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年的6-7月份,高校迎来“毕业季”。“毕业季”是学生安全问题频发的时期,毕业生在“结业季”出现心理危机甚至自杀等非理性极端案例近年来时常见诸报端,有媒体又把“毕业季”称为“雨季”。因而高校应关注毕业生特殊时期的思想压力和心理状态,开展有效的预防和教育疏导措施,确保毕业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顺利毕业并平稳融入社会。本文针对当前“毕业季”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和相关案例分析,提出加强毕业季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毕业季;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
“毕业季”是大学生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社会严峻的挑选和考验,部分毕业生在升学、毕业、求职、情感等方面经历了挫折和困扰之后,很容易陷入焦虑甚至抑郁的心理状态,易诱发仇恨泄愤、愤世嫉俗、悲观厌世等自毁前程的冲动和行为。加之“毕业季”学生较为分散,出入学校的时间比较灵活,这给对学生的统一、集中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通过对近年来“毕业季”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一些极端案例分析来看,有些安全问题是可防可控的。作为高校层面,我们应给予毕业生特别的关注、教育和引导,拿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帮助他们完成由学校向社会的顺利过渡。
一、毕业季学生心理压力来源
1.求职受挫与择业取向带来的焦虑感
根据2019年5月份对本校部分2019届毕业生的随机调查显示,有65%的大学生对就业充满信心,有35%的学生对就业和前途没信心和信心不足。信心不足的学生中,又有45%的毕业生存在就业焦虑心理,15%的同学自感心理压力较大,感到“心慌慌”。调查显示,当面临就业和择业问题时,“95后”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信心不足”、“决策困难”、“过于自我和偏执上”。一些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已有多家意向单位存 在两难多难选择困扰。
2.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的失落感
当学生脱离校园环境这个“舒适区”,进入行业实习或见习时,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些学生体力适应不了,职场各种工作和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由于平常缺乏锻炼,工作不会变通,关系不会沟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不仅身体累,思想压力也很大。一些学生觉得大学生的价值没有充分的重视,灰心懈气,心存不满、吐槽抱怨。
3.不切实际的攀比所带来的心理落差
临近毕业,看到别的同学纷纷有出路,有的学生已经收到了考研录取通知书;有的学生与就业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有的同学考上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有的同学家里早已找好了工作。与这部分学生明朗而美好的前程相比,有些学生自感前途仍处在暗淡、迷茫和纠结之中。有的学生考研失败,处于复读还是找工作的两难境遇中犹豫不决。有的学生由于就业优势资源不足,处在找工作的奔忙劳碌和求职无果的痛苦煎熬之中。两相对比之下,处于失意状态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颓废或者嫉妒的心理,受这些心态困扰的学生容易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4.延期毕业与情感纠结带来的精神困扰
每一届毕业生中,总是会有一些学生因未修够学分或论文答辩不过关等原因而不能顺利毕业,这部分学生心理压力很大,他们当中有些学生可能已提前找好了工作单位,结业意味着好工作将擦肩而过,打乱了毕业生职业发展规划,不知道该如何跟父母解释,看到大家拿着毕业证高高兴兴各奔前程,压力徒增,特别是有些难度大的课程,学生多次重修未通过,思想压力较大。还有一些大学生情侣,毕业可能面临分手的结局和考验,产生“感情危机”。
二、毕业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毕业季”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很多,主要有社会文化环境、家庭教育、校园文化和学生自身等方面。
(一)社会文化环境
大学生容易被社会上盛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和不劳而获的风气影响。如果不能正确辨别和思考,将会对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崇高的职业素养产生负面影响。容易沉迷于网络,逃离现实,不参与集体活动,自闭无知心朋友,出现人际交往障碍,语言表达和沟通障碍。
(二)家庭教育方式
毕业生的择业观和心理支持受家长影响较大,如果家长在学生面对就业中的困难时,能认真倾听,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利弊,那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则能够积极主动,接受挑战。反之,出现问题不是与学生一起面对,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是一味的责骂和打击或漠不关心,就易使学生产生思想压力和心理问题。
(三)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和良好氛围,能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校园物质文化能够为毕业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就业平台。校园精神文化能让学生平常通过参加校园活动展示自我,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在刚进人工作岗位时,能够根据平时的经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增强抵抗力和信心。校园制度文化则通过条例化的规章制度、纪律准则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责任感,让毕业生尽快适应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匮乏、管理松懈,校风不良,对学生消极影响较大。
(四)学生自身因素
1.学习动力不足,思想和精神懈怠。
