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6243
何非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元素因其绿色环保、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等特点,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正展现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好文化元素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各地争相实践的时代课题。为此山东省临沂市进行了大量探索尝试,期间有成绩亦有缺憾,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助力;临沂实践

  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进一步明确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五大实践路径。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和基础所在。近年来,文化元素也因其绿色环保、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等优势,在推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日益显现突出作用,受到社会各界青睐与推崇。

  一、 临沂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具备的优势

  临沂作为一座千年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作为一座现代新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在传承文化、发展旅游、激发创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1.古代文化资源深厚

  临沂,史称琅琊、沂州,有2500 多年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圣贤名士辈出,是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书法家颜真卿、民族英雄左宝贵等历史名人故里;相传孔子72贤徒之中有13人、24孝之中有7孝,均出生或生活在临沂;据统计,临沂全境文物古迹荟萃,仅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就40多家。

  2.红色文化资源众多

  临沂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战争年代,八路军、新四军、华东局机关、华东野战军等重要党政军机关曾在这里长期驻扎;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还涌现出红嫂、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模人物,滋养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①

  (二)旅游发展初具规模

  1.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结合悠久历史、秀丽山水等优势资源,临沂近年来大力发展、提升旅游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3家,3A级景区42家,2A级景区63家,A级景区多达101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6家;此同时交通、餐饮、住宿、公厕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全市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2.县域旅游发展迅速

  全市各县区争相发展旅游业,兰陵建造了全省首个国家农业公园,费县打造出“中国奇石之乡”……形成县域旅游发展良好态势。全市12个县区有6个山东省旅游强县,占比全省第一; 6个旅游强县拥有4A级景区16个,占全省1/2,形成了独特的省级旅游强县集群现象;②并成功创造了“沂水现象”、“沂南模式”等先进经验,被省旅游局在全省推广。

  二、 临沂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文旅融合初见成效

  1.红色旅游闻名全国

  依托各类红色文化資源,临沂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目前共建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 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6 处;打造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纪念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省政府旧址等12家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年均承接各类培训班次3000余个,培训党员干部20余万人。

  2.田园综合体方兴未艾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掘当地资源优势,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临沂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方式试点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质量的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项目开始涌现。据悉全市计划2019年将完成30个田园综合体规划编制,到2022年,高标准建设30个市级田园综合体。

  (二)文创产业逐渐兴起

  1.文化整合利用现活力

  经多方努力,临沂文化产业不断健全、优势产业日渐聚集。整合原有文化产业资源,组建报业发行、广电影视文化、电影集团、临沂新华印刷等有限公司;依托非遗文化资源,形成剪纸、绘画、布艺、根雕、泥塑、柳编等民间工艺品加工;通过政府帮扶,启动网络信息数字等新兴文化产业,建成中印软件产业园、皇山文化硅谷等新兴文化产业集聚园区。

  2.文化产业品牌初现

  以红色文旅为带动,临沂文化品牌打造初成体系。近年来,全市积极开发与红色文旅相关的衍生产品,其中沂蒙红嫂旅游食品有限公司、蒙阴“六姐妹”、“蒙山人家”等文化产业品牌不断涌现;红色影视产业蓬勃兴起,电影《沂蒙六姐妹》、电视剧《沂蒙》等引发强烈共鸣;柳琴戏《沂蒙情》先后赴省内外多地巡演,《山里人家》、《沂蒙组歌》等作品多次获国家、省级奖项。

  三、 临沂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发掘利用不足

  因资金短缺、地域局限、研发不足等因素制约,尚有大量宝贵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如柳琴戏、泥塑、柳编等非遗文化虽已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发掘和传承,但依呈现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沂蒙红色文化、兵文化、孝文化、算圣文化研究、利用尚不够深入;研学游、养生游、健康游、休闲游、周末游等项目开发整合、宣传营销尚不够充分。

  (二)文旅融合精细程度不够

  当前就一些大型景区景点而言,餐饮、住宿等旅游相关服务已比较规范,问题较少。但随着田园综合体、民宿游、乡村游的兴起,一些新问题也逐步显现。如季节性强、业主多元、相对独立等特点,常导致景区淡旺季明显、设施闲置、人员专业性固定性差,房间设施养护、通风、配套服务参差有别,一旦出现矛盾争议投诉解决、协调困难等。

  (三)实践中多重旅游轻文创

  由于旅游项目相对来说起步门槛较低、精益效益见效快,在乡村项目中多受到青睐和推崇。文化创意产业则由于对智力、技艺、资金等有更高要求,且收益见效周期较长,而往往不受追捧。但需认识到文创产业可以有效破除乡村振兴中人才短缺、技术不足、空间约束等缺憾,是将资源、经济、文化、技术等元素有机融合,为乡村振兴带来内生驱动力的新兴产业,应予以大力鼓励。

  四、 深化临沂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的意见建议

  (一)促进传统文化活化利用

  物质塑形,文化铸魂。发掘传承、活化传承历史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为此应着力发掘柳琴戏、泥塑、柳编等非遗文化之美,将之与现代文化、流行趋势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文创产品;深挖沂蒙红色文化、兵文化、孝文化、算圣文化精髓,合理阐释其时代价值,幻化为当代文化产品;精心设计研学游、养生游、健康游、休闲游、周末游等线路项目,不断拓宽消费人群,统一宣传营销。

  (二)推进文旅融合精细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实现农村三产协调推进,应进一步细化旅游服务、延伸产业链条。对田园综合体作物的季节性更替应提前做好预案和种植衔接;对时下风靡的民宿,应加强管理中的细节完善,在强调各项硬件设施达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各项服务的规范化要求和管理;对大众钟爱的乡村游,应进一步严格监管,对反映集中的投诉无门、争议解决难等问题,应进一步明确管理监督部门和问题处理程序、期限等事项。

  (三)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为鼓励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应在建设资金支持、合作方式拓展,高端人才吸纳、专业人员培训,低廉场地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等多个层面给予相应便利,并努力通过传统农业生产与休闲体验、文化观光、度假康养等旅游项目多维互动融合,实现“文创+”与艺术、文化、科技的完美结合,推动创意农艺、创意农业、乡村创意餐饮等项目发展更新,进而完成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农场农庄等新型业态发展,乡村振兴美好构想。

  [注释]

  ①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调研期间对沂蒙精神作出高度评价,指出“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嫂、沂蒙母亲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②其中旅游强乡镇19个,旅游特色村33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6家。

  [参考文献]

  [1]邓自标.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N].云南日报,2019-02-10.

  [2]丁玲辉.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N].西藏日报,2019-02-11.

  [3]田云刚,张元洁.乡村振兴的乡村文化产业化路径探析[J].山西农业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1).

  中共临沂市委党校2019年创新项目《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临沂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山东 临沂 2760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