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实践背景
当前,在“互联网+”的社会形态下,利用手机短信、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呈多发态势,相关警情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网络诈骗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安全的突出问题。据猎网平台发布地《2017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中显示,猎网平台2017年共收到全国用户提交的有效网络诈骗举报24260例,举报总金额超过3.5亿元,人均损失达14413.4元”。360“安全大脑”、360猎网平台发布的《2018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网络诈骗人均损失24476元,创下近五年新高,较2017年人均损失增69.8%。社会网络诈骗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016年,徐玉玉遇社会诈骗身亡事件震惊了全国,最高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共同出台《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7年5月,最高检又与最高法出台了《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总体上国家立法滞后,法制不完善。并且当代网络诈骗具有高智商、隐蔽性强、风险性低、危害性大的特点,犯罪成本低,破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社会资源,国家对社会诈骗打击力度不够,学校社会对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不够。社会网络诈骗已严重危害大学生的生活。社会诈骗没有得到有效的管控。
大学生群体缺乏社会经验、疏于防范,已成为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重点目标。360猎網平台发布的《2018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显示,90后的网络诈骗受害者占所有受害者总数的43.1%,其次是80后占比为31.6%,70后占比为11.9%,60后占比为4.0%,其他年龄段仅占1.1%。特别值得注意的是,00后正在快速成为网络诈骗的“新目标”,该年龄段受骗群体从2014年的0.7%迅速增至15.8%,近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7.0%,00后在资费代扣诈骗中占比最高,超过半数。因此,加强警民联系,在校园中展开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显得更加迫切。
为了真切地了解诈骗离我们有多远,社会诈骗有哪些种类和特点,对我们的危害有多大,我们应如何防范。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泰山新村派出所。
二、实践目的
1.通过走访派出所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社会诈骗案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社会诈骗对青年大学生的巨大危害。
2.通过和相关人员的沟通交流,了解网络诈骗的特点及种种手段。
3.向警务人员请教如何有效地提高自身识破诈骗伎俩的能力,增强自主防范社会网络诈骗的意识,远离网络诈骗。
4.利用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向青年大学生宣讲防范网络诈骗知识,动员全社会反网络诈骗。
三、实践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8年11月3日9:00到12:00
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泰山新村公安派出所
四、实践方式
设计问卷调查、网上调查、走访南京泰山新村派出所、搜集资料。
五、实践过程
1.准备阶段:设计实践方案,制订调查问卷。
2.实施阶段:问卷调查分发填写,共收到有效问卷120份。走访派出所,上网查找资料。
3.总结阶段:对调查问卷进行总结分析,整理走访记录,汇总撰写实践报告。
六、数据分析
从调查统计表一可知,在调查的120个学生中有17个遭遇过网络诈骗,而且大一新生遭遇诈骗的人数最多.这说明网络诈骗在大学生中已经成为高频率的问题。大学新生尤其容易受骗。
那么大学生为什么容易遭受网络诈骗呢?警务人员和我们一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稳定的,每月家里会给生活费和零花钱。因为钱来的很容易,所以大学生在消费的时候不会有那么多顾忌,也不会像成年人那样要考虑房贷、车贷、水电。加上年轻人容易冲动,不懂理性消费。这是大学生容易遭遇网络诈骗的原因之一。
其二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防骗教育缺失。大学生涉世不深,和社会接触较少,社会阅历较浅,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识破不了犯罪分子的伪装,使诈骗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青年学生性格单纯,容易相信人,自身疏于防范,对陌生的“热心人”提供的“帮助”容易放松警惕,这也导致大学生容易被诈骗。
其三青年学生是互联网和手机的重度用户,学生中网购族多,游戏爱好者多,手机控也相当不少,更有许多学生整天趴在网上,迷恋网络。所以他们很容易成为网络犯罪分子攫取的重点目标。
从调查统计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到仅有不到三成的大学生了解三种以上的诈骗手段,60.83%的学生认为网络没有风险。对校园贷,刷单兼职等有利益的网络行为,超过八成的学生都愿意试一试,而不考虑其背后隐藏的风险。这些数据说明大学生对诈骗手段了解不多,识别诈骗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社会诈骗到底有哪些特点和种类呢?警务人员拿出了一份内部数据与我们共同分析
从江苏某3所高校来看,2018年共发案114起,比去年同期上升26.5%(见图1)。
1、从案件分类分析。目前,通讯网络诈骗主要通过网络、电话和短信三种载体实施,网络诈骗、电话诈骗和短信诈骗分别占比87.7%、8.8%和3.5%,以网络诈骗最为突出(见图2)。
2、从诈骗手段上分析。主要为:校园贷诈骗(15起);网上兼职、刷单诈骗(30起);冒充熟人诈骗(20起);冒充客服、工作人员诈骗(16起);网上购物诈骗(22起);游戏装备类诈骗(8起);其它(3起)(见图3)。
3、通讯网络诈骗的主要表现形式(1)网站、社交软件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在淘宝、交易猫等大型交易网站或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上,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等特点,向其散布虚假商品信息,诱惑大学生上当。诈骗商品的种类小到食品、服饰等小件商品,大到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交易一律采取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一旦大学生按照对方要求付款,卖家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2)兼职刷单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广泛发布网络兼职的招聘信息,再通过微信、QQ互加好友就可进行互动交流,利用大学生想要快速赚钱的心理,通过给予一定的提成诱惑受害人,先让受害人交培训费、保证金、工号费等,再让受害人一次或多次购买虚拟商品,付款成功后,对方就将其拉黑或删除。
