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感悟慎独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7760
王佳好 耿振英

  《中庸》里面有:“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不要认为事情有隐藏,就可以去做,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独自一人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爱,把握自己。康熙将“慎独”概括为“暗室不欺”,并告诫子孙:“《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林则徐在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中堂,上书“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因此,慎独是一种修养 更是一种境界。

  慎独,是一种人生修养,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一人独处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原形毕露;当看到有警察值守时,能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无所顾忌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群体中能谦恭有加,进退有矩,克制有礼,而在陌生的环境就肆意妄为……这种人前一套假面具,人后一套真性情,完全是人鬼两面,只能骗取一时的好印象,最终是必然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识得他的“庐山真面目”,成为大家的笑柄。

  慎独,更是一种境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卓尔不群。它不同于外在的功利目的,而是追求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是深谷幽兰,是夜空星辰,是云外明月,不会因为深处幽谷而不芬芳,不会因为没人看见而不散发它的光芒。慎独的人,不会为了沽名钓誉故意在人前做出让人称颂的事,也不会在没有人监督自己的时候做出有愧于自己良心的事。越是独处的时候,越是没有旁人在场监督的时候,他们越是谨慎小心,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有着自己的道德律令,这种道德律令比看得见的律法更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他知道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孟子曾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做人要抬头看看,无愧于天地,低头看看,无愧于所有人。慎独就要做到 “三个如一”,就是说的做的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力倡共产党人要自省、自重、自律、自覺地改造世界观,并且学会养成自注习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严格自律,毫不懈怠,做堂堂正正的君子,使自己仰头无愧于党,俯首无愧于民。刘少奇曾主张把“慎独”作为共产党员修养的方法加以运用。他指出,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也要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而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干部如何践行这种“慎独”精神?我以为需要认真做到三点:

  1、高度的自律。慎独就是一种高度的自律,有坚定的内心信念和良知,是以自己的道德意识为约束力。自律是人通过对自己情绪和思维的控制,来达到主动行动的能力。古人历练人生分为四阶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倘若四项都非常完满,培养出的人就能德才兼备、造福社会。“修身”属于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务,这既是选拔贤良的基础,也是造福社会的重要途径。饱学,是内功;自律,则须内外兼修。老子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自胜,才称得上强大;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干部,要想保持慎独的修养本色,就要严以律己、高度自律,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各项法律法规,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定力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

  2、独处时静思。独处时,才有时间思考;静思时,才有机会感悟。能专心,方能深入。耐住寂寞、忍受孤独,也许才有奇迹的诞生。那些超前的理论学说,往往都在长久煎熬后,方被后人体悟和理解;很多科学发明,也是经历了痛苦挣扎,才被人们认可和推广。暗夜里,独守一盏心灯,凝望苍凉无垠的夜色,便没了痛苦,没了压抑,静静地品味着那份空旷开阔和寂静清远的孤独。独处时静思,体现了人生的境界,它没有声音却有思想,没有外延却有内涵,让你更加成熟坚毅。漫步于自我的心灵旅途,就把平日里那颗焦躁的心融入了如水的宁静,在追忆和反思里品味人生,在夜的最深处,触摸飞舞的灵魂,让虚无变得富有,这又是怎何等的一种享受!

  3、保持敬畏心。敬畏就是一个人对某事物保持的一种尊重、畏惧。这种“敬”是对事物发自内心的尊重;这种“畏”不是单纯的畏惧,而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警示和自省。常怀敬畏之心,你才懂得进退之道。这个世界上,从不存在什么绝对的真理,我们生活的平静与安逸也绝非理所当然。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如果不能保持一颗敬畏的心,在生活中肆意妄为,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只有懂得敬畏,才能慎初,保持纯洁的初心,不被各种诱惑所左右、迷惑和腐蚀;才能慎言,“慎言以养其德,节食以养其体”;才能慎微,就是要注重细节和细微之处,不要因小而失大;才能慎欲,控制、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才能慎行,反映着内心原则操守的清晰、坚定与否;才能慎友,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交友不慎;才能慎终,老子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如果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到最后还像开始时那样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事情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几千年来,慎独一直被奉为修身最高境界的法则,诸如柳下惠坐怀不乱,许衡不吃无主之梨,杨震不收黑夜之金,许由清溪洗耳,屈原被流放仍然“沐后弹冠,浴后更衣”……

  习总书记强调,要多积尺寸之功。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作者单位:1江苏省丹阳市委党校;2江苏省丹阳市人民法院,江苏 丹阳 2123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