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伴随而来的除了全面的繁荣,也随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环境复杂,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时代已经改变,旧时代的大幕已经悄然降下,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开始我们的演出,新的舞台对于我们的演员到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个问题很是值得我们寻味一番。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使他们从众名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新时代;就业培养
一、 新时代的背景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十八大以来5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习总书记对新时代下的大学生特别关注,报告中他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习近平总书记还对青年提出了殷殷期待和谆谆嘱托,为广大青年奋勇投身新时代、接力建设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内在分析
当代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 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这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有很大偏差,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关于这点曾说过,当代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和广阔的天地。还有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硬.俗话说,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很多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低,抗挫能力弱,虽然专业水平很高,但不能将自己很好的展示出来,胆怯,不自信等情绪在应聘时成为大忌,而且一旦受到挫折便灰心丧气。
外在分析
社会就业竞争力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调查显示2017年毕业生已达795万。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私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这导致大学生由于竞争压力过大,求职心理受挫。就业能力普遍较弱。
三、就业能力的培养
培养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要培养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身对社会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要有足够的了解,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的能力。充分地对自己的理想、价值观、素质、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知识等各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就业能力,不仅仅是临毕业之前,给学生讲讲就业有什么注意事项,怎么填写表格,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就业信息,这就算帮学生树立了就业观念了。实际上,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大学生的就业观是大学生由毕业走向社会时选择职业的观点和态度,实质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就业观念是一种系统培养形成的理念,这需要大学生从一入学就开始培养,要加强课程体系的完善,比如: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等;因此,各高校需要不断的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从大一入学到毕业,建立系统的培养观念,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分专业的构建有针对性的就业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就业能力稳步提高,增强器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加强素质教育,建立乐观正确的就业心理
教育学生应正确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认清自己的观念,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列入教学计划中,培养和灌输大学生正确的心理作用,以平和、稳定的心态面对一切事情,正确的就业意識,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校内刊物.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不可功利性,加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培养自我管理的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转换的心理过程,更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就业和实际工作中去。加强校内和社会实践,促进对社会发展和就业信息的了解。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参加校内或社会招聘活动,发挥自己的认识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心理素质。让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激发大学生自身内部的潜力,不断完善自己,增加自信心,能更好、更积极地面对就业难题,给自已找到合理的定位和工作打下基础。
锻炼实践能力,脚踏实地顺应新时代潮流
引导大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锻炼实践能力,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所需要的各个要素之中,实践能力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指标。没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只有空洞洞的理论,这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肯定是有短板的,在就业,从业过程中必然也会受到明显的局限性。而且,现在社会中需要更多的人才类型还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需要不断平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接触校门外广阔的天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查,学习书本外的知识,从而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自我评价值,摆正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位置;同时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诀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这已经成为新时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参考文献]
[1] 耿铁军.浅析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管院学报、2008,1:45~47.
[2] 杨敏.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建议[J].新校园,2011(06)
[3]张超.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思想教育工作[J].消费导刊,2010(07)
[4]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