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Goldberg的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是个N都V”是个典型的构式,其特征具有意义的凝固性、能产性、主观性。构式形式揭示其基本信息,构式的意义要依赖前后句的语境来凸显。说话人基于自己的认知对于“事实”做出主观性的心理预期。
关键词:是个N都V;构式;构式意义
一、 引言
“是个N都V”是汉语中一个常见的说法,如:“是个人都想”、“是个猪都会”、“是个孩子都知道”等。从语义上看,“是”是判断动词,“个”是量词,后面修饰的是可数名词,这个N可以是后面V的施事者,如以上举的例子,但是也存在N是后面V的受事者的情况。例如“是个选择题都做”这里,“选择题”不是“做”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即不是施事而是受事。“是个N都V”能表达出其自身完整的意义,表达N这一名词集合中所有的成员都应当V或者被V,而无例外的情况的发生。因此是个典型的“构式”。这种构式表达的只是说话人个人的判断,而事实上是否吻合也不尽然。
本文试图使用构式语法的理论来分析及解释“是个N都V”是一个构式,以及分析这一构式的特点,意义以及话语功能。
二、 构式语法“是个N都V”的构式证明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构式语法最早是由Fillmore(1988)提出来的。后来Goldberg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发展。(Goldberg 1995)也就是存在一个构式C,它的意义并不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从结构上来看,“是个N都V”是由“是个”,“N”和“都V”三个语块组成,“是个N”本身是动宾结构,在整个构式中是动宾结构做主语,“V”是构式中的动词,“都”修饰“V”,整个构式是一个主谓结构。
前面说到,“是个N”本身是动宾结构,而在语料收集的过程我们发现还有一个和“是个N都V”同形异义的结构。
(1)这是个人人都想奋其智勇,猎取功名的时刻,士气空前高涨,官兵们脸上都焕发出一种希望与兴奋交织的神采,他们全都意识到在他们与胜利之间已经不存在什么障碍物了。(徐兴业《金瓯缺》)
(2)读书真好,学生是个台风都盼望着停课。(微博)
在上面的例子中,“是个人人都想奋其智勇”的结构看似符合“是个N都V”的结构,但是“是个人人”中的“是个”和“人人”不满足上文所说的“是个N本身是动宾结构,在整个构式中是动宾结构做主语”的定义,“是个”修饰的是后面的“时代”,故不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范围。“台风”与“停课”之间不存在施受关系,也不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范围。
通过大量的语料我们可以发现,在V的位置上,能够进入该位置的除了动词以外,还有形容词。
(3)这年头,是个男人都花心。(微博)
在例(3)中,“花心”是一个形容词性质的词语,这一类的词语也可以进入该结构,但本文只研究进入该结构的动词,故形容词进入的情况也不予讨论。
三、 “是个N都V”的构式解析
作为一个构式,都会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其独特的结构特点。接下来我们将用实例来分析这一结构的意义和特点。
前文已经讨论过“是个N都V”有两个常量,即“是个”和“都”,“是个”的扩展形式是“是一个”,汉语在这一点具有特殊性。“个”是量词,单独使用前面的数词只能是“一”,故“是个”是数量词,“都”是一个周遍性的副词,用在结构中,使结构中的“N”无一例外地发出“V”的动作或者受到“V”的影响。除了常量之外,构式中还有两个变量。即“N”和“V”。构式语法对进入结构的变量有特殊的要求。那什么样的“N”和“V”可以进入该结构呢?这部分将从音节,句法,语义三个方面来对进入“是个N都V”的“N”和“V”进行归类。得出进入该构式的“N”和“V”的类别。
(一) N的类型
这部分将从句法结构角度来进行分析。名词分为单纯词和复合词,单纯词指的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复合词按照结构可分为: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偏正结构、补充结构、联合结构。
单纯词和特殊称谓的词语出现的比重会更大一点。还有少数单纯词重叠的情况出现。不过单纯词重叠的情况一般和否定结构连用。如:
(4)老话说:话落进了肥沃的耳朵里是会萌芽生长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可惜不是个个人都能懂得它。(埃克多马洛《苦儿流浪记》)
(5)难道不是什么都发臭吗?总是发臭呀。难道不是个个人都可以用各种方法收买的吗?(阿瑟黑利《汽车城》)
(二) V的类型
“V”的选择依据是“N”,随著“N”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为“是个N都V”这一构式决定了“N”和“V”必须构成“VN”结构,或者“V被N”的情况。因此,“V”必须是与“N”相匹配的动词。
(6)坦波尔家的晚会入场券,成为全市最抢手的热门货。是个人物都要争先前往。演员、社会名流、州长、大公司的老板全都涌向那里。(西德尼谢尔顿《镜子里的陌生人》)
(7)做英语作业,边做边睡,就是个选择题都做了半个小时。(微博)
上述所举的几个例子,“人物争先恐后”、“选择题被做”“V”与“N”是相匹配的。
四、 “是个N都V”的构式义
作为一个构式,表达的是构式义,而不是表面上的基本信息。“是个N都V”不能依靠构式孤立地去看,而应该结合语境。如:
(8)过去是个事都要请客、出礼,全村500多户人家,2000来口人,几乎每天都有事,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一半以上用在了出礼上。(人民日报2017)
(9)我听了真感动的不得了,我想:是个瞎子都能写出书,我们一个睁眼的,虽然没有文化,慢慢学着写,总是比瞎子好的多吧。(人民日报1952)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是个N都V”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前后总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在上文中,“事”无论是大是小,都得请客出彩礼。名词具有全涵盖性、囊括性。“瞎子”是处于“出书写书”的底端,这句话的意思是“连瞎子都能写书,更何况我们呢?”这里的名词具有序列性。
在说话人认为,N这个集合里面的所有名词都应该满足V或者被V的情况,而不存在例外的情况。因为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主观感受,所以有时是不符合事实,甚至夸大了事实。例如:
(10)我们来看一看,我们过去十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未来十年我们又将要发生什么。我一直在讲,如果你2000年开始投资,你是个傻瓜都赚钱。因为2000年到现在的投资,是中国财富的总爆发时期。(微博)
(11)中国的商业化太浓了,是个地方都要收门票!(微博)
(12)其实但凡是个女人都有义务把自己收拾得像花瓶一样地美丽。能做到这一点就很难。(微博)
在说话人看来,所有人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人,这其中包括智商完全不在线的傻子,都可以赚钱。任何地方都要收门票,女人都有义务美丽。
而事实上,这些情况有些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存在的,有夸大的成分存在。当然也并不是说话人不知道事实,是说话人为了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故意夸大事实说的一种极端情况。
五、 结语
文章论证了“是个N都V”是一个典型的构式,其构式意义是“在N类的所有元素无一例外地都发出V或者被V”,大多数时候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一种主观评价。分析语料发现“N”的选择前提是“V”。“是个N都V”有它使用的语境。本文對“是个N都V”有一个初步的考察,对其的解读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庆汉.“N的V”短语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第2期.
[2]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方绪军.现代汉语实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名凯.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J].中国语文,1953,第10期.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曾海清.修辞结构“不是N的N”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10,第3期.
[7]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0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