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过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数控车削技术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改革与探索,实现在教授技术技能的同时达到立德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数控车加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教育要将思想政治内容贯穿于高校教学过程的进行,各个高校都陆续开展了课程的思政改革。以期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各门课程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在施教过程中会发现任何课程都具有明确的价值教育取向,围绕着“培 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课程内容、育人导向上加强方向引领和价值落实。课程是系统的教育知识的集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每门课程均有可提炼的育人内容,需要教师能够在授课程设计时挖掘出课程中涵盖的思政要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立德育人的作用。本门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制定、夹具设计与制造及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操作等基本技术技能,具备工艺分析、程序编制及机床操作等能力,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成长育人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努力创新、团队合作等素质,具有标准化意识、质量安全意识。本文就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数控车削加工课程实施思政改革为例说明实施过程。
2、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案例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进行技术技能课程改革,根据我院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强”的现状,“数控车削加工技术”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实施课程教学。课程采用教学做结合的方法实施,依据企业实际生产零件特征和实训室设备配置,共选择了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套类零件共11个加工载体。本文取自项目二中的轴类零件加工为例。
2.1 结合轴类零件加工方法提出实践项目
通过现场播放轴类零件加工视频文件,给学生感官认识现代数控加工技术的现状,并给学生讲解数控技术专业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中国制造在国际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进入加工现场,提出本次实践项目内容,进行零件图的分析。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由球头面、圆弧面、外圆锥面、外圆柱面、螺纹构成的外形较复杂的轴类零件。Φ25mm 外圆柱面直径处不加工,Φ15mm和 Φ21mm ?外圆柱面直径处加工精度较高,材料为45号钢,选择毛坯尺寸为 Φ25mm×L90mm。
图1 加工零件图
2.2提倡团队合作,确定加工方案及加工路线的确定
通过古典故事讲述集体力量的伟大,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加工方案。最后根据学生小组讨论内容确定加工方案。本文只以一组方案为例说明。以零件右端面中心0作为坐标系原点,设定工件坐标系。根据零件尺寸精度及技术要求,本例将粗、精加工分开来考虑,确定的加工工艺路线为:车削右端面→ 粗车外圆柱面为Φ21.5mm→Φ18.5mm,Φ15.5mm→粗車圆弧面为15.5mm→粗车圆弧面为R8.25mm→外圆锥面→精车Φ15mm圆弧面→精车外圆锥面→精车Φ20mm外圆柱面倒角→1×45°→精车螺纹大径→精车21mm外圆柱面→切槽→循环车削M18mm×1.5mm的螺纹。
2.3零件的装夹及夹具的选择
采用该机床本身的标准卡盘,零件伸出三爪卡盘外60mm左右,并找正夹紧。在这个环节要嘱咐学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4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
图2 加工刀具
1) 刀具的选择:选择1号刀具为 90°硬质合金机加偏刀,用于粗、精车削加工,其副偏角应较大,否则加工凹曲面时易发生干涉现象。选择2号刀具为硬质合金机夹切断刀,其刀片宽度为4mm,用于切槽、切断等车削加工。选择3号刀具为 60°硬质合金机夹螺纹刀,用于螺纹车削加工。
2) 切削用量的选择:采用切削用量主要考虑加工精度要求并兼顾提高刀具耐用度、机床寿命等因素。确定主轴转速n=630 r/min ,进给速度粗车为F=0.2mm/r,精车为F=0.1mm/r。
2.5教学效果评价
本门课程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过程考核,在零件每部分内容完成过程中都会根据学生加工零件的精度给予一定的分数。在理论内容讲授过程中,教师根据小组讨论方案的完整性和学生课堂参与情况,给予打分,占本项目总分数的一定比例。在每组完成加工后各小组负责人介绍各自的加工方案及加工过程,展示成果,进行经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时时插入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等思政元素,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为人品格,学习如此、工作如此,做人更应如此,在学生的课堂行为中无形塑造他们可贵的品德品行。
3.小结
在该班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通过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插入思政要素,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观和良好的品德品格。授课教师需要与思政课教师及时沟通,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授课过程中。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课程育人方面内容能够加入到终结考核中的内容较少,授课教师还需要近一步完善考核机制,能够更好的将课程思政进行下去,更能体现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 应用性、实用性、职业性”。
[参考文献]
[1]王振雷.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三维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9(10).
[2]李云平,叶茎.CATIA 课程的项目教学实践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14(3):407.
[3]涂惠,等.基于医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的项目教学模式[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67-268.
[4]郭力.《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1(7):41-42.
课题来源: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职教课题“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数控车削加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单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与汽车机械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