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组织群体。新时代以来,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交互、多种价值观的不断融合,高校青年的价值观尚未牢固树立,辨识能力弱,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冲击。本文从高校共青团领导力入手,从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领导力的现状及共青团领导力提升的价值和路径展开论述,为高校青年树立标准的价值观、为共青团员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角色、为青年学生的思想建设提出帮助,更好的发挥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共青团;领导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开拓创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和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共青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它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承担着青年共产主义信仰和青年理想教育的重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在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青春篇章》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了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事关党和国家的未来。[1]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今时代的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高校共青团员作为新时代主要知识分子群体,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助力我党持续蓬勃发展的潜在动力和后备力量。新时期,要加强高校共青团成员的组织领导,引导他们为新时期的建设奉献出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和活力。
一、共青团领导力的现状
近阶段,各级对党委、党支部的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对于团组织的各项建设有所淡化和疏忽。且随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多种价值观相互碰撞,导致部分团员政治认识不足,自身发展停滞,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发展道路。高校共青团领导力的主要现状体现在:
(一)高校共青团员政治意识薄弱
高校共青团员多数正处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中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已初步形成,但尚未真正成熟稳固,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多种价值观的影响,加之共青团引导不足,使得广大高校共青团员对自身共青团员的身份认识不足,对“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定位认识不够清晰。具体表现在一是高校共青团员学习政治理论的自觉性不强,仅局限于完成甚至应付完成集体组织的学习,不能主动地自觉地进行学习,从而造成学习深度不足,不能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际工作等问题;二是看待事物仅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地看到问题的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从而对一些不良的外来文化辨别能力弱,缺乏辨证分析能力, 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冲击,产生不良影响。
(二)高校团委日常琐事多,难以集中精力深入开展团建工作
当前环境下,高校团委承担着大部分的学生日常工作,将主要精力放在处理学生的各项日常事务上,对共青团员的思想引领以及团建等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共青团的工作往往停留在一般的宣传上,且学生日常工作越多,团的各项集中会议、工作报告、安排部署也就越流于形式,也难以集中精力采取有力的措施来真正扩大共青团的影响。此外,随着社会多样化的不断发展,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员的性格、兴趣爱好甚至价值观都趋向多元化,而团建活动的形式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仍局限于传统的会议,停留在简单的文体活动上,使得广大青年团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凝聚力不够牢固,团建活动效果很难达到预定的效果。在此情况下共青团的原有功能逐步丧失、原有阵地不断丢失,团课制度形同虚设,难以真正发挥团的作用,使得共青团领导力进一步下降。
(三)高校共青团员群体对团的需求弱化[2]
在现在所处的社会阶段,高校青年学生受多元文化的影响,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思想状态表现出多样化,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文化的不断交流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青年学生有了更多种的选择空间,共青团不再是其唯一的信仰和精神寄托。新时代的学生具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自我诉求。相对于共青团单一的服务内容,多样的选择、多元的形式和自由的方式更符合当下青年学生的性格特点。通常来说,团组织的宣传教育是普遍式的,对广大青年而言是“非主动式”的,且往往伴随着高校学生尤其是高校共青团员的整个成长过程,这就使得高校共青团员对团组织的宣传教育“习以为常”,从而减少了青年学生对团的知识和理论的主动探索与学习。此外,由于一些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一些人片面地认为党领导团、指导团的工作,只需要完成党的工作,而忽略了团的工作的必要性,将“党建带团建”错误的认为“党建覆盖团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共青团员对团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弱化了共青团的领导力和向心力。
二、提升共青团领导力的价值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備力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加强共青团领导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共青团在共青团员中的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将提升党对共青团的领导力。共青团领导力的提升是加强对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根基,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地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意识中的重要措施,是团组织更好的开展团课教育、有效组织团建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提高共青团领导力可以加强对共青团青年的思想引领。
高校共青团的领导力一般明显地反映着高校共青团的地位与作用,反映着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引导作用,反映着青年学生对共青团的凝聚力,提高共青团的领导力就是提高共青团在青年团员思想认识中的地位,提高青年团员对共青团各项理论、活动的重视程度,从而使共青团员能以更加积极的行动、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团的各项方针与政策,不再流于形式;使团的各项理论真正入脑入心,不再流于表面;使青年团员能自觉地学习团的文化、主动学习团的先进理论、深入领会团的思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并进而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使共青团加强对青年团员的思想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客观全面的看待所接触的事物,辩证分析外来和历史文化,自觉抵制不良价值观的冲击,尽可能地减少不好的影响。
