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设更高品质的文化汨罗是汨罗未来五年三大主要奋斗目标之一,而屈原文化是汨罗最大的文化优势。现分析总结了屈原文化在汨罗市传承的表现形式,并就屈原文化在汨罗市的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力弘扬和传承屈原文化精神,深度开发和整合屈原文化资源,合理规划和发展屈原文化产业等对策。
关键词:更高品质文化汨罗建设;屈原文化
2016年8月29日召开的汨罗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设更高品质的文化汨罗是汨罗未来五年三大主要奋斗目标之一,并指出要突出文化引领就必须把握住汨罗最大的优势——屈原文化。如何以此为契机,用屈原文化来助推更高品质的文化汨罗建设,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屈原文化在汨罗市传承的表现形式
屈原的不朽輝煌给汨罗留下了巨大的物质和非物质的财富,包括思想和精神的、文化和艺术的、民俗和节日的等诸多极其珍贵的遗产。屈原文化在汨罗市传承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1、在汨罗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和传说
屈原在玉笥山及附近的汨罗江畔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屈原让汨罗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和传说,如屈子祠、屈原墓、濯缨桥、桃花洞、女须庙、骚坛、独醒亭、黄狗恋坡、屈原故宅、望爷墩、剪刀池、晒尸墩、饮马塘、寿星台。这些遗址遗迹已划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面积达22.8平方公里,其中玉笥山屈子祠和汨罗山屈原墓十二疑冢被评为一级景点。于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値。
汨罗是屈原晚年活动的地方,除了留有众多的有关屈原的遗迹及纪念建筑;民间留有众多的有关屈原的故事、传说。比如流传下来了众多屈原在汨罗的故事,如游罗城、南阳庙、月亮光光、别有洞天、招魂、女嬃传说等等;形成了奇特的有关屈原的神话传说,如汨罗江神、汨罗江上水倒流、回龙门等;产生了独特的民歌民谣,如赞龙词、赞狮子、太平歌等。有关的传说故事,也已公布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迹和传说,都是研究屈原的活化石。
2、在汨罗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民风
屈原让汨罗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民风。如:龙舟竞渡、吃粽子、插艾蒿、饮雄黄酒、抢龙水、挂香袋、插栀子花、抹露水、踏露水、息端午、采百草、唱花鼓戏等等。特别是让汨罗成为了“端午源头”。自屈原在汨罗投江之后,当地的老百姓便把端午与屈原相连,并逐步使得端午节演变成了华夏民族献给屈原最为隆重的祭礼。
2006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端午节被首次列为国家法定节日后,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便把“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的启动仪式放在汨罗,这就从国家层面肯定了汨罗作为“端午源头”的地位。同时,随着2009年9月汨罗江畔的端午习俗被列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品牌、一种资源,其潜在的杰出价值和巨大的财富更是不言而喻的。
屈子文化在汨罗市传承的表现形式除上述两点外,还留下了神秘的民间信仰,水仙崇拜、女嬃娘娘崇拜等;形成了传统的手工技艺,雕龙头、打龙舟、编灯笼、扎火龙、制河灯等等;传承了特色美食,粽子、雄黄酒等;还产生了一批研究屈原的地方文献,如刘石林、曾维刚、黄道伟等地方专家学者收集整理了不少文献资料,为屈原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
二、屈原文化在汨罗市的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要在未来五年实现建设更高品质的文化汨罗,就要传承和发展好屈原文化,增强全民对屈原文化的认同感,传承好屈原文化的精神内核。 然而,目前屈原文化在汨罗的传承和发展中却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1、屈原文化的学习和宣传不足
据调查走访发现,我们的民众,对屈原文化不太熟悉,甚至缺乏认同感的。其一,我市学校教育基本与屈子文化传承脱节,中小学课本里有《屈原投江》、《雷电颂》、《渔父》、《湘夫人》、《离骚》等多篇与屈原相关的课文,但多是选修或读本,老师不讲学生不读,就算讲了,也多是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其二,汨罗的主要地方媒体(电视台、周刊、汨罗网)对屈子文化宣传不够,端午节前后会就端午龙舟节进行宣传造势,其他时候没有专门的节目介绍宣传屈原文化;其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要始终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而要使屈原文化发扬光大,重要的是践行屈原文化精神,例如忧国忧民精神、求索精神、对人格美的追求和坚持等。然而,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对屈子文化重要性认识不足,党校、行政学院培训时也没有把屈原文化教育列为必修课;其四,不少群众对屈子文化传承发展重要性毫无认识,只知道端午节有龙舟赛。
2、屈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整理不够
汨罗作为端午龙舟文化的发源地,其影响和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但要真正提高屈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发扬光大,就需要做好整理工作和挖掘工作。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些屈原文化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开发,可大都是自发的不成规模的开发,缺乏整体发展规划。如屈原墓、桃花洞、剪刀池和楚园。虽然在短时期内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效益,但更多的是对遗产地的破坏。再比如作为端午节主要活动之一的龙舟文化也在一片发扬传统的喧器中遭遇到了消费文化的影响。龙舟比赛缺乏生命活力,吸引力也渐渐消退,内部观众急剧减少,外部观众无法参与和互动;龙舟节运行成本主要是由政府主导,资金压力受到挑战;开幕式形式单一,没有吸引力;祭屈大典内容简单,失去其本身的庄重和神秘,几声唢呐几响鞭炮就把原本极具神秘特色的仪式结束了。尤其是根据时代特征和当前任务,在清理和发掘屈原文化的积极内涵、赋予屈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适宜形式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屈原文化,才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屈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不够完善
