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扶贫帮困彰显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在企业的根本体现。“关心职工生活,切实为职工排忧解难”是国家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中核集团公司从凝聚人心、维护稳定,推动和保障集团公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多次提出了构建完善扶贫帮困长效机制的战略思路和总体要求,本主要通过具体的措施解决职工实际困难。
关键词:企业;扶贫帮困;互助互济
多年来,中核四○四有限公司抓好以扶贫帮困为主体的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开展“职工互助互济保障活动”、“特困救助”以及“送温暖活动”等品牌工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扶贫帮困及互助保障体系。
一、扶贫帮困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打造“三个”品牌,为企业、为职工服务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一是打造“职工互助互济保障活动”工作品牌
什么是职工互助互济保障活动?开宗明义的讲,就是通过工会“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大家互助互济,以众人之力,解一人之难”。2007年公司工会成立了互助基金会,共开办了“职工意外伤害互助合作办法”、“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合作办法”、“在职职工住院医疗互助合作办法”和“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互助合作办法”等4类保障计划,这4类保障计划,对职工具有多重保障作用,进入了一个全方位抵御各种风险的安全网。
一是建立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合理安排投保资金渠道,制定互助储金的增值保值方案,不断对保障条款进行修改和完善,为职工提供了高保障的服务;二是建立良好的宣传机制。通过各种媒体、出险职工现身说法等方法,宣传互助保障“一人有难大家帮、团结互助献爱心”的价值观;三是建立诚信服务的工作机制。通过工会领导亲自带领基金会工作人员到基层现场理赔、上门为出险职工理赔、进病房给危重病情的职工理赔,营造工会组织关爱职工的氛围,彰显互助保障维护职工具体经济利益的作用;四是建立规范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了OA办公系统互助保障网络平台,做到从职工参保、审核到赔付以及信息检索全过程的“无纸化”和标准化操作。坚持人员管理制度化,以“六个必须”和“六个不准”来规范和约束互助保障经办人员行为;五是建立互相补充的赔付机制。2015年,分公司一名女职工参加了“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合作办法”,在保障期内患乳腺癌,工会互助基金会给予保障互助金24800元(参保金额72元)。同时,该女职工还参加了“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互助合作办法”和“在职职工住院医疗互助合作办法”,按规定乳腺癌属于重大疾病范畴,领取了7600元的重大疾病保障互助金(参保金额30元)以及一个保险周期内的两次住院医疗互助合作办法的理赔金7200元(参保金额100元),多重保障使之减少医疗费负担,彰显了工会互助基金会“不让一个职工落队”的工作方针。
2014—2016年,共累计赔付2441人次,赔付金额231万元。
二是打造“日常职工特困救助”工作品牌
2012年,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出台了《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困难职工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困难职工救助中心”按照《管理办法》的救助标准和救助程序对困难职工进行救助。建立了工会主要负责人联系困难户制度和贫困职工生活费用支出调查制度,对困难职工实行动态管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扶贫帮困工作机制。困难职工救助基金筹集的主要来源是,公司行政拨款、公司工会经费补贴和公司各基层单位筹集三个方面。基金年可用余额一般要保证在30万元以上,出现不足时按以上筹集来源补齐。其中救助基金的筹集分配原则是:每次按公司行政拨款10万元,公司工会补贴10万元,公司各单位共筹10万元,合计每次捐助为30万元。工会全体工作人员务实诚信的态度,赢得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普遍赞誉和肯定,困难职工救助账户已经匿名捐助15.5万元。
2014—2016年,有252名贫困职工按规定享受了救助,救助金额98万元。其中,对237名困难职工进行长期救助。
三是打造为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工作品牌
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开展“送温暖活动”,主要是打好“两张牌”。首先是打好“制度牌”,2017年公司完善了《中核四○四有限公司扶贫帮困管理办法》和《中核四○四有限公司探望、慰问住院职工管理办法》,再次界定了困难职工的范围,进一步规范了“送温暖”、特困救助的标准,明确了审批流程和相关要求。其次是打好“程序牌”,尽量做到严谨规范。①由困难职工提出申请;②救助申请人所在单位负责对申请救助人员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据本办法提出救助意见和建议,通过在本单位公示,接受群众监督;③在公示没有异议的情况下,上报公司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由办公室对材料进一步审核并提出救助建议,报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发放救助基金。④具体发放救助基金时领款人和付款人均需签字确认。
2014—2016年共慰问1170户遗孀、遗属、内退职工、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先后发放慰问金共106.4万元。
二、当前扶贫帮困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扶贫帮困的体制机制尚待理顺
以工会为管理主体的扶贫帮困管理运行机制已经构建,客观上为公司扶贫帮困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涉及操作层面的体制还不够完善,机制还不够顺畅,整体帮扶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困难群体的实际需要。
(二)扶贫帮困的“造血”功能培育
“输血”是为“救急”,“造血”方为“脱贫”。现阶段,公司的扶贫帮困工作,很大程度局限在“输血”层面,如何培育“造血”功能,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延伸,需要在方式方法上创新。
三、今后扶贫帮困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为加强公司扶贫帮困工作的领导组织,应尝试设立“扶贫帮困协调领导小组”。成员由公司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协调领导小组作为扶贫帮困工作的决策、指导、协调机构。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地方以及集团公司关于扶贫帮困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检查、督导、落实相关工作;统一研究、制定扶贫帮困相关政策、帮扶标准和实施办法,审定工作方案等重要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仍然放在工会,负责扶贫帮困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
(二)科学统筹,进一步畅通资金渠道
实施扶贫帮困工程,其首要前提是资金保障。现阶段,四〇四扶贫帮困的主要资金来源于:
1.上级拨付的专项困难补助金;
2.公司行政拨付的困难补助金;
3.工会及基层单位筹集的困难补助金;
4.社会团体及人事捐助的困难补助金;
5.创新思维,尝试探索争取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支持,通过上级支持一点、公司支持一点、工会支持一点、基层单位支持一点、职工捐献一点的方式积极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渠道常态化、多元化的问题。
(三)突出实效,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
扶贫帮困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层次深,为确保其常态化、高效化运作,应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督查考评的原则,重点对困难群体摸底建档、核准上报、资金審批,使用发放等情况进行督查,逐步形成扶贫帮困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
总之,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亟需加强和巩固原有平台的基础上,加强与企业以及相关单位、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为扶贫帮困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同时,在送思想、送观念、送信息、送知识、送科技等方面下功夫,给他们注入“脱贫血液”,激发他们的生活勇气和信心,把扶贫向扶智、变“输血”为“造血”,引导困难人员走自强、自力之路,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285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