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以立德树人的内涵为引领,结合成衣设计与工艺课程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兼有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功能的教学资源,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课程教学的内涵。
关键词:新工科;以德树人;课程思政
新技术、新产业以及新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新型工科人才作支柱,因此,2017 年 2 月,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计划。新工科培养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1]。其中,立德树人就是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思政教育是立德的重要手段,而在新时期,思政教育必须要有新的理念和创新。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使高校所有课程都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是目前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任何课程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要务,任何课程都肩负着育人的责任。
成衣设计与工艺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之一,是将前期所学理论知识以及工艺实践综合运用的过程,是毕业设计前的实践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且涉及内容广泛,十分适合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因此,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对成衣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进行了課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一、重构课程的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就是要将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培养,实现全方位育人[3]。基于此教学理念,分别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分别设定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成衣设计与工艺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虽不涉及全新的理论知识,但是会在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熟悉企业从企划、设计到生产直至销售全流程的过程中,将以往所学各项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展。所以这些知识的提升就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系列的服装款式设计和工艺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综合服装设计与制作的能力。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过程,使所学的各项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展,同时了解一定的生产实践过程,培养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内容渗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以及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必须做到“思政”与“专业”的有机融合,实现二者相长[4]。所以必须精心组织教学,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找准“道”与“术”的契合点。
1、设定爱国主题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能够促进爱国情怀的元素。比如,在第一阶段的基础实践环节,可以取材于“书法元素”、“剪纸元素”、“水墨元素”等中国特色元素来设定实践主题;在第二个阶段的实训环节,可以选择中式服装品牌进行产品企划。这类主题的设定,需要学生在对相关传统文化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学习的过程自然而然就会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民族自豪感。
2、传播工匠精神
诗经有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在形容工匠雕琢玉器时的工作态度。这种工匠精神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将其应用于学习和实践,这是达到卓越的源泉。中国传统服饰中深邃的内涵、和谐的配色、丰富的图案、精湛的工艺无一不体现出中国工匠追求完美的精神。因此,课程中有关传统文化基础知识部分,除了讲授知识、技法以外,会将其中的蕴意、内涵以及工匠对作品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传递给学生。另外,工匠精神的理念也会贯穿于整个设计实践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体验设计的过程,由浅入深,通过一遍一遍地反复修改,让学生体验设计优化的过程,体验设计师在完成一个设计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各种细节问题。在实践中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鼓励突破创新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创新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在课程评价中会加重创新指标的权重,以此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突破陈规,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当然设计实践的过程中,也会指导学生如何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从产品设计的点滴出发,于每一个细微处考虑是否具有创新的空间。随着一点一滴的进步,学生有了成就感,就会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就会发自内心地在兴趣、热爱与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拓创新。
4、重视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在课程教学中,会让学生了解到学术诚信与未来职业实践的诚信是有密切联系的。高度重视学生的诚信考核,严厉惩戒各种不诚信的行为。比如对于作业中的抄袭行为,抄袭者会被记为零分,而被抄袭者由于未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会被扣分,以此尽量杜绝。通过这门课程的严格管理与引导,让绝大多数学生充分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5、培养合作意识
由于时间的局限性,该课程一般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设计实践,以获得更为完整的系列服装效果。在分组完成的过程中,教师会引领学生学会各种合作的技能,比如学会根据个体差异合理分工、充分协作;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并勇于发表自己意见;学会包容别人的错误并反思自己的问题等等。这些方面的行为,最终也会在小组内部互评的考核过程中反映在考核分数之中。
三、结语
专业知识和个人修养是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能够实现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让立德树人做到“润物细无声”。新工科背景下的成衣设计与工艺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兼有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功能的教学资源,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课程教学的内涵。今后将进一步探索,持续改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1-6.
[2]朱广琴.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9(12): 84-87.
[3]徐启江,周波,闫海芳.“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1): 15-18.
[4]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
基金项目:安徽工程大学新工科示范课程(2018xgksfkc13);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7jyxm1270);安徽省省级特色(品牌)专业(2016tszy009)
(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