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知识,实现自身视野的不断开阔,当然也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这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网络环境虾中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着的负面影响,转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促使中學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将简述网络环境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属于新兴信息交流形式与人际交往方式,让中学生有了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和排解不良情绪的空间,同时也让中学生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网络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多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对此,我们要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探寻趋利避害教育对策。为中学生发展打牢基础。
一、网络环境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
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会产生真实的感受,这样的感受会让中学生上瘾。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以及内心世界的交流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沟通方式的不同就会影响到中学生的交流方式[1]。中学生如果沉迷于网络环境,就会对现实的世界没有情感,会影响到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以及道德观念,会阻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网络环境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会直接改变中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成长过程。
(二)让中学生道德意识弱化
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相对的薄弱,还不能很好的辨别是非,不能抵御不良的信息,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环境相对的多变隐秘,在网络环境中都是单独的个人,没有什么压力,在平时的生活学习环境中被压抑,在网络世界中就得到了解放,无拘无束,自由自在[2]。会让中学生从思想上面意识弱化,从而影响中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降低中学生的是非观念,没有道德意识,没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在人格发展上出现障碍
沉迷于网络环境中的中学生,自我意识薄弱,不能很好的辨别是非,对于网络环境中的不良信息,没有辨别的能力,盲目的进行跟风。与此同时,盲目的进行跟风容易让中学生丢失自我,没有自信心[3]。此外,由于中学生相信网络环境中的黑客等,从而对网络上瘾,最后影响了学习。根据调查显示,网络上瘾的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对学习没有兴趣,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对生活失去信心,最后导致中学生迷失自我,从而荒废学业。
二、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提高中学生自我约束力
中学生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的认同、鼓励,来满足自己的内心世界,责骂以及打骂都不能获得教育的成效,会让中学生产生反抗的情绪,不利于教育[4]。长久下去,对于中学生而言会有自卑的心理,丧失学习的兴趣。现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相对的复杂多变,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进行了改变,所以教师以及家长在教育中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进行说服教育,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中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让中学生能够明辨是非,不能盲目的相信网络世界,增加中学生抵抗网络环境的控制力,和学生之间多交流沟通,引导中学生远离网络环境,从根源上面解决中学生沉迷网络世界的问题。
(二)普及网络常识法规
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帮助中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环境,让中学生明白网络能够给他们带来方便的过程中还会带来不利的因素,网络上面有很多的不良信息,有的信息是荒谬的,会蒙蔽他们的双眼,会阻碍判断的能力,引导错误的方向,从而迷惑他们[5]。其次,教师应该定期组织中学生学习相关的网络知识,让中学生清晰的认识网络环境,提升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加法律知识,形成自我防范意识,避免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控制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遵纪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6]。最后,教师需要正确的引导中学生运用网络,让中学生适当的进行上网,不要把学习时间都花费在网络上面,减少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重点学习网络上面的知识点,学习新的内容,查找资料等,拓宽中学生的眼界,把网络的优点展示出来。
(三)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教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学习相互辅助的教学,能够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让中学生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正确的认识网络环境,正确的利用网络从而进行学习。学校可以组织专业的心理辅助人员或者是教师队伍组成,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服务,需要配置专业或者是兼职的心理辅助人员,还需要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对心理咨询进行宣传,给中学生普及心理知识,增加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优良的行为习惯[7]。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运用网络的方便快捷,具有保密性以及传播的范围广阔等优点,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发布对中学生有益的信息,吸引中学生的目光,丰富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中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开展比如“心理课堂”“心理内心交流”“心理检测试验”等,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8]。
(四)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的推进学校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丰富学校的校园网络素材,引导中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给中学生推荐优良的网址或者是和中学生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网址,把网络利用到教学活动中[9]。比如建立健全学习网、在网络平台上面发布相关的学习知识以及教学的材料等,方便学生进行学习,网络平台的留言区、论坛等都会增加教师和中学生之间的沟通,拉近师生的关系,让学生对于学习充满兴趣,从而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学生的留言,对学校的意见及时进行整改,中学生还可以在网络平台匿名留言,发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如意的地方或者是高兴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师留言进行回复引导学生正确的方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网络平台上面,教师还应该创建心理咨询平台、学习平台、健康教育平台等,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10]。
三、结语
总之,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结合中学生实际需求,有针对性采取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石钧升.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策略解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201-202.
[2]眭江华.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赜[J].成才之路,2018(24):12.
[3]李致荣,张福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华夏教师,2017(17):23.
[4]刁燕.浅谈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生物技术世界,2016(04):274.
[5]张玉萍.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8):100.
[6]林清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与方法[J].当代教研论丛,2014(03):110.
[7]汪秀华.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3(10):124.
[8]李玉乐.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2(14):23.
[9]贾静.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159.
[10]申慧.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16):241.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