一些大学生平常不能明确学习目标,缺乏对学习、工作和人生的规划,也不会利用空余时间拓宽视野,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身综合素质,增进对职业世界的感知,而更多的时间宅放在宿舍打游戏、追剧等上。学业荒废,就业竞争的优势不足。当他们在面对就业时,却少主观能动性,出现自我的认知错误,职业定位不准,再加上眼高手低,不轻易“将就”和妥协,有些学生但凡岗位薪资、工作环境稍有一点不满意就放弃。
2.自我认知不足,职业定位不明。
一些学生自我認知不足,对自我能力、品质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大学毕业生站在人生十字路口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是对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许多学生恰恰不具备自我认知的能力,不能综合考虑个人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知识储备、能力专长等因素做出合理定位,出现了在前途的抉择中毫无主见,过度依赖和盲目从众等心理。
三、毕业季学生安全工作的应对措施
1.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和隐患排查,建立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机制。
现在一些高校在新生人学时会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相应的关注干预措施,但随着学生的成才和外部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会出现新的状况,这就很有必要对毕业生进行一次普测,掌握他们心理动态,筛查关注对象。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危机预防研判和干预机制,在公考考研成绩公布、毕业聚餐、论文答辩等重要时间节点上,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宿管员加强学生宿舍走访,及时的发现并根据实际问题作出有效的指导和疏导,防范于未然。当遇到学生思想情绪异常时,要及时干预,这些工作需要极大耐心,讲求教育智慧,不一定是一味的鞭策,也可能是“物来顺应,既往不恋”的安慰。
2.调动班团力量,建立心理自助及互助机制。
高校既要从教师的层面做好“毕业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同时,也应从学生的层面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自助及互助体制。因为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已经具备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同学们几年的朝夕相处使他们彼此最为熟悉和了解,教师要积极调动班团干部和集体的力量,建立起班团干部、学生党员、宿舍长帮扶和信息员制度,实施网络化的安全措施。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异常一般显現的环境是宿舍,最先知晓的是其身边最亲近最要好的同学,因而很要必要建立宿舍一级的心理问题排查报告和互助机制,畅通信息渠道。
3开展教育帮扶,提升学生信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应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要抓住学生集中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和集中教育活动,纠正一些不正常的心理现象,帮助学生掌握自我疏导的方法,学会管控自已的情绪。要抓住“毕业季”的关键时间节点,例如:考研、公考成绩公布及复试前后、大型招聘会前后(求职高峰期)、毕业资格审核期、毕业离校期等特殊而敏感时期,给予不同学生群体以及时、适时的指导,做好一人一事的指导工作。让学生在应付挑战中保持持续的信心。
4.利用网络优势,优化服务质量。
很多学生遇到心理和其它敏感问题,产生“病耻感”,担心个人隐私泄露,而倾向于在网络上咨询或找到答案。在“毕业季”,学生的教育活动难以集中开展,我们更应注重开辟网络教育的阵地,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引导指导、安全纪律的全程化和全覆盖。通过建立QQ群、班级邮箱,开通微博、博客,建立网站等方式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毕业就业指导的网络系统。开设网络课堂,适时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心灵驿站,实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网上咨询及指导;通过测评、游戏、竞赛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疏导措施。
大学生对于家庭的依赖是很强的,家庭通常是他们释放压力和郁闷情绪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父母的支持往往可以产生无形但却强大的力量,如果父母表现得不关注或者不理解,可能会强化他们的负面情绪,心里的最后一根稻草也随之倒下。因而学校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对发现的有异常情况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配合,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总之,处在“毕业季”时期的学生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安全隐性问题。学校要重视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不良思想疏导、日常安全防范等方面进行更为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扮演好“导航者”的角色,帮助这些即将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顺利适应社会,平安融入社会。毕业季不应该成为“雨季”,而应该成为处处溢着欢乐,充满感恩和挥洒自信的阳光季节!
[参考文献]
[1]牛家丛,何培玲,苏飞.高校毕业生心理危机新趋势与对策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7.
[2]王采,黄国辉,向楷熊等.大学生毕业季心理危机成因初探[J].科技展望,2017(25):328.
[3]王炜丽,毕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心理,2015(27):1.
[4]单常艳,叶玉清.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665-66.
(作者单位:1.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650221;2.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6502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