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化”的智慧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7767
张峻琪

  化,是一种智慧。化战争为和平,化困惑为自由,化病痛为健康。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向上向善转化着这个世界。

  化干戈为玉帛,化战争为和平。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与周边的一些游牧民族频繁地发生战争。中原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物产,也有着强大的生产能力。游牧民族生产力比较落后,常常依靠战争获取物资,维持民族的延续。如何避免战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战争既然因争夺财富和利益而起,那么适当均分利益,达成利益共同体就可以减少利益冲突,由此就可以避免战争,化干戈为玉帛,于是乎,汉朝、唐朝、清朝,很多朝代都通过和周边游牧民族和亲通婚的做法,达成和平共处、化解战争的目的。

  唐太宗繼位之初,天下初平,百姓仍难做到食饱,百废待兴。而在北方的匈奴,却一直觊觎着中原肥沃的土地。唐太宗深谙治国之道。若要发动战争,必将劳民伤财,使民怨沸腾,许久不能恢复元气。而此时,化,作为一种做高深的智慧和策略,挽救了还处于襁褓的初唐。金钱和粮草成功的化解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这给大唐国力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直接导致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化困苦为自由,化平凡为快乐。

  中国古代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就是化困苦为自由的故事。两个自由相爱的青年人由于家庭的阻扰不能成为眷属,最后双双殉情,然而他们化成一对蝴蝶,挣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了幸和而自由。

  庄子有梦蝶的故事,庄子梦见自己化成蝴蝶,然后问自己:是庄周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化成了庄周,这两者之间的转化,不仅是个高深的哲思问题,让我们理解了人与万物互化互通的天人合一理念,也让我们看到了庄子化平凡为快乐的逍遥、乐观的情怀。

  化病痛为健康,化矛盾为统一。

  按照现代西医理论,人体内的病毒、病菌一旦生成,就需要用能克制它们的药物去消灭。而中医却相反,中医认为,人体是阴阳合和体,病毒、病菌是阴阳失衡导致的,治愈病痛的目标不在于杀死它们,而在于转化它们。转化,化敌为友,看看中医多么神奇。

  时至当代,处理很多问题,仍然需要“化”的智慧。

  贸易是当下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一种无法抗拒的历史发展规律。各国之间的利益关联比任何时代都变得更加紧密。国家和国家之间需要的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而美国对中国采取的“贸易战”,就是一种21世纪的白刃战。

  中国人以化干戈为玉帛的智慧来解决中美“贸易战”。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充分体现了中国希望共同发展的愿望。“一带一路”有效的缓解了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一带一路”的枢纽作用下,每个国家都可以从中获利,而避免了更多的“贸易战”。“天下同道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化干戈为玉帛的背后,是是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精神,更是懂得“化”的智慧。

  春风明月又临华夏

  当代中国,走在民族复兴之路上。与之相伴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一次繁荣。文化的复兴如春风,似明月,播散在中华大地。“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从未断流过。”习近平主席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如是说,中国人对此充满自豪感。何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以为,孔孟老庄的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孔孟的仁爱、正义、真诚和善良,是老庄的真实、自由和顺其自然,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液中的美好向往。

  吾每观夫古圣先贤之言,往往有得。或其忠义坚贞之德,吾之所向;或其侠肝义胆之心,吾之不及。古圣先贤之言犹如春风明月。我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人”的成长,在于不断地向上向善的修炼。《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如何做到“大学之道”,则需修身,齐家,“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想要“治国”,“平天下”,先要修身、齐家。

  纵观中国之先贤圣哲,无不立言、立功于教育。教育之于人,就是“修身”的过程。其中,孔子无疑是划时代的,他打破了封建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让平民百姓都可以有机会接受教育,这便让治国变得轻松起来,人们的行为受到了仁义的教育和礼的约束,便有了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他的教育方式也是独树一帜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让“修身教育”成为中国数千年的独有文化标签。

  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人志士,无不在做着传承之事,将古圣先贤之理念,发扬,延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集中反映了古圣先贤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程朱的理学,到王阳明“致良知”的心学。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适应着时代变迁,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传统文化中有众多优秀的品质,“爱国”就首当其冲。古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今有为国戍边守岛的王继才;昔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文天祥,今有为国付出生命的南仁东。尽管时代不同,尽管所做之事不同,但他们所怀有的热忱的爱国赤子之心,亘古未变。

  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方各地的开花结果,工业革命强大了西方国力。1840年,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陷入近百年的被动挨打的局面。仁人志士奋起救亡图存,一部分人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西方,才导致中国文明落后和国力落后。于是,反传统、打到“孔家店”成为一种时尚,一些人趁机抛弃社会伦理,“仁义”从社会基本品质变成了公益广告上的道德风尚,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如何防止中国传统文化被现代工业社会和西方文明所吞噬,如何发展、传承传统文化,成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严峻课题,文化复兴之路似乎漫长。可喜的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吹响了中华文化复兴的号角。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经常引用古圣先贤的话,到国外出访也不忘弘扬中国文化。我高兴地感觉到,中华文化复兴已经到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因为她是春风,是明月。春风所拂,人心纯净而无瑕;明月所照,国家强盛而不息。

  新时代青年人非常幸运,恰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世,恰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春风明月又临华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吾辈始。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 10131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