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也是教育专家普遍认可的有效教育策略。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看,教书是属于传授本领的范畴,而唤醒和激励才是育人部分,而且是更重要的教育任务和责任。一个好老师不但要善于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和培养必要的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对学生唤醒和激励的有利时机和掌握有效的唤醒与激励的策略。适时、有效的唤醒和激励就好比一剂良药或一场及时雨,不但能改变学生对现状的认识,甚至可能引导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唤醒和激励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
教学实践表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方法。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应当是引导、激励、唤醒,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积极学习的心理。例如,在讲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我利用新闻材料导入新课:自从“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传开以后,人们无不对狼深恶而痛绝。可是,近几年来,科学家却向人类呼吁:救救狼吧!美国阿拉斯加涅利钦自然保护区,在饱尝杀狼保鹿的痛苦之后,居然又把狼请回来做客了。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一下子也活跃起来。他们围绕环境问题谈了很多,有的谈到“一次性筷子”,有的谈到“北方沙尘暴”,有的谈到“保护热带雨林”,有的谈到“气候变暖”等等。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激励和唤醒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从而自己建构知识。
此外,还可用音乐、诗歌、故事、漫画等形式来创设情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体验和领悟,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愿学、乐学、爱学。
二、用激励唤醒学生求知的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可见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乐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负担,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而赞美是快乐情绪的催化剂,快乐情绪是学习进步的加速器。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他产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沿着目标大踏步前进。这是因为学生受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常常是不完善的、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荒唐可笑的。但我们绝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挖苦指责,不能抑制、抹杀他们的发现,而应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并给与肯定,不要让“标准答案”钳制了学生的创造,否则孩子的创造之树就会枯萎凋零,想象之鸟折翅不在高飞。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应具有创新性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使教学活动中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在创新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确定创新性教学目标。如果没有创新性教学目标做统帅,那课堂教学是不可能有创新的。例如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节课中,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诚信观念、创新能力及竞争能力等,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最后通过奥运主题曲《我和你》升华感悟,使学生在天籁之音中感受“地球村”的和谐之美。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的关爱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成为前进的动力。教师不要吝啬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亲近的动作。因为它常常可以让学生顿时漾起幸福,同时感受一种被关爱、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容易和学生促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隔阂,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兴趣会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去思考。”老师的每一次教育,都是在引导学生的发展,你想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尝试去“唤醒”藏于他心灵深处的这些特质。思维力是学生智能的核心,老师就是要成为在思维上給学生引导的那个人。除此之外,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学习,加强政治教师职业的敏感度和对教学方式方法的专业性,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九中学,福建 泉州 36200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