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正说关于是一个新王朝建立时须进行历法改革的一种学说。“三正说”的观点“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认为夏商周三代采用的是不同的历法、以不同的月份为岁首,历代君主为了显示政权正统性,会通过“改正朔、易服色”来证明。“三正说”对历代历法的制定都影响深远。
关键词:三正说;历法;岁首;夏商周
1、三正说的含义
现在所说的“三正”,一般认为是春秋战国时代所使用的夏历、殷历、周历的岁首不同,夏历是以建寅之月为岁首,殷历是以建丑制之月为岁首,周历以建子之月为岁首。三者因岁首不同而被称为“三正”。周历岁首是在冬至所在当月,殷历岁首是冬至次月,夏历岁首为冬至后第二个月,这样算来,周历就要比夏历早两个月,就导致了三种历法的四季略有差距。
理解“三正说”首先要了解“三正”的含义。“三正”是依据北斗斗柄所指的时辰为准的,由子至亥,每月变化的度数为一辰。在考古发掘出的殷代甲骨文上有“日南”、“至南”等的记载。“三正”是夏商周三代历法以建寅、建丑、建子为岁首得的夏正、殷正、周正的合称。一种理解是“正”即“正月岁首”也就是每年的第一个月的意思:在古代历法形成初期,随着朝代的变化,“岁首”即每年的第一个月也会随着统治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另一种理解是“正”字蕴含着“正统”的意思。
三正说与三统说相联系,一般认为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所提出的历史循环论中的一部分。“三正”便是夏商周三代正朔的简称。“正”是指一年之始即一年当中的岁首,而“朔”是一月之始。正朔不同“三统”不一。在夏商周时代,所对应的为黑、白、赤三统,夏朝对应黑统,正月为寅月;商朝对应为白统,正月为丑月;周朝对应赤统,正月为子月,其朔为夜半。后来朝代在此“三统”、“三正”的基础上,循环不已,每个王朝在建立初期都要“改正朔、易服色”,以示政权的正统性,“所以明乎天统之义也”①。“三统”“三正”说是为汉王朝统治政权服务端的神学理论体系。
三统三正说主张循环往复,继周者当为黑统,用夏历。由于汉初关于汉代应当是什么统的问题争论不休,汉初历法就沿用了以十月为岁首的秦历。但董仲舒的三统说吸收了阴阳五行理论按照阴阳五行的循环,夏代为木德,色尚青。殷代为金德,色尚白。周代为火德,色尚赤。秦代为水德,色尚黑。取代秦的汉应当是土德,色尚黄②。董仲舒提出三统三正说的目的,也是为了证明新王朝是“受命而王”,是合乎天意的。《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说:“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生非继仁,通以已受之于天也。”③
2、“三正说”的由来
“三正说”具体始于何时,有学者认为“三正说”的主要宣扬者是汉儒,认为“三正说”是汉儒的一种臆说。诚然,司马迁《史记·历书》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政若循环,穷则返本。”④
班固《白虎通德论·三正》:“夏以孟春月为正,殷以季冬月为正,周以仲冬月为正。”这是认为夏商周三代所用历法的岁首分别为冬至所在的前两个月、前一个月和当月,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指寅”⑤。古代以月建、亦称斗建作为季节判定的标准,斗建即北斗星斗柄在初昏时所指的方向。若一年中第一个月开始时斗柄所指方向为寅,即称为“正月建寅”。
《尚書注疏》中说到,东汉马融认为“三正”是指建子、建丑、建寅⑥。梁启超则指出“然据彼辈所信,子、丑、寅三建分配周、商、夏。《甘誓》为《夏书》,则时未有字丑二建,何得云三正?”⑦而顾颉刚更是认为《尚书》中的三正是董仲舒的曲解,董仲舒认为建寅、建丑、建子三种历法夏以前本来就有的,夏、商、周三代不过顺了三统的次序循环沿用,但是夏当时用的是寅正,也不存在“怠弃三正”之说⑧。因而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三正说”最早见于《尚书》这种观点是有待考量的。
在早于汉代著作的文献《左传》中就有关于“三正说”的记载。《左传·昭公十七年》有记载:郑国梓慎曰:“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意在说明大火星在东方天空出现的日子,在夏商周三代是不一样的,夏朝时在三月出现,商朝时在四月出现,而到了周朝又变成了五月。由此可见,“三正说”的出现应是早于《左传》成书之前。
3、“三正说”的破产
对“三正说”现代学者多不赞成,认为“三正之说,起于周末,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历日制度,不应看作是三个王朝改正朔的故事。⑨“三正”的说法由来以及久,历代学者也均是沿用前人的说法。在现代之后部分学者对三正说存疑,试图推翻这种学说。洪业“周之正月建于所谓子者,固多;然亦有建于丑者,甚至有建于亥者。……然则三正之说,不攻自破。”⑩