汨罗要将屈原文化产业做起来、发展起来,做得有成效、有影响,成为汨罗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是很不容易了,特别是在屈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就更不容易了。首先,专业人才和资金缺乏。大部分文化工作者,对于屈原文化地位和作用知之甚少,对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等,只有粗浅片面的认识。屈原文化专业研究队伍人才缺乏,保护方式单一落后,与当前屈原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客观要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屈原文化的普查、整理挖掘、申报、研究、传承、利用和展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公共财政的经费保障。由于各种原因,政府投入开展此项工作的经费还不足。其次,重点项目,如屈子文化园建设停滞不前,“端午源头龙舟故里”“世界有条汨罗江”等文化品牌,没有真正产生良好效益,形成消费热点和影响力,品牌引领不够。另外,屈原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不够,没有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有待探索。
三、用屈原文化助推更高品质的文化汨罗建设的对策
如何用屈原文化助推更高品质的文化汨罗建设,我认为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努力。
1、大力弘扬和传承屈原文化精神
如何弘扬和传承屈原文化精神,使之潜移默化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之深入人心成为我们的一种文化素养呢?这就需要我们在传播和弘扬屈原文化的载体上下功夫,要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美育载体;要发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力,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把屈原文化精髓融入时代语境。
首先,要把屈原文化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弘扬和传承屈原文化主要在于入心入脑,要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言行,而不是流于形式。这要求我们从基础教育抓起,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学校教材要增加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内容,分层次、分内容,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受到屈原文化的熏陶和感化,最好是要编写乡土教材,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直至高中毕业,让学生对屈原文化有一个整体认知。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也要加强,要加强屈原文化研究平台建设,为屈原文化的学习、研究、传播及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今年,屈子书院首期屈学讲堂开讲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其次,汨罗的主流媒体要担起弘扬屈原文化的重任。汨罗的主流媒体,必须旗帜鲜明地担当传承屈原文化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平台优势,舍得拿出黄金版面、黄金时段、黄金栏目,把最优秀、最精彩、最关注的屈原文化食粮呈献出来,定期对屈子文化进行宣讲。让读者、观众、听众了解历史、汲取知识,饱餐屈原文化盛宴,接受屈原文化洗礼。
最后,领导干部要做屈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实践者。组织部、宣传部要编写适用于干部队伍的屈原文化教材,组织全市干部学习,形成学习屈原文化的良好风气。党校、行政学院等要增加屈原文化课程,把屈原文化课作为必修课程,像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一样学习屈原文化经典,与提高领导干部传统文化素养和为官执政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民以吏为师,汨罗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作出了表率认真学习屈原文化,带头弘扬和践行屈原文化精神,把屈原文化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实践、日常行为中去。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而且如果领导干部在其文章和讲话中,大量引用有关屈原的历史典故和名言,并自觉用屈原文化精神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会在社会上形成很好的反响,会逐渐营造出学习屈原文化的良好氛围。
2、深度开发和整合屈原文化资源
汨罗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所拥有的屈原及屈原文化这一笔宝贵财富,新一届政府特别强调汨罗最大的优势在文化品牌,必须用硬措施来充实软实力,激发内生动力,要深度挖掘屈子端午龙舟文化。
屈原文化资源需要深度开发和整合,比如说屈子祠祭屈大典就大有文章可做。屈子祠的祭祀活动已经存在两千多年历史,自战国至今汨罗人民一直沿袭这项古老的祭祀仪式,流传至今,可以说是研究楚文化的活化石。祭祀屈原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通过参与这项活动,可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可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屈原是中华民族的爱国典范,由他而衍生出汨罗江畔独特的端午习俗,尤其是祭祀过程中儒生唱读祭文的那种既高吭明亮,又具悲壮深沉的曲调,极富汨罗江民间礼仪文化特色。所以,整个祭祀流程,又是楚地民间礼仪文化的传承。祭祀典礼也是人民群众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祈福,符合中华民族对美好事物积极追求的传统。
另外,汨罗至今仍保留浓厚的祭祀活动。每当祭祖、祭天、祭神的时候,巫师要穿最华美的服装、场地要选最大的祠堂、猪羊要选最肥的宰殺,然后所有群居部落的人都参与,或吟诵、或跪拜、或嚎天大哭等,是本地最大的文化活动。特别是人死后普遍都要做道场,道士和尚为死者升天祈福、吟唱,所想象的冥界,有很博大精深的东西,这期中的音乐、辞赋都有待挖掘整理。如果我们把这些文化结合在祭屈大典中,而且提升祭屈大典的规格,我们祭屈大典就会形成一个大的品牌,这对弘扬屈原思想、传承端午民俗、留住民族记忆、培育爱国情感以及高扬湖湘灿烂文化、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做好屈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整合,还可以整合宣传、文化、旅游、教育等部门间有影响的屈子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组建一支10人左右的专家小组,为屈子文化传承保护提供建议、评估。组建专门队伍,深入、扎实开展屈子文化遗产普查,用现代化手段真实、系统、全面地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同时将屈学专家研究成果归纳整理,形成成果。将来的屈子文化园要建设有全国屈子研究权威的资料库。以屈原纪念馆和博物馆建设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全国范围内征集和屈子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完善征集和保管制度。
3、合理规划和发展屈原文化产业
汨罗要把屈原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性产业,还需从多方面努力。
首先要解决资金与人才问题。
三条途径解决资金瓶颈。一是增加财政对屈原文化产业的投入,建立屈原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二是争取上级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三是成立湖南汨罗江屈子祠基金会,请省里德高望重的领导和知名人士担任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在财税政策的支持下,利用他们的威望和屈原的品牌为产业的发展募集资金,解决瓶颈问题。还可以借助非官方组织的力量,对资金的筹措和利用进行监管,提高投资回报率。
而人才问题要解决也可以从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引进专门人才。 提供较好条件,引进从事策划、广告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来汨罗工作或创业。 二是引导民间艺人认识传统手艺的价值,以龙舟雕刻、打造业为榜样,充分开发市场潜力,通过一定的经营化方式实现传承和发展。 三是培养青年人才。 鼓励青年人学习传统技艺,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学习现代文化产业的制作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培育出汨罗自己的乡土文化人才。
其次,抓好重点项目,实施品牌引领。
先做好“汨罗江—屈子祠”整体开发的概念性规划,然后对重点板块和景点进行精心设计。近年来,汨罗市委、市政府邀请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规划设计团队,完成了《屈子祠保护规划》《屈子书院建筑方案设计》《屈子文化园总体规划设计》多个单体设计。规划中,屈子文化园总面积为6.3平方公里,屈子文化园核心景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分为核心景区、文化产业发展区、湿地保护区、屈原墓保护区、龙舟体验区和休闲旅游度假服务区六个区域。汨罗市通过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着力于打造中国屈子文化园。目前,园区已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实施了屈子书院重建、屈子祠修缮、屈子遗产露天博物院、楚堤整治、环境整治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核心工程。
屈子文化园核心景区在今年端午节胜利开园,近万名国内外游客亲身感受汨罗端午龙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久的将来,全世界的人都会向往着汨罗江,都会来到我们汨罗,那会是何等的壮观和繁荣啊!
最后,推动融合发展,解决效益问题。
汨罗要充分做好“文化+”的文章,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解决效益问题。
文化+旅游。要高位设计以汨罗江为主轴的文化旅游产业蓝图,保护开发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升级龙舟竞渡中心,东延西拓汨罗江风光带,建成旅游公路、休闲步道,串联汨罗江周边旅游景点,高位策划,着力打造“世界有条汨罗江”文化旅游品牌。依托任弼时纪念馆,依托玉池山、神鼎山和影珠山,依托秀美乡村,做活红色、生态、乡村旅游,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文化+创意。 屈原文化要推广,还需要依靠自身独特的个性,进行创意创作才能在竞争中获胜。比如为增加祭屈大典的影响力和权威性,2005年,邀请著名诗人余光中参与祭屈大典并带领千名学生在汨罗江畔吟诵《离骚》;2007年,邀请快男超女穿上传统汉服参加祭屈仪式,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借势造势将这个传统的仪式推出去;2008年,将龙舟节与奥运圣火传递联系起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的全国启动仪式放在汨罗;今年5月,“我们的节日·端午”——全国文明村镇“爱我国家·圆梦中华”端午节主题活动在汨罗龙舟竞渡中心举行。同时,几届赛事活动中,推出的《世界有条汨罗江》、长乐故事会、《祭龙头》、《忠魂祭》、《九歌》等一系列节目,既紧扣了汨罗的地域特色又深度挖掘了汨罗的地域文化,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形式展示了“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这些极富创意的活动对屈原文化的传播和提升汨罗的美誉度、知名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总之,只有所有汨罗人都定心广志,树立传承与发展屈原文化,建设更高品质的文化汨罗的信心,人人参与进来,日积月累,汨罗必将建设成海内外人无限向往的人文圣地。
[参考文献]
[1]毛庆.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2]喻? 文.向着更高品质的生态文化活力汨罗坚实迈进——在中国共产黨汨罗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汨罗:中共汨罗市委 汨罗市人民政府,2016.
(作者单位:中共汨罗市委党校,湖南 汨罗 4144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