法制经纬 ? ? ? ? ? ? ? ? ? ? ? ? ? ? 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分析及防范对策(3)冒充熟人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方法盗窃QQ、微信账号后,冒充受害人的亲友、领导等,甚至使用视频、语音欺骗器等专用软件,截取具有欺骗性的视频录像或语音包,伪装成原用户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并以其遇到紧急情况急需用钱、电话停机、银行卡被限制等诸多理由,请对方汇款到其指定账户。
(4)网络贷款诈骗。犯罪分子利用银行贷款门槛高、审核时间长,部分群体无固定职业,征信不是很好、手头拮据,急于寻找资金摆脱困境的心理,通过电话、短信、注册虚假网站等方式,以低门槛、少利息、无抵押办理为诱饵实施诈骗,又抓住大学生急于取得借款的心态,编织各种理由,以收取材料费、保证金等让受害者将钱打入对方账户中。
通訊网络诈骗案件的特点:
1、犯罪手段新,成功率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网民数量不断增多,网络诈骗的方式呈现多样化,手段越来越新颖,带有很强的欺骗性,让受害者防不胜防。犯罪分子钻营网络技术的空当,研究网络人员的心理,潜心编织诈骗陷阱,引诱网民尤其辨识能力不高的大学生上当受骗。
2、犯罪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网络诈骗的主要工具一般就是连接互联网的电脑、手机等通信设备,在虚拟的网络上,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伪造网站、发布虚拟链接、编造虚假身份等手段,并通过QQ、微信等联络平台,一步一步诱骗网络用户上当,整个过程耗时短,不需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和资金就能够实现诈骗目的。
3、风险程度小,隐蔽性强。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网络中介实现的,而非面对面直接交流,犯罪分子可以隐藏在网络中,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并任意虚构事实进行诈骗活动。且使用网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犯罪分子往往在诈骗成功后,及时注销所有信息,注册全新的公司、账号等重新作案,从而降低了作案风险度。
根据调查统计表三的统计数据,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当场看穿诈骗,仅有4.17%的学生在遭遇诈骗后果断报警。这说明,大学生对诈骗的危害认识不足,应对诈骗的措施不得力。尽管学校开展了相关的教育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活动没有实效性,说明学校对防范网络诈骗采取的的力度不够。因此警务人员给我们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警务人员认为,随着大学生被骗案件的频发,高校诈骗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网络诈骗不仅给学生造成了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校园的和谐稳定,损害了社会风气。高校网络诈骗必须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七、实践活动总结及建议
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防不胜防的网络诈骗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三观”,摒弃物质主义、享受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杜绝贪念的心理。大学生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在劳动和奋斗中收获成果,创造幸福的人生。
(2)大学生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大学生面对网络诱惑,不能掉以轻心,不要有贪念与侥幸心理,时刻提醒自己“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远离网络诈骗。
(3)大学生要理性上网,不要沉迷于网络,更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大学生应明白,网络是学习的工具,是信息交流的平台,了解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提高抵御能力,抵制网络诈骗的诱惑,筑牢心理防线,以免受骗上当。
(4)大学生要了解购物流程,谨防上当受骗。要养成从正规购物网站登录的习惯,时刻保持上网的警惕性,不随意在网页上输入用户名、账号和密码;有意识地安装防病毒软件,不要打开来源不明的文件;点击网页前,先看清是否是钓鱼网站。
(5)大学生要有维权意识,万一疏忽大意掉入网络诈骗的陷阱,必须尽快报案,保留好证据,积极主动地协助公安机关调查破案。
那政府和学校应怎样应对网络诈骗呢?
(1)加强防范宣传。各地的普法组织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短信、法制课等形式,深入各大高校开展对诈骗手法的预警宣传。学校要通过入学讲座、课堂教育、主题日活动等方式,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宣传阵地,扎实做好对大学生的通讯网络诈骗防范宣传工作,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2)加强案件侦破。公安机关的刑侦、经侦、网安、技侦等部门对本地及周边的同类型案件,要加强梳理研判,有条件地加以串并,深挖犯罪源头,力争多破获案件、震慑同类犯罪。
(3)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各相关单位要加强网络监管力度,督促重点网站、互联网服务商等落实信息安全管理,督促企业加强对微信、QQ、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审核、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支付平台环境秩序;另外,强化网上巡查,及时跟踪、查堵不法资讯、冻结涉案钱财,对异常用户进行查证、封禁,构成违法、犯罪的,企业要及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对存在的网络漏洞进行安全处理,以此来制约网络犯罪的发生。
(4)加强网络安全知识学习。学校应当把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纳入到计算机网络学科的课程中去,提高大学生对虚假网站链接的辨别率,避免和减少上当受骗的情况。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深地认识到,高校通讯网络诈骗已然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我们更要注意保护好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发现诈骗及时报警。
我们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余,要自觉尝试接触社会,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同时要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防范网络犯罪的技巧,警惕并远离网络犯罪。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土管183,江苏 南京21009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