直接决定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与育人成效。
第二,当下95后、00后的大学生,独立愿望与自我意识强烈,在涉及个人情绪与隐私,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涉及家庭、家长、宿舍时较为敏感,期望值较低,评价也较低,学生对辅导员具体的学业指导、生涯规划指导期望较高,得分较低,学生对辅导员的内在修养,如职业品德与个人素养期望较高,评价也较高。问卷的结果结合学生访谈的具体描述,体现出80%以上的学生独立意识與隐私意识很强,并不擅长也不期望与辅导员主动交心,在日常中,更不希望感受到辅导员管理中的约束。例如我们虽然一直倡导辅导员多进学生宿舍,增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但更多的学生在辅导员进宿舍时感受到的是“监视”与“约束”,甚至觉得会侵犯个人的隐私,这就启发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方法,使学生感觉我们进宿舍只是为了关心或者探望,那么学生更容易悦纳我们。另外,就辅导员对学生开展谈心谈话的方式与场所而言,不同的场合与方式效果差别很大,学生主动找我们时更容易敞开心扉深入交谈,我们突然的约谈学生,给学生感受更多的是“审问”,学生并不能真诚交谈,在办公室的沟通远远没有路上偶遇和食堂、活动室等场所给学生轻松感,使谈话更深入学生心里。
第三,对辅导员的访谈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与工作年限的辅导员,对个人职业形象的认识有很大差异,对职业形象的重视程度也有差异。工作年限久、专业对口的辅导员有更明确的职业形象意识,日常工作中,更注重将个人工作与学生期望契合。同时,整体对比学生的访谈与辅导员的访谈,发现我们的学生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爱、更支持我们,往往辅导员并不非常自信与满意的地方,学生也能够理解与信任我们,辅导员对自身职业形象评价远比学生的评价要悲观。
综合对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和对学生、辅导员的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是多样化的,我们辅导员的职业形象现状与学生期望也还有一定差距。那么,如何缩短现状与期望的差距,优化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形象,笔者根据个人6年的辅导员工作经验与此次调查研究结果有以下四点建议:
一、提高角色学习能力和角色实践能力,提升角色技能。
新时代大学生以00后为主,他们具有更新的思想、更鲜明的特点、更多的新问题,给辅导员日常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辅导员的工作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辅导员要不断的给学习和充电,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的学科知识,学习学生更感兴趣的知识,学习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沟通、交往方式,为学生工作奠定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增强个人素质,主动接受新事物,提高创新意识。
辅导员需要有追踪大学生流行趋势的“好奇心”,接受新事物的热情,全面增强个人素质的同时,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学生、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三、坚守职业道德,不断提升道德修养,真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辅导员岗位的示范性,决定了其职业道德的表率性。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最频繁,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语气、一个眼神,都为学生构成一种育人环境,日常工作、生活中要为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模范,学生信任我们的德与品,才更乐于与我们交心、交友。
四、注重言谈举止,提高言传水平。
辅导员的语言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沟通中如何将“理”讲透彻、讲明白,就需要辅导员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讲话有针对性,思路清晰,主题鲜明。辅导员的语言要体现出教育意义,讲出来的话要富有内涵。无论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无论课堂还是课外,用语得体规范,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沟通语言中。
[参考文献]
[1]李亚楠. 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及其优化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
[2]白琳.如何塑造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形象[J].课程教育研究,2015(34):162.
[3]陈晓琴.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研究——基于对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的调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04):38-40.
[4]蒲崇敬. 基于学生期望与现状评价视角的重庆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6.
[5]邹丽梅. 大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期待的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