“正月”名谓的出现最早应见于《诗经》。《诗经·小雅·正月》有诗云:“正月繁霜,我心忧伤。”B11夏商周乃至后来的秦汉时期,正月的具体月份次序设置,都有更改。战国至秦汉便形成了所谓的“三正说”,三正说认为夏商周三代岁首各不相同,“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史记·历书》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但王力先生曾言“这并不可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夏历十月为岁首,即为建亥;汉武帝时改建寅之月为岁首,后代至今除王莽改为殷正、武则天改为周正外,大多沿用的依然是夏正。因此可见,历史上的王朝统治者,并没有将正月与“正统”绑定在一起。
钱宝琛先生也认为“三正说”不是针对夏商周三代历法沿革,他认为“事实上,建寅、建丑、建子是春秋时期不同地域的历日制度,不应看成是三个王朝改变正朔的故事。”B12顾颉刚、刘起釪认为“东周时历法还在演变中,不能简单说它是建子。至于甲骨文所见商代历法更较原始,还没有以十二支代表各月,根本谈不到建首者是什么,夏代就更渺茫了。可知‘三正的说法完全没有历史事实作根据,是非科学的东西,完全是汉儒的臆说。”B13
历代星历学家 对“三正说”表示怀疑的比比皆是,但目前看来,三正说的影响依然无法根除。以致在考古发掘中发掘出的青铜铭文中若是出现历法问题,都会以建子来作为一年的岁首,这对于历法的研究是极其不利的。按照“三正说”的观点,夏商周三代朝代更迭、为表“受命于天”周朝历法建正应为建子。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事实上,在春秋初期、僖公以前使用的并不是建子为正,而是建丑。隐公三年寅月战国时期,纷争割据严重,混乱不已,但在历法使用上,各诸侯国所行己巳朔,依据“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可推得当时的岁首是建丑;恒公三年未月定朔壬辰,依据“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推算也是以建丑为正。还有很多的例证,都可以证明春秋初期的岁首是有建丑存在的。
《夏小正》有记载“六月初昏斗柄在上,七月初昏织女正东向”,所用为殷正建丑;《诗经》中的记载“六月莎鸡振羽、七月流火”所用亦是殷正;《月令》“季夏之月昏火中,孟秋之月昏建星中”所用也为殷正,都不是“三正说”中所说的周正建子。《尚书·尧典》“五月日永星火……八月宵中星虚”可推得所用为夏正建寅,也不是周正建子。
4、小结
“三正说”在我国历法史上存在已久、影响深远,但是“三正说”是否科学、有没有事实依据仍然值得探讨。周代一系列的论著中记载表明,在西周时代,并不是以建子为正的,“三正说”也便没有了存在的可靠依据。另外,张汝舟先生将“三正说”列为历法研究的四害之一,这是因为“三正说”不破除是无法客观恢复古代历法的原貌的B14。
[注释]
①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M]. 北京:中华书局. 1975:232.
②刘延勃、刘延勃等. 哲学辞典[M].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3:35.
③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M]. 北京:中华书局. 1975.
④[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駰集解、[唐]司马贞、张守节注. 史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⑤(汉)刘安著、陈广忠校点. 淮南子·时则训[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102.
⑥李民、王健. 尚书译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⑦梁启超. 阴阳五行说之来历[A]. 上海:上海书店(据朴社1935年影印版). 350.
⑧顾颉刚. 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A]. 上海:上海书店(据朴社1935年影印版).406.
⑨高振铎主编. 古籍知识手册[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8:945.
⑩洪业. 春秋经传引得序[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9.
B11王秀梅译注. 诗经·小雅[M]. 上海:中华书局. 2015.
B12钱宝琛. 从春秋到明清的历法改革[J]. 历史研究. 1960年第3期.
B13顾颉刚、刘起釪. 《尚书·甘誓》校释译注[J]. 中國史研究. 1979年第1期.
B14张闻玉. 张闻玉文集·古代天文历法论集[M].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17:163.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005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