(二)提高共青团领导力可以更好地为党培养后备力量
高校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近年来,我党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战略高度考虑,将发展优秀学生党员作为我党党员的重要培养来源。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青年团员大多具有专业文化素质较高但社会实践能力较弱、个人理想较高但社会责任感不强、自我信念较高但抗打击能力不足等特点,提升共青团的领导力,引导优秀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向团组织靠拢,通过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着力培养高校青年团员,尽可能地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优秀团员积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为今后成为优秀的党员打下坚实的思想和专业基础,为党的组织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三)提升共青团领导力有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斷进步,科学、文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人的力量越来越难以掌握庞大的知识体系,所谓“全能型人才”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也难以在社会的发展中单打独斗成就一番事业,反观“有专长、懂协作”成为新时代人才的重要标签。高校学生大多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共青团的领导力就是要将这部分优秀的专业型人才组织融合,发挥出“1+1>2”的人才效应。不断提高共青团的领导力,将更多不同领域的优秀青年吸纳到团组织中来,引导高校青年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互统一, 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集中高校优秀人才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新时期的中国共同奋进。
三、提升共青团领导力的路径
实践证明,广大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共青团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坚强力量。在新时代提升高校共青团领导力就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高校青年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从思想建设入手,积极转换工作思路,适应时代变化,利用多种形式实现共青团领导力的有效提升,更好的发挥团组织的作用。
(一)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团员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的不断交互,多种价值观的不断融合,高校青年价值思想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重视和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对共青团的基本要求。因此,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将引导高校青年深刻、全面地看待问题,增强他们的辩证分析能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青年;引导青年团员明确自身价值,努力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引导新时期青年积极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同中国梦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二)转变基层组织建设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团建活动
长期以来,高校基层团组织大多以行政班级为基础团支部,而在现阶段高校走班制度的教学背景下,同一行政班级中的不同同学大都性格迥异、兴趣不同,传统形式的团建活动难以适应每一个甚至大多数人的需求,从而难以发挥出团建活动的真正效应。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共青团员的基本状况,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心理状态、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切实领会高校学生的真正需要,从原来的行政班级作为团支部,到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作为新的团支部,有相同或相似兴趣和需要的青年学生组织在一起,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有针对性和目标性的开展团建工作,以更贴近学生喜好的形式开展学生真正乐于参与其中的团建活动,尽可能地将团建效果最大化。
(三)转变工作思路,强化学生对团的需求
团组织要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升青年团员对自身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求援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志愿服务平台、心理咨询平台、就业服务平台和社会实践体系五大平台。努力推动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扎实推进青年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解决学生学习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满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切身需要,由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引导和服务青年学生;二是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团干部的模范领导作用,团干部是团员与普通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共青团的形象。要在思想认识、志愿服务、模范带头等方面发挥作用,就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协调、积极带动、敢于决策,以热情和真情服务同学,做优秀共青团员,吸引普通学生向团组织靠拢。
(四)以党建带动团建,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
经过不断实践探索证明,党建带动团建是新时代团组织工作开展建设的重要途径。经过不断实践探索证明,党建带动团建是新时代团组织工作开展建设的重要途径。党建带动团建工作的要点,根本在于“建”,关键在于“带”。“建”就是党组织、团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发展,让组织高效地关切到每一个成员,积极开发组织的内在活力;“带”就是党组织要求按照“五带一优化”(即带思想建设、带组织建设、带队伍建设、带制度建设、带作风建设、优化工作条件)的要求,指导和帮助团组织顺利开展团建工作,不断促进团组织的良性发展[3]。 团组织要紧紧依托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工作格局,积极创建先进团组织,激发组织活力,努力推进团的建设紧跟党建工作步伐,不断开发和丰富工作模式,实现共青团团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贺军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青春篇章[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8.
[2]刘丰林. 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领导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J].社会经纬:理论月刊,2014,(7):172-175.
[3]刘秋生. 依托“党建带团建”创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04):37-39.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