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辅导员在特殊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作用的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东青年 热度: 14061
刘伟冬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来源的多样化,特殊学生群体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对高校的管理和教育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关注。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管理工作者,在面对和处理特殊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特殊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来源的多样化,高校中出现了一批特殊学生群体,而且该部分特殊学生群体种类较多,其复杂性给高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这些学生的重点关注,明确他们的特征,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有利于维护学校的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1大学生特殊群体

  特殊学生群体的出现,不仅是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社会转型、教育体制改革、生活环境、心理承受力等方方面面的变化,也是特殊学生群体出现的重要因素。但需要注意的是,特殊学生群体与问题学生、违法犯罪学生需要区分开来看[1]。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和关爱他们,培养他们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这也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体现。本文所讨论探究的大学生特殊群体主要是少数民族学生、退役复学学生、贫困生学生的心理特点。

  1.1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政策的利好,大量的少数民族学生得以进入到高校学习,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和多元的环境,有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陌生的环境、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等也给少数民族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对他们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力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不得不让我们更多的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2]。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在生活适应方面,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文化的不同,在习俗习性、宗教信仰等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日常表现的特殊性带给他们更多的生活困扰。在人际交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到高校后,虽然自身极力的想要融入普通大学生当中,但由于不善于处理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在问题出现后往往选择逃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在学习方面,受制于当地教育水平较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在学习大学课程时,他们往往面临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压力,轻者成绩不理想,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心理焦虑等问题。

  1.2退役复学学生心理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入伍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然而退役复学大学生在两年内从大学走向军营,又从军营返回校园,随之会产生一系列问题[3]。在生活方面,两年的服役期,使得大学生士兵适应了服从命令、按部就班的部队生活,然而回归校园后,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相对宽松的作息制度反而会使他们无所适从。在学习方面,由于服役期间重点进行体能训练,而长时间不进行系统性的文化知识学习,造成了他们难以快速适应紧凑的学习环境和要求。有调查显示,有超过63%的退役复学大学生面临学习方面的困难。在人际交往方面,阅历的增长,年龄的差距,思想的成熟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同战友或者退役复学学生进行沟通。有调查表明,退役复学学生与室友成为知心朋友的只有不到1%,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

  1.3贫困生心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落实学生资助工作,让更多的适龄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贫困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目前高职院校内贫困生占比接近40%,穷则思变促使大部分贫困生能够积极进取、发愤图强,甚至成为学生干部中的中坚力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贫困生目前存在着心理问题,成为经济、心理两方面的“双困生”[4]。经济困难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原因。城乡经济差距的逐渐拉大、学费的增长,以及家庭结构的变故(父母双亡、单亲、兄弟姐妹多、自然灾害等)导致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发生改变,受到的教育资源和生活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在消费、生活模式、人际交往、娱乐活动等方面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甚至过激行为。除此之外,贫困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也是他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因素,各方面的不如意,造成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普遍较低。

  少数民族学生、退役复学学生、贫困生三类特殊群体产生心理问题必然有他们自身的因素,但高校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也是重要的外部因素。

  2辅导员在特殊学生群体心理辅导中的作用和意义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特殊学生群体思想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指导,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是新时代条件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客观要求,针对特殊大学生群体在生活、学习、社交方面可能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干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上述三类特殊群体中,他们所面临的环境和心理健康问题虽然有所区别,但在预防和解决可能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共性,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相應措施。

  2.1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是学生赖以生活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面对广大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群体的时候,在立足自身状况的前提下,挖掘和发现学生最为关切的问题,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为他们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心理沙龙、文体活动、专题座谈会等活动,提高特殊学生群体参与度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让他们能够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辅导员在指导社团、学生会开展活动过程中应该对特殊群体予以考虑,鼓励、引导他们走出宿舍,多参加社会实践,增进他们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退役复学学生,应该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2.2健全多层次的政策宣传服务平台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退役复学学生、贫困生等特殊群体,国家方面给与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宣传上,应该加强力度。辅导员在这一过程中,肩负着政策的具体落地,尤其是在班会、主题班会中,辅导员能够面对面的与同学们接触,政策的掌握是辅导员队伍开展宣传教育的前提。除此之外,网络的发展也给当前政策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微信、QQ、钉钉等手机APP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地点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达到了随时随地及时有效的宣传效果,方便咨询和交流。

  2.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预警机制。

  当前,各高校普遍认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建立了相应的心理辅导工作室,但对于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还缺乏专业指导,在针对性、有效性、常态化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一些学生由于担心个人隐私泄露或者心存芥蒂,往往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够及时到心理辅导室咨询,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需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做更多的干预和指导[5]。

  (1)加强预防教育。主动联系心理辅导的专家和教师,对特殊学生群体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他们正常与他人沟通。

  (2)建立预警机制。为尽早发现可能的危机,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应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组建由学生干部、班委、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院系保卫处等共同组成的预警机制团队,将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

  (3)实施干预措施。对于部分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特殊学生群体,辅导员应该在保护当事人隐私的基础上给与他们合理的建议。引导他们到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并予以日常全面关注,情况严重的及时联系监护人,休学回家治疗。

  3总结

  总体而言,随着环境的复杂以及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变化,学生心理健康极易出现各种问题。特殊学生群体作为目前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应该受到关注和重视。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的一线,在发现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为他们提供更加积极的成长氛围,在问题产生时给与他们更多的帮助,让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J]江苏高教;2018年10期.

  [2]陈姗姗.谈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预警机制的建立[J]才智;2018年09期.

  [3]蔡蓉蓉.退役复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4]岳馨钰.新时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23期.

  [5]杨婷,谢刚,李垠.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及定位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05期.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