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以及道德品质,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符合新时代高校改革精神的。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模式需要以更广阔的的视野,多触点、多场景地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工匠精神的本质,进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将简单介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并重点探讨工匠精神的融入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策略
前言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在其看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贯穿专业教学的始终,把立德树人的任务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工作,基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建设新时代的劳动者大军,必须使其具有知识性、技能性以及创新性,需要重力培养劳动者劳模精神以及工匠精神,这样才能营造极具新时代特征的敬业风气。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多触点、多场景地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其形成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随时代发展逐步丰富和完善的,工匠精神原本指的是工作时的严谨以及专注状态,其核心本质体现的是职业操守以及价值追求。而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全面性以及覆盖性进一步增强,同时工匠精神的价值指向更加广泛,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认可的劳动新风尚,也是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推手。由此可见,工匠精神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情怀和素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对学生以及高校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渗透工匠精神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工匠精神激发学生以更高热情,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并在学习中不断形成学习观以及劳动观,为未来进入职场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现[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上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体现的是中国精神以及民族精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感知以及塑造工匠精神符合新时代发展特征,体现的是新时代下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最后,工匠精神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和动力。高校在培养人才,主导人才培养方向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改革与建设需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体现时代背景,也要注重学生个体发展,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新途径、新方式,才能实现推动高校改革向纵深发展,因此工匠精神的渗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实现高校精细化管理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三、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以工匠精神为价值引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
习近平强调,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须充分融入和体现工匠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既要注重分析和探究工匠精神的理论内涵,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结构性变化,在理论框架中渗透工匠精神的价值和理论阐述,这是引导学生认识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论切入点[2]。同时还需要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系统阐述工匠精神与德育工作的交织点,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动态把握工匠精神的实质。所以,必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结构的完善,以工匠精神为价值引领,在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操作中,将个体发展与国家建设相结合,要凸显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以学生视角来设计和规划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促使高校思想教育课程能够紧贴时代发展趋势,并体现学生个体认知发展规律。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共和国勋章引导学生开展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讨论,让学生从讨论和分享中感受时代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和工匠精神,以此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样才能更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自我完善以及自我更新。
(二)聚焦职业素养,加强工匠精神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导向作用
工匠精神是对各个工作角色以及工种所蕴含的价值标准和取向的高度概括,是普遍适用于各个行业的价值评判标准。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摇篮,所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需要聚焦职业精神,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完整的解读工匠精神的精神內涵。高校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也要让学生形成精益求精以及敢于创新的职业精神[3]。因此无论是专业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教学,都需要从专业、行业以及企业的视角引导学生体验工匠精神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职业素养的深层次内涵。另外,在专业实践教学中也要充分融入工匠精神的解读,特别是在实践教育中,学生的角色会发生根本性转变,企业场景化的学习与传统校园学习具有明显差异,相对于专业技能而言,责任意识以及创新意识也是企业以及岗位关注的重要维度,工匠精神提倡的正确的职业观以及劳动观,这正是对职业素养的有效概况。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聚焦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塑造,让学生从单模块学习中向多模块、多系统学习转变,既要注重通过实践学习检验学习成效,也要在实践教学中塑造职业意识以及职业素养,这样才能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流于形式,更加具有职业性以及实效性。
(三)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升工匠精神的价值塑造穿透力度
校园文化是影响高校学风和校风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更好地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在高校校园的传播,需要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工匠精神,这是提升高校精神价值塑造穿透力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着力点。具体而言,高校需要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平台,充分发挥班级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党团组织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挖掘校级以及本地区劳动模范,让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能够来校讲座,促使广大在校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劳动模范的独特魅力。同时可以聘请劳动工匠作为德育导师,让劳动模范以及大国工匠真正走入现实、走入课堂,与学生一道探讨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另外高校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和场景,充分结合两微一端一抖的平台优势,借助图片、音视频等可视化手段,以具象化以及形象化的方式讲述大国工匠的优秀事迹,在充分体现本校特色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多媒体工具拓展传播路径和形式,让广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深度。同时,针对校园内部出现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高校需要建立相应的处理预案和措施,依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解剖当下出现的不良风气,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不良风气给自身价值观养成的危害,通过一正一反的双机制干预,全面提升工匠精神的穿透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素养以及价值标准其在塑造学生健康三观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以工匠精神为价值引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聚焦职业素养,加强工匠精神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导向作用以及将工匠精神融入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升工匠精神的价值塑造穿透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婵.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J].法制博览,2019(25):294-295.
[2]王冰洁.工匠精神与高校院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的路径探究[J].智库时代,2019(37):120+122.
[3]楚卉佳.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J].知识经济,2019(24):136+138.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大学,湖北 黄石 43500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