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价值观的可塑性、导向性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中,而职业价值观的导向性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通过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原因的分析,提出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素养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等路径,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价值观;就业;职业价值观
1 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
1.1 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态度、看法,表现为价值的判断、价值的追求以及价值的倾向。价值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价值观的多元性。价值观的主体是多元的,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二是价值观的可塑性。李德顺教授认为,价值观是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主观观念[1]。价值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受成长的环境、教育的影响,进而影响价值观的形成;三是价值观的导向性。价值观念是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评判标准必然对主体的行为产生导向作用。江英飒教授认为,人的行为背后起作用的是价值观念[2]。
1.2 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职业的认知及态度,表现为对职业的选择和追求。职业的“好”与“坏”,不同的人给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价值观的多元性在职业上的体现,不同的教育背景、成长环境对职业的认知也不一样,进而影响对职业的选择,这也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因此,对职业价值观的塑造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教育引导人们选择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而确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及人生态度。
2 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每年大学生的毕业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据最新的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人数已经突破800万。受社会经济环境、就业压力、就业形势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思想也开始变的较为复杂,一些消极的思想、不良的价值观左右着大学生的择业观。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具有总要的意义。
3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
3.1 职业价值观功利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外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也在不断涌入。奢靡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未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一是在择业过程中过分的看重薪资待遇及工作环境,把待遇高、工作轻松、公司条件好作为唯一标准,忽视了自身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二是在找工作的时候,把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自己的首选考虑,排斥经济落后地区,不愿意去基层,不愿意去中西部落后地区,不愿意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汗水,建功立业。正因为有这样的价值观,造成了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竞争大,就业困难,而在边远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很少有人去就业,导致这些地方缺少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3]。
3.2 社会责任感不强、道德意识单薄
每年到毕业季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如缺少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单薄。具体表现在:一是找工作的时候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實现,考虑自身利益,忽略为社会服务意识。二是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诚信意识、法律意识,部分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签约协议后私自毁约,不按合同约束履行自己的责任,不考虑相应的法律后果。三是大学生在工作中缺少职业道德素养,心态浮躁、怕吃苦、缺少主动学习的精神,跳槽过于频繁,每到一个单位只做为一个跳板,忽略用人单位的感受[4]。由于这些不良现象,造成了不少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缺乏信心。
3.3 心理承受能力弱
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递增,企业对大学生要求的提高,使得部分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之下出现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就业过程中出现心理偏差现象。具体表现有:一是缺乏自信。有些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不能客观的评估自己的能力,在找工作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和用人单位交流,不知道如何向企业“推销”自己。有的学生在多次面试不成功后甚至出现自卑心理[5]。还有的学生畏惧就业,就业工作开始后,不愿意出去实习。二是攀比心理。在找工作的时候,以其他同学为参考标准,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三是跟风现象。在学校推荐就业实习的时候,出现盲目跟风现象,大家报名我就报名,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
4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路径
4.1 加强择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胡总书记曾勉励青年大学生,不管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样的岗位,都应该把自己和祖国,和民族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抱负同整个民族的理想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奋斗融汇到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去,从而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大学生拥有的不仅是学历,还是知识,在择业过程中不能把“大学生”当作一个符号,更不能把学历仅仅当作一块“敲门砖”。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思想上出现偏差,正是由于不正确的价值观造成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知识、才干挥洒在国家需要的地方,追求自身利益时候能肩负起社会责任感。
4.2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对内和对外探索,寻找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做出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树立职业意识、建立职业目标的具体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自新生从学起做好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目标,合理规划大学三年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对学生将来更好的就业有重要的意义。
4.3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大学生往往不缺少知识技能,但是很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并不满意。主要原因是,不少学生缺少职业素养,如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创新意识等等,而这些往往是用人单位所看中的品质。所以,在学校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他们了解企业用人标准的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来在就业中能够脱颖而出。
4.4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抗压、抗挫折能力
就业不仅仅是对大学生知识技能的考验,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考验。用人单位也注意到心理素质对一个合格员工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单位在面试的时候也会加入抗压、抗挫折环节。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要拥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些学生由于自卑心理不敢与用人单位沟通,有些学生在经历几次失败后自信心丢失。所以,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不能因一时的失利而丧失求职的勇气与信心。
5 结语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关乎着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大学生就业的质量也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成果。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顺. 关于价值与核心价值[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03):4-6.
[2]江英飒. 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实践[M]. 2014.
[3] 王利蕊.高校职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7).
[4] 杨皓.就业指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探讨[J]教育新视野,2008.9.
[5] 杨曼英.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3).
(作者单位: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 2011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