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提高民办高校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6781
马社敏 王文学 张雅涵

  摘要:

  由于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的限制,现时的部分民办医学院校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会出现临床实践能力弱等问题,不可避免的出现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虽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无法快速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导致不能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我们针对提高民办高校医学生实践能力途径展开调研,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在常用的中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医学教育者和在院医师进行访谈、并将以上所得结论进行整理、整合分析得出提高民办高校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希望以此引起当代医学生的思考,在提高能力方面有所帮助和应用。

  关键词:民办高校;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医学是一门学术性强和实践技能要求高的专业。并且随着现代科技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对人的创造性要求越来越高,对医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和造就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医学教育的出发点。培养“知识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医学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者的共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精神,要求高校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国在增强医学生实践经验方面亦提出了“5+3”政策(即5年的院校教育,加上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被称为“5+3”)。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 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 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新时代医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指导方针和有力保障。尽管有医学教育者殷切盼望与悉心教导,但总不可避免的出现毕业医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来的工作状态是差强人意的。虽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无法快速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不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临床实践技能是医学生最重要的实践能力,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已成为我国医学院校特别是民办医学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为研究如何提升民办高校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我们成立专项调研组,通过问卷法、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进行,访谈结构涉及在校大学生与应往届毕业生、学院教学领导与专业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以及学校教务部门相关负责人。本次调研目的旨在于,通过此项调查找出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脱节的原因,寻找提高民办高校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运用教育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并提出建议,制定恰当的解决方案和对策。探索民办高校医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途径,从而使提高民办高校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引起学校、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为社会提供更合格的医生。然后对收集的访谈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显示主要集中在以下问题,如,我们医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因素有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好,对实践能力不够重视,实习、见习机会少,教学模式陈旧,实验设备使用水平不高等。我们提出提升民办高校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建议以下四点,即医学生要主动地、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教师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建立临床技术模拟培训中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和合作教学医院的教学资源,让医学生早期密切接触临床是提高民办高校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是:

  一、医学生要主动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医学院校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民办高校在管理学生方面更为严格。民办高校医学生在主观意识比较强的前提下,要加强自我约束能力,持之以恒。善于利用社会、学校提供的条件,在具有创新实践动机下,积极寻求新的学习方法,以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为基础,获得实践和创新能力。注重师生、同学间交流,积极参与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活动,并为此出谋划策。

  二、教师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

  教师是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媒介,正确理解医学学位教育规模的增长给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带来的影响,达到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临床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探索适应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新模式。在培养模式上临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师保持思想观念上的超前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减少误区的形成,积极在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教师要从单一的理论教学拓展为灵活的病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病例来虚拟病人可能出现的各种病情变化,提出依据和诊治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积极性和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或讨论,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学习领域,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去带动医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建立临床技术模拟培训中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和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很多病人不愿意实习生接触自己,对临床教学有着明显的抵触情绪,加之医疗纠纷的急剧增多,临床带教老师也对某些临床技能项目让实习生操作心存顾虑。这种状况为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带来了严峻而且现实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不断完善,一些接近于真实的模拟医疗教具应运而生。因此,应根据学生实习的需要,建立和完善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参照医院现时科室设置,配置如心肺、腹部听、触诊训练室、临床技能示教室、模拟诊疗室、模拟重症监护室、中央监控室等技能科室,并根据临床医学教学发展与改革的需要而做出调整。要加强临床实习教学模拟训练的管理,实行开放式的制度,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老师具体指导,给学生创造反复模拟练习临床技能的机会,培养学生各种规范化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以弥补目前临床实习生临床实践不足的问题。

  四、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和合作教学医院的教学资源这一优势,让学生早期密切接触临床实践

  实现“教、学、做”一体,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职业熏陶和能力训练。专业与社会需要“零距离”、学习与岗位需要“零距离”对接。充分发挥“前校后院”优势,构建“院校一体办学,医教融通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到教学结合、校企合作,使民办高校医学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率,实现学校服务于社会,学校与医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从而落实民办高校“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民办高校培养人才的特征,即学习能力、适应能力, 整合能力、动手能力、抗挫折能力,使民办高校医学生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色,实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参考文献]

  [1]陈小忠.医学生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19.5.

  [2]卫星, 贺晓花,牟永平. 检验医学生临床